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港大學一個天才的學生寫下的句子,只是她在落筆的時候還沒有想到,這句話會跟隨她一生,成為她人生結局的讖言。

這位年紀輕輕就才思泉湧的女大學生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在近代文壇上聲名鵲起,直到去世數十年後,依舊擁有著無數書迷的張愛玲。張愛玲是民國中最孤僻高傲的一抹身影,人們提起她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一張穿著修身旗袍,高昂著頭,清冷地俯視塵俗大千的女子照片。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傲美麗了一輩子的張愛玲卻有著一個淒涼的晚景。在異國他鄉,煢煢孑影,為了躲避跳蚤多次搬家,輾轉飄零,卻依舊不能得到清靜,最後被人發現死在租住的小屋裡,身旁無一人陪伴。

那麼,曾經名動上海的張愛玲到底是如何淪落到如此悽苦悲涼的地步的呢?

輾轉異鄉

1952年,張愛玲獨自踏上了前往香港的客輪,離開了生養她的故土上海。此時的上海已經解放3年,人人都歡呼著新社會的到來,唯有張愛玲覺察到自己越來越不能被這個社會容納,終於到了不能不離開的地步。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雖然張愛玲也曾嘗試過改變自己,主動要求下鄉參加土地改革,也曾一改往日奢靡的文風,

寫過反應民生疾苦的小說《小艾》,但是因著張愛玲身上洗不掉的小資情調,也因為張愛玲和民族叛徒胡蘭成曾經有過的婚姻關係,張愛玲還是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上海文人圈中的異類。

於是,張愛玲不得不離開忍痛離開上海。她的第一站是香港,憑藉著自身的才華,張愛玲找到一份編譯的工作,還兼職編劇,擁有著不錯的收入,能夠支撐起她體面地生活。但是張愛玲對自由的追求太過執著,她受不了一層不變的上班生活,於是她又離開了香港,去到了美國。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對於張愛玲來說,美國是絕對的異鄉。在剛到美國的時候,舉目無親,只得寄居在難民營中,後來張愛玲得到了一家基金會的幫助,才得以有一個安定的創作空間。這家基金會專門為生活窘迫的藝術家提供創作和生存的空間,在這裡張愛玲不僅可以專心投入創作,還收穫了一份新的愛情,

賴雅,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德國作家,自從和張愛玲結識之後,他們便彼此吸引,很快就墮入了愛河。兩人租了一間小屋子一起生活,一向目下無塵的張愛玲在愛情的滋養下竟然也開始感受到了日常生活財米油鹽的樂趣。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但是好景不長,1967年,賴雅因病去世,張愛玲又只剩下了一個人,好在她是一個有才華的女子,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然而天不見憐,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她患上了面板病,無時不在的瘙癢讓她失去了所有的體面和尊嚴。

跳蚤之戰

張愛玲在美國最後居住的地方是洛杉磯,此時她已經老了,已經再也無法保持年輕時那樣風風火火的狀態,而病痛就在這時找上了她。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面板瘙癢成為了困擾張愛玲的難題,癢起來時就好像渾身爬滿了跳蚤一樣,這使得她在面對爬蟲時如臨大敵,她曾想過許多滅蟲的方法都無濟於事,最後只好選擇搬家。

但是,搬到新居之後,跳蚤還是如影隨形地跟了上來,這使得張愛玲大為恐慌,不得不透過不停地搬家來逃避蟲患。而且隨著搬家次數的增多,張愛玲對房子的要求也越來越單一:一定要新,最好不要有傢俱,因為可能有蟲子藏在裡面。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在搬家次數最頻繁的一段日子裡,張愛玲幾乎每週都要搬一次家,三年下來,張愛玲搬家的次數竟然達到了180次之多。就連幫他找房子的朋友都覺得不可理解,如果擔心跳蚤爬蟲,那麼想辦法滅蟲就好了,何至於整日搬家逃離呢?

其實,張愛玲害怕的爬蟲並僅僅存在於房間或者她身上,而是在她的腦海裡。在面板瘙癢的折磨之下,張愛玲精神飽受折磨,對蟲子也大為恐慌,再加上女作家那纖弱又敏感的神經,才會覺得自己身上無時無刻不是爬滿了跳蚤,只有不停地搬家才能得到些許的安心。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最後歲月

張愛玲畢竟已經老了,在不停搬家的折騰之中,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而且反覆搬家也導致了張愛玲丟了許多行李,當然張愛玲並不看重身外之物,覺得購置的東西多了,整個人就被牽絆住了了,所以無論在哪兒,她隨身帶的東西並不多,然而饒是如此,手稿的丟失還是讓張愛玲精神大受打擊。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1986年,又一次搬家之後,張愛玲在檢點行李之時,發現小說《海上花》的英文譯稿不見了。海上花是一部對張愛玲寫作影響深遠的小說,對這部小說的翻譯張愛玲傾注了大量心血,一朝遺失,張愛玲只覺得魂飛天外。而且,已經年邁的張愛玲已經沒有精力將翻譯工作再作一次了,所以,知道張愛玲去世,這部小說的英譯本也沒能問世。

與精神上的打擊一齊來臨的還有生理上的折磨,張愛玲的身體狀況已經越來越差,以至於連吃飯都成為了負擔,只能吃一些簡單的食品,同時身上的面板病也越來越嚴重,這一切都昭示著她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張愛玲悽慘晚年:三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滿跳蚤,死時無衣物遮身

1995年,張愛玲孤寂地死在了寓所裡,臨終之時沒有一人陪伴,直到三四天後,覺得情況不對的房東老太太才在房中發現了張愛玲的遺體。她躺在一張行軍上,身上沒有遮蓋任何被單,衣衫有些散亂。年輕時愛美如命的張愛玲大概想不到自己會以如此蒼涼的儀態離開人世。

結語:

人事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以哪種方式向向世界告別。一輩子不肯向生活低頭的張愛玲最終也不得不再生活的蹉跎之下丟掉了所有的體面與優雅,那朵曾經開在繁華上海的孤傲玫瑰,最終凋零在了異國他鄉,只贏得後人的幾聲唏噓。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