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之李斯登場

在秦王趙政二十二歲的時候舉行了加冠禮之後,立即除掉了當時朝中最大的一個政治集團——嫪毐集團。

千古一帝之李斯登場

這是秦始皇親政的第一個坎,這個坎被秦始皇迅速的跨過去了,在處理完嫪毐集團後,秦王趙政遇到了另外一重大的問題——呂不韋!因為在處理嫪毐的時候發現,嫪毐和呂不韋的關係非常的密切。因為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的,還有,嫪毐是呂不韋進獻給太后趙姬的。呂不韋和嫪毐是朝中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處理完嫪毐以後,呂不韋集團也急需處理。對於嫪毐的處理,秦王趙政處理的非常乾淨利落,把嫪毐集團完全滅了。但是對於呂不韋集團來說,秦王趙政處理的非常謹慎,呂不韋和嫪毐不同,呂不韋是個功臣,是個重臣,是在處理完嫪毐之後一年多才給呂不韋罷相,《史記》中《呂不韋列傳》記載:“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茅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在呂不韋回到河南洛陽之後,政治上那肯定是非常的失意,呂不韋沒有想到在秦王趙政親政以後,他會立即失掉權勢,這是呂不韋很大的一個失敗。但是自呂不韋被罷相之後,山東六國就不斷的派遣使者到洛陽,請呂不韋到六國去做官,這讓呂不韋感到跟得意,給呂不韋起了一點點希望,他希望秦王趙政聽到這個訊息以後能夠重新重用他。按照道理來說,這個時候的呂不韋應當在洛陽閉門謝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高調的接待六國使者。如果是前者,秦王趙政就完全不用擔心呂不韋了,而後者後讓秦王趙政很擔心,如果呂不韋去了山東六國,那將是對秦國非常的不利。所以這個時候秦王趙政留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封信其實只是秦王趙政對呂不韋的一種責備,但是呂不韋自殺了。因為呂不韋會擔心,趙政會一步接一步的逼他自殺,於是呂不韋就想,與其趙政下令讓他自殺,還不如自己先解決。呂不韋的離世也宣告著秦王趙政身邊的人才需要更迭了,於是就這樣,李斯出現在了秦王趙政的視線裡。

千古一帝之李斯登場

李斯是荀子的學生,在李斯學業完成了之後,對天下大勢進行了一個判斷,所以李斯就決定去秦國,臨走之前,荀子專門問李斯,為什麼要去秦國,《史記》中《李斯列傳》是這樣記載的:“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一開始是在呂不韋的手下做官,後來秦王趙政親政以後被趙政發現,提拔到了中央,很快就得到了秦王趙政的重用,就在李斯事業上蒸蒸日上的時候,秦國發生了一件事。韓國派了一個間諜到秦國修築水渠,事後,間諜的圖謀被發現了,於是秦國的宗親大臣建議秦王趙政驅逐在秦國的一切其他國家的人,於是李斯給秦王上了那篇著名的《諫逐客書》,這道上疏講述了一個核心觀點,六國之人為秦國立下了大量的功勞,不是像那些宗親貴族說的那樣來禍害秦國的,你現在驅逐的是六國的人才,那麼六國的其他的美女,珍寶是不是都要驅逐出去?秦國這樣做等於是幫了六國的忙,秦王趙政一想,立即停止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職務,並且將李斯升任了廷尉,李斯得到重用。

千古一帝之李斯登場

李斯應當是秦王趙政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重要人才。對於六國而言,李斯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得到了秦王趙政的賞識和重用,一路升任到丞相,秦王趙政對其信任有加,至死都不曾懷疑過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