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在雍正登上皇位後,先是選擇在李衛府上進行“半隱”,隨後藉著幫助田文鏡徹查“山西藩庫弊案”的契機,以八千兩幕酬為條件,投靠在了田文鏡的麾下。

可仔細品味一下,這一連串的操作可謂是“疑點”重重?

鄔思道為何要離開與他相識多年且對他極為尊重的李衛,選擇到與他未曾謀面的田文鏡府上效力?李衛在明知道鄔思道的特殊身份,也非常清楚雍正真正想法的情況下,還會給鄔思道“放行”?雍正在得知鄔思道已經去到田文鏡府上的時候,為何沒有進行阻攔,也沒有過多的干涉?

對於這些問題,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和分析。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開啟WiFi萬能鑰匙,檢視更多圖片

對於鄔思道來說,在李衛府上其實並不“安全”。

雍正登上皇位的當晚,便急匆匆地回到了自己的王府。雍正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趕回來“處置”鄔思道,畢竟鄔思道知道自己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不能加以妥善的安排,將會極大的威脅自己皇權統治的根基。

那麼,雍正真的是一定要將鄔思道置於死地麼?答案並非如此。

鄔思道是雍正能夠順利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特別是在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圈禁之後,鄔思道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和信賴的幫手,這份功勳以及兩人之間十多年的情誼讓雍正不可能為之動容。再加上一旦對鄔思道的處置太過於決絕,會對十三阿哥胤祥也將產生極大的震撼,而此時的雍正恰恰最離不開的就是胤祥,這也不得不讓雍正有所顧慮。

所以,在權衡利弊之後,雍正與鄔思道選擇了一個幾乎於最優的解決方案,既可以讓鄔思道的真實身份繼續不為人所知,同時也能讓雍正感到放心和安心,這便是讓鄔思道進行“半隱”,而“半隱”的地點就是在李衛府上。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其實,在李衛府上進行“半隱”,可以說是當時鄔思道的唯一選擇。

一來,雍正安排鄔思道的去處,只可能會選擇自己的親信,並且知曉鄔思道真實身份的人那裡,如此看來,也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李衛三人符合這個前提條件。然而,胤祥俠肝義膽,很有可能會因為同情鄔思道的遭遇而選擇將其釋放,雍正卻又不能因此責罰胤祥;至於年羹堯,雍正對其已經是非常不放心了。而在這三人中,能夠做到絕對服從雍正命令,並且是對雍正毫無隱瞞的也只有李衛了。

二來,李衛大字不識,鄔思道在其府上做他的師爺,不僅可以幫助李衛更好的處理公務,也算是從側面幫助了雍正,同時也有利於鄔思道更好的隱藏自己,不至於遭到外人的懷疑。

三來,李衛對於鄔思道非常的尊重,可以充分滿足其生活需求,使其衣食無憂,也算是替雍正來彌補對於鄔思道的虧欠了。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然而,雖然鄔思道透過“半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並且在李衛府上得到了很好的禮遇與照顧,但這對於他來說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畢竟李衛對雍正是忠心耿耿,如果雍正真的下令要將自己處死,那麼即便是李衛非常的不捨和不願,也只能依照雍正的旨意執行。所以,只要呆在李衛的府上,鄔思道就永遠無法擺脫“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雍正的“利劍”始終是懸在他的頭上,隨時有可能終結他的性命。

於是乎,鄔思道想要擺脫這樣的處境,真正實現“全隱”,首先要做的就是離開李衛的府上,轉而投向其他人,而田文鏡便是他的目標。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想從“半隱”走向“全隱”,投靠田文鏡是鄔思道的唯一選擇。

前文中也說到了,鄔思道想要從“半隱”實現最終的“全隱”,獲得真正的自由,第一步就是要改換門庭,即離開李衛的府上,轉而投靠其他人。

而對於鄔思道來說,田文鏡則是他唯一的選擇和目標。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首先,就是轉投田文鏡,雍正不會反對。

雍正登基之初,能夠倚重和信賴的朝臣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除了康熙為他留下的三位上書房大臣,即張廷玉、馬齊、隆科多外,也就是他之前的那些“自己人”了,包括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李衛、以及田文鏡了。所以,田文鏡只要自己努力,再保持對於雍正絕對的忠心耿耿,那麼他必然會獲得很好的發展前景,前途不可限量。

只不過,這一時期的田文鏡並沒有擔任過封疆大吏,相關的履歷和經驗都非常的匱乏,必然會遇到許多的麻煩,而鄔思道恰恰可以在這個時候給予田文鏡重要幫助,這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更為重要的是,儘管田文鏡不知道鄔思道的真實身份,但只要田文鏡對雍正是絕對的言聽計從,就可以保證鄔思道時刻處於自己的掌控之下,再加上鄔思道此前的表現,雍正自認為不會再生其他事端,因而也就不會加以過多的干涉。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當然,鄔思道也非常清楚,自己只有到雍正認為的“自己人”的府上,才不會招致雍正的反對,並且這個人還不能知道他與雍正之前的特殊關係以及他此前的事情,這樣他才不會得到全方位的監視和防備,從而才能有機可乘獲得“全隱”。而縱觀全國所有的大小官員,只有田文鏡才能符合這一標準了。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其次,田文鏡有著明顯的性格缺陷可以被鄔思道利用。

不管是鄔思道在初次見到田文鏡的時候就提出了八千兩的幕酬,還是在這之後一直以此事不斷地脅迫田文鏡,其實鄔思道之所以如此,實際上是有著兩個方面的原因的。

其一,對於鄔思道來說,他是一介刑餘之人,身體上還有殘疾,所以想要在“全隱”之後維持生計,不僅要繼續地“寄人籬下”,充當幕僚或者老師,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積蓄,不然的話生活必將難以為繼。況且,他想要隱姓埋名,就不能到大戶人家或者是官員府上,這樣一來,手中有些款項則顯得更加的重要了。所以這筆錢對於鄔思道來說,無論如何是要拿到的,即便是舍掉自己所有的面子和尊嚴,也都是在所不惜的。

其二,就是鄔思道非常清楚,田文鏡性格急躁、嫉惡如仇,而這一點恰恰是鄔思道可以充分利用的。所以,只要鄔思道不斷地激怒田文鏡,那麼他必然會被田文鏡趕出府上,這樣一來,鄔思道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和藉口實施“全隱”。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再次,這實際上也是李衛與鄔思道之間的一種默契了。

對於李衛來說,他是非常敬重、感謝鄔思道,同時也非常的同情的他的,所以李衛是真心不希望鄔思道始終處於險地之中,更是不想讓自己面對如此一個兩難選擇。所以,幫助鄔思道找到合適的“下家”,讓鄔思道離自己“全隱”的目標更進一步,也是李衛的一個心願。

而對於鄔思道來說,他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的關係,而讓雍正遷怒於李衛,所以在李衛府上他選擇了安分守己,盡心盡力的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這樣做其實也是要讓雍正對他感到放心。真等到他在改換門庭,投靠田文鏡之後,再行逃離從而實現“全隱”之計,那麼雍正就不會因為此事責罰李衛了。可見,鄔思道對於李衛,也是用心良苦呀。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

就這樣,鄔思道成功藉助幕酬的事情不斷激怒田文鏡,並最終迫使田文鏡“趕走”了自己。而雍正在得知此事後,也沒有加以阻攔,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明白了鄔思道的真正心思,而鄔思道此前的一系列表現也讓雍正徹底的放心了下來,所以選擇了徹底放過他。

於是,鄔思道便就此實現了“全隱”,在這之後便再也沒有登場了。

雍正王朝:鄔先生離開李衛轉而投向田文鏡,此舉蘊含著哪些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