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母為何沒有帶著秦瓊投奔燕山羅藝?秦家和羅家早就分道揚鑣了

提到講述隋唐歷史的小說,《說唐》是繞不過去的一部,它因為本身是根據說書人的底本整理而來,因此在人物塑造上很成功,更是有了隋唐十八條好漢的提法,好漢們的武力值成為本書的一大特色,當然,它具有強烈的民間文學色彩,在細節描述上也粗糙很多,比如雖然最先提出了隋唐十八條好漢,但全書中僅僅列出了其中的十三位,這多少讓人有些遺憾。

秦母為何沒有帶著秦瓊投奔燕山羅藝?秦家和羅家早就分道揚鑣了

十八好漢中的秦瓊和羅成是一對錶兄弟,不過這對錶兄弟卻是才相認不久,相認的時候,兩人的地位懸殊很大,秦瓊是被押解到燕山服役的犯人,而羅成對燕山羅公唯一的兒子,是將來燕山的老大。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巨大的差距呢?這可以追溯到最開始的北周滅北齊之戰。

北周大將楊忠和弟弟楊林奉命攻打北齊,而秦瓊的祖父秦旭和父親秦彝,一個鎮守晉陽,一個鎮守濟州,最後都為北齊戰死。秦彝在上戰場之前託孤夫人寧氏,讓寧夫人將五歲的秦瓊,當時只有一個乳名叫做太平郎養大成人,儲存秦氏一脈。

秦彝戰死之後,濟州城破,寧夫人帶著太平郎像無頭蒼蠅一樣東奔西走,最終在一個僻靜的小區敲開了程一郎家的大門,然後就此住下。這裡就有一個比較奇怪的點,那就是為什麼秦彝沒有交代寧夫人帶著太平郎去投奔燕山的羅藝呢?要知道在戰亂年代,孤兒寡母很難平安生活下去的,去找羅藝豈不是有個依靠?

秦母為何沒有帶著秦瓊投奔燕山羅藝?秦家和羅家早就分道揚鑣了

但是秦彝並沒有讓寧夫人去找這個妹妹,倒不是他忘了這個妹妹,因為書中特意提到秦彝的這樣一句話:“妹子遠適羅門,音信杳然。”燕山雖遠,也不至於杳無音訊。太平郎三歲的時候,秦勝珠嫁給了燕公羅藝,而濟州城破的時候,太平郎不過才五歲,這中間僅僅兩年的時間,如何就音信全無了?即便沒有通訊,但是秦彝不可能不知道羅藝和秦勝珠是不是還活著。

但是他就是沒有讓寧夫人去燕山,再結合寧夫人的態度,寧夫人在後來幾乎從來沒有在秦瓊面前說過他有個姑母,並且姑夫是燕山的老大,當秦瓊認親回到家中的時候,寧夫人問秦瓊:“姑父做何官職,姑母可曾生子?”

這同樣讓人奇怪,按理來說,寧夫人是知道秦勝珠嫁給了燕公羅藝的,很可能,秦勝珠出嫁的時候,寧夫人還是操辦者,所以不可能不知道羅藝的官職和品級。就算是改朝換代了,但是寧夫人並不是普通的夫人,秦家當年也是北齊貴族,寧夫人必然也是出身世家,這樣的一個夫人如果想知道燕山的情況,稍微一打聽就知道了,但她卻一直不知道,這就說明寧夫人壓根就沒有去打聽過秦勝珠和羅藝的事情,也不曾對秦瓊提及。

秦母為何沒有帶著秦瓊投奔燕山羅藝?秦家和羅家早就分道揚鑣了

而寧夫人的態度就是秦彝的態度,那秦彝為何是這種態度呢?寧願讓寧夫人和秦瓊在民間艱難生活,也沒有讓他們去投奔自己這個妹妹,實際上,很可能在秦彝活著的時候,秦家和羅家就已經不和了。

我們看北齊滅亡之際,秦彝父子為北齊戰死,但是燕公羅藝卻並沒有動靜,如果非要說動靜,那就是秦勝珠聽說哥哥和父親都戰死之後,哭暈了好幾次,後來也派人去尋找寧夫人和秦瓊,但是數年無果。而羅藝始終沒有動作,他沒有出兵,就這樣看著北齊亡了。

很可能,北齊在生死存亡之際,燕公是收到了北齊皇帝的調令的,但是他沒有出兵,所以這讓秦彝父子心寒,沒想到這樣的兩家人成了親家,秦家為北齊盡忠,而羅家卻選擇置身事外,兩家算是從那一刻開始分道揚鑣了。所以秦彝即便是在臨終之際,也沒有讓寧夫人去投奔燕山,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道不同不相為謀”。

秦母為何沒有帶著秦瓊投奔燕山羅藝?秦家和羅家早就分道揚鑣了

羅藝的父親當年在北齊因為功高被封在燕山,有了勳爵,燕公這個爵位更是世襲,但羅家在燕山時間長了,早已經是半獨立的狀態,所以當北齊的滅亡只是早晚的事的時候,他選擇置身事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燕山和自己手底下的那十萬兵馬,至於誰是這天下的皇帝,他並不在乎,而岳父和妻兄被殺,他也沒有為之報仇。

這樣說,可能有人覺得冤枉了羅藝,因為他後來出兵了,但是如果認真看他的那次出兵就知道根本不是為了給岳父一家或者北齊報仇。他出兵是在楊忠奪了北周江山之後,這個時間點選得很好。

羅藝眼看著靠山王楊林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護佑楊忠登基,而下一步就是攻滅南陳,楊家的野心是全天下,而不是僅僅北方,所以羅藝害怕了,他害怕的是自己的燕山會被楊家收歸囊中,那時候他就被動了。

所以他才主攻出擊,攻打冀州,等見到楊林之後,雙方壓根沒有開戰,楊林勸羅藝降隋,而羅藝趁機提出了自己降隋的三個條件:第一,永鎮燕山;第二,聽調不聽宣;第三,生殺自專。這三條簡單點說就是燕山是半獨立的。

楊林也馬上答應了羅藝的條件,然後,羅藝將楊林請進了燕山府,宴席擺起來,賞賜送出來,哪裡會提什麼報仇不報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