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田文鏡是康熙和雍正時期的官員,他在康熙時期不過是一風塵小吏,到了雍正時期卻憑藉著認真負責,清廉自守,堅決幫助雍正推行新政,獲得了雍正喜愛和倚重成為了一品大員,在他死後雍正更是下旨命其陪葬帝陵,但是雍正雖然十分喜歡他,可雍正的兒子乾隆卻很不喜歡他,更為甚者乾隆後來竟將田文鏡墓推平,其中有何緣故呢?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田文鏡憑藉著認真負責的辦事態度在雍正朝大器晚成

田文鏡是清朝歷史上非常傳奇的官員,他出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家族屬於鑲藍旗漢軍,其實田文鏡並非正統科班透過科舉考試出身的官員,他透過捐監生身份步入仕途。

監生屬於步入仕途的一種途徑之一,在明朝時期監生大多是參加科舉落選的人才有資格入監學習,而且家裡還得是比較富裕才能花的錢入監,到了清朝時期,監生是需要地方學官選拔或者花錢捐資獲得,取得監生身份就可以不透過科舉步入仕途,但是也只能從基層官吏做起,其實就等於花錢買了個小官當。

估計田文鏡的家裡是比較富裕,加上他讀書可能並不好,所以家裡才透過關係花錢給他捐取了監生身份才能步入仕途。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田文鏡正式步入仕途,從七品的福建長樂縣縣丞開啟了他的仕途人生,田文鏡可能家裡面勢力也不大,最大的能力就是給他捐了個監生身份,他從縣丞這種基層官吏做起,雖然他在工作上要比正經科舉出身的進士還要更加認真負責,但是由於他在官場上沒有靠山,因此他的升遷速度非常地慢。

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已經在官場上熬了22年的田文鏡才在從七品的縣丞官位升到了正五品的知州,已經44歲人到中年還在中層幹部崗位上熬著,畢竟以古人的壽命都比較短,以田文鏡當時的年齡來說他的官職並不高。

但是在這第二年田文鏡的仕途就發生了轉變,勤勉負責的他按基層從政的經驗終於按資排輩被調進了京城出任正五品的吏部員外郎,雖然是屬於平級調動,但畢竟是到了京城,更容易獲得核心權力階層的關注,這也為日後他步步高昇奠定了基礎。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再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56歲的田文鏡官升一級,從員外郎升到了從四品的內閣學士的官職。內閣學士這個官職屬於是大學士的屬官,在康熙時期屬於從四品官職,後來到了雍正時期權力地位越來越高,成為了正二品的高官,通常都是由六部侍郎兼任,但當時田文鏡當內閣學士時,還只屬於是文案人員,官級並不高。

田文鏡從此在內閣學士的位置上一直幹到康熙駕崩,61歲的人還是從四品官,按照正常的官場規矩來看,這樣的人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混仕途也基本就混到頭了。尤其是在古代60多歲基本都可以致仕退休,即便不退休他的前途也一眼到頭,基本會在這個職位上老死了。

如果田文鏡在康熙駕崩後就致仕退休的話,那他多半都不會青史留名。很快田文鏡就在康熙駕崩雍正登基後迎來了仕途巔峰,並且讓自己名留青史。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田文鏡的機遇在於雍正繼位後派他去告祭華山,雍正元年(1723年)新君即位的雍正命禮部選人去祭告華山,其實代替皇帝去祭告名山大川這都屬於是閒差,一路上是吃喝玩樂,到那也就是走個過程,讀下祭文就完事了。而且這一路還有地方官的孝敬,所以這種差事都是搶著去做的差事。禮部看田文鏡年紀大,還為官比較清貧,於是就讓他去幹這個美差。

這恰好給了田文鏡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當時正好趕上山西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地方發生災情,朝廷是需要下撥救濟款和開放救濟政策,而當時的山西巡撫德音為了政績故意隱瞞災情,這就使得山西百姓不僅得不到救助,還需要正常繳納朝廷稅負,這讓當時山西百姓苦不堪言。

雍正的心腹川陝總督年羹堯將山西旱災情況密報雍正,同時請求朝廷下旨撥款賑災,這時候德音還在隱瞞災情,德音只承認山西部分地區發生旱災,但是災情在可控範圍之內,不需要朝廷撥款賑濟。這一下就讓雍正猶豫不決了,雍正在想到底該信年羹堯還是德音。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恰好當時田文鏡祭告華山回京,祭告華山正好需要路過山西,於是雍正就召見田文鏡向其打探山西旱災具體情況。

田文鏡確實和別的官員不一樣,如果一般人肯定就是這一路遊山玩水,而田文鏡在路過山西時看到旱災發生,他很留心地調查山西各地災情,並且他根據自身多年在基層從政的經驗特意連應對山西旱災的解決辦法都想好了。

於是在雍正面前田文鏡一五一十把山西旱災的嚴重程度全部如實交代,還順道將自己結合實際想出的應對辦法都報告給了雍正,這一下田文鏡就讓雍正刮目相看,這件事本來和他沒有關係,他頂多就是如實報告,結果他連解決辦法都想了出來,這不就是真正的為國家而操勞,這麼認真負責的官員,就讓雍正起了提拔重用之心。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因此雍正破格提拔田文鏡為從二品的山西布政使,並下詔罷免了德音的巡撫之職,田文鏡以布政使代行巡撫職權。其實這也是雍正對田文鏡的一次考驗,他要看看田文鏡這個60多歲的老頭還有多大能力能扭轉山西局面。

當時的山西不僅爆發旱災,吏治也非常腐敗,各地衙門虧空都很大。田文鏡到任之後先是針對實際情況開展賑災救濟,隨後又開始著手清理虧空。

田文鏡為了清理虧空自創出了“審追之法”,田文鏡把已經查出有虧空的各級官員全部先抓起來,然後逐一嚴審,在查明其任所和原籍財產之後,再派人前去監督清算,令其變賣家產填補虧空,對於已經離任的官員虧空也是如此嚴格追查。

因此田文鏡用此辦法很快填滿了山西的虧空,並且山西吏治也為此煥然一新。不過田文鏡如此手段追補虧空,也讓他在官場得罪了太多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在背後稱他為“酷吏”。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雍正對於田文鏡在山西的表現十分滿意,他這時發現這個比自己大了17歲的小老頭能力這麼強,因此對田文鏡也越發喜愛。不久雍正要開始在地方推行新政,正是用人之際,於是雍正調田文鏡升任河南巡撫,從此田文鏡從當初比縣官還小的縣丞小吏一躍成為封疆大吏。

田文鏡能獲得雍正重用,主要在於他出身基層,有著非常豐富的基層從政經驗,辦事效率很高,辦事還能認真負責,這些都非常符合雍正的脾性,因此雍正繼位才使得他能得以施展自身才能。

田文鏡為官過於嚴苛因此被乾隆痛斥為“酷吏”

河南是比當時山西更加糟糕的一個省份,虧空巨大,官場吏治更加腐敗,田文靜到任之後又是雷厲風行整頓吏治,手段非常嚴厲並且還要速成,河南這些州縣官員都很不配合,於是田文鏡一口氣連續彈劾了半個省的地方官員,幾乎把河南官場都得罪了一遍。

由於田文鏡彈劾的人數太多,雍正都發愁了,這麼多官員難道都有問題?於是雍正派了吏部侍郎史貽直去河南當地調查田文鏡彈劾的這些官員是否都真有問題。結果田文鏡沒有彈劾錯一個官員,這些人都有問題,而且有的問題還不小。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田文鏡如此大肆彈劾省內各級官員,這使得他幾乎得罪了全省官員,而這些官員有的都是名門世族與一些高官都有關係,因此田文鏡也受了不少朝廷高官的質疑和彈劾,其中主要以直隸總督李紱為主。

李紱曾與被田文鏡彈劾的一位官員有同年之誼,因此李紱在從廣西巡撫任上升直隸總督回京時路過河南,他與田文鏡相見之後,嚴厲斥責了田文鏡,認為他踐踏了這些官員和讀書人的尊嚴。

田文鏡將李紱斥責自己的事情密報雍正,並認為李紱是挾私報復,後來李紱回京後也向雍正彈劾田文鏡,而江南道御史謝濟世也上摺子彈劾田文鏡,謝濟世和李紱彈劾田文鏡的罪名居然如出一轍,因此雍正認為李紱與謝濟世結黨營私,公報私仇,想迫害田文鏡,因此大發雷霆,將謝濟世罷官發配,並嚴厲斥責了李紱。

從此之後李紱與田文鏡就算是結下了仇怨,此後兩人一個在河南,一個在河北,經常互相彈劾對方,李紱彈劾田文鏡禍害百姓,橫行鄉里,田文鏡彈劾李紱結黨營私。後來雍正終究還是向著田文鏡,將李紱判了斬監候,幸虧李紱為官清廉,最終只是被罷了官。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李紱和謝濟世下場就讓那些想彈劾田文鏡的人不敢再彈劾,此後田文鏡也徹底在河南站穩腳,開始大力推行雍正新政,雍正也越發喜愛和器重田文鏡。

雍正五年(1727年),田文鏡被晉升為河南總督兼兵部尚書,其實此前河南總督這個職位只在順治時期短暫設立,此後河南不設總督一直由直隸總督兼管,雍正非常認可田文鏡,於是為他特設了河南總督,兼管河南和山東兩省地區。

此後田文鏡一直主政河南到去世,田文鏡死後雍正就裁撤了河南總督之職,可見這個職位就是雍正為田文鏡特設的職位。

雍正還特意為田文鏡家族抬籍,將田文鏡家族由下五旗的鑲藍旗漢軍抬入到了上三旗的正黃旗漢軍,這在清朝算是非常高的榮寵待遇了。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此後雍正一直非常信任和器重田文鏡,即便後來田文鏡也成了德音這類只追求政績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

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和山東兩省發生了水災,田文鏡雖然上報了災情,但是當雍正決定下旨賑濟並減免賦稅時,田文鏡為了自身的政績考核回奏不需要賑濟和減免賦稅,他隱瞞了災情的重要性,並向雍正保證還按往年向朝廷交付稅銀,雍正出於對田文鏡的信任也就沒有再過問災情問題。

當田文鏡向雍正打完保證之後,災情卻越來越厲害,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很多百姓被迫賣兒賣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人不計其數。

田文鏡還一度想繼續隱瞞災情,但是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災情已經掩蓋不住,雍正命還是皇子的乾隆即寶親王弘曆和戶部侍郎王國棟去河南賑災,也是這次讓乾隆充分認識到了田文鏡就是一個酷吏,他只顧政績不顧百姓,這也讓乾隆此後對田文鏡的看法十分惡劣。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田文鏡隱瞞災情的事再度被朝臣紛紛彈劾,都要求雍正追究田文鏡翫忽職守之罪,而雍正卻偏袒了田文鏡,他認為人都會犯錯,況且田文鏡當時已經70多歲,是受到了下級的矇蔽與欺瞞,才造成了對災情判斷失誤,雍正更是給田文鏡親自找了一個年老多病的藉口,並下旨命田文鏡暫停總督之職,先把病養好了。

田文鏡沒休多久病假很快就又回到了總督崗位上,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鏡才真是因為年老去世,享年72歲。田文鏡死後雍正十分悲傷,命河南全省設立專祠祭祀田文鏡,並讓田文鏡入賢良祠,還特意賜田文鏡葬在了雍正的清泰陵旁邊,算是讓其陪葬自己。

田文鏡其實為官比較清廉,而且他的子女從來沒有因為他做高官而受到照顧,但田文鏡過於追求政績,為官過於嚴苛,並且為了政績往往不顧實際情況,官聲十分不好,對百姓死活不管不顧,因此即便他為官清廉,不徇私枉法,當時百姓和官員背後也稱他為“酷吏”。

乾隆在繼位之後推行仁政曾為此痛斥過已經去世的田文鏡,尤其是乾隆在親眼目睹河南和山東災情時田文鏡的瞞報,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這讓乾隆對田文鏡是非常不滿意。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田文鏡墓曾被乾隆下令推倒

據清西陵所在的河北易縣地方誌《易縣誌》記載,後來乾隆去給雍正的清泰陵祭奠掃墓,而田文鏡的墳墓就在清泰陵旁邊,乾隆總感覺每次還都要祭拜一下田文鏡一樣,因此乾隆十分不爽。

後來有一次田文鏡墳墓旁的大樹因為枝葉茂盛擋住了清泰陵的神道,所以也就阻礙了乾隆御駕前行。大臣們就問乾隆怎麼辦,乾隆本意是想繞過田文鏡墓,就說了一句“拉倒吧”,而由於乾隆曾經多次公開表示對田文鏡不滿和斥責,因此大臣們揣測乾隆“拉倒吧”的意思是想將田文鏡墓推倒,於是田文鏡墓就被這麼推平了,只剩下兩座雍正題寫的誄文碑。

後來乾隆起駕時發現沒有繞路,於是就問大臣們為何沒繞路,大臣們就把認為“拉倒吧”的意思和乾隆一說,乾隆嘆了口氣就說不是這個意思,隨即又搖了搖頭,但事後乾隆並未追究任何人的責任。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雖然這件事被記載在《易縣誌》中,但地方誌的可靠性也並不高,很多地方誌都是有後人附會的傳說,乾隆一向推行仁政,怎麼能隨意推倒陪葬父親的重臣墳墓。

而且清朝一直有守陵大臣負責管理皇陵,而皇陵幾乎每天都有人管理打掃,陪葬在雍正附近的田文鏡墓根本不可能長出阻礙神道的樹枝,這些樹枝早就被管理人員定期剪走了,因此以這個為藉口推倒田文鏡墓很說不過去。

即便乾隆再厭惡田文鏡,他也不能這麼公開對田文鏡進行清算,畢竟田文鏡曾經深得他的父親雍正喜愛和器重,否定田文鏡那不就代表著乾隆在反對自己的老爹雍正嘛。

乾隆為何要推平曾經深受父親雍正喜愛且為官清廉的田文鏡墳墓?

乾隆時期的河南巡撫雅爾圖就曾經揣摩乾隆意圖,認為乾隆厭惡田文鏡,於是上表請將田文鏡撤出河南賢良祠,但遭到乾隆拒絕,乾隆曾明確表示田文鏡雖有過錯,但不翻舊案。因此就這些來說乾隆也不大會推平田文鏡墳墓。

而且歷史上田文鏡墓曾在清末民初時期遭到嚴重盜挖,墓中陪葬品全部被洗劫一空,之後田文鏡的屍骨和棺槨全部在破四舊時期被徹底毀掉,最後只留下地方誌中所記載的兩座石龜馱著的雍正題寫的誄文碑。

因此到最後田文鏡墓到底是乾隆所推平還是後來被盜毀就不得而知了,而且隨著田文鏡屍骨和棺槨徹底被毀,田文鏡墓到底是如何被推平也成為了歷史謎團。

文/小島知風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