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別人才會隨之,高看你一眼。大多數人要麼以怨艾他人看輕你的方式,結束自己的奮進;要麼,在人際間的互相算計中,無謂地、低層次地枉費了一生。

在人生困境中,提升自己殊為不易。誓若當初楚之上蔡的守倉吏李斯(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溫飽之餘、昏昏不知老至。

某日,得過且過、卻又文蘊深厚的李斯,突然幡然醒悟,決定走出上蔡這個小地方,到蘭陵的荀子那邊習“帝王之術”。

起因簡單地令人無語。官府糧倉裡的老鼠,常常在無人打擾的安逸中,吃得滾瓜溜園;而近在咫尺、人進人出的廁所邊的老鼠,常在日受百驚之中吃屎,終餓得膽驚體廋。

見此,李斯倏然仰天長嘯曰,“人之賢不肖誓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其意為,世人的賢愚,生而相差不大,至於後天的雲泥之別,卻如庫鼠、廁鼠之比,都是其所處的環境不同而造成的。

無語不?相當的無語,縱橫六國的大秦丞相,競發矇於庫鼠、廁鼠之別的勵志。

深刻不?相當的深刻。看見吃屎的老鼠,也能悟出格局高低的緣由來,李斯豈能久為池中之物!

荀況是個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世外高人。為啥這麼說,因為荀子最高僅官至蘭陵縣令,顯然夠不上世俗所謂政治家的級別。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但他融儒、法、道、陰陽學所歷練出來的政治眼光和帝王之術,又明顯高於許多身為將相公卿的政治家。

曠世絕學常沒於野舍,驚天神技固流於山林。

就這樣,李斯在荀子那邊苦習了幾年的帝王術,終得荀學的精髓。開始將自己所學“貨與帝王家”了。

戰國有七雄。韓、楚、趙、燕、齊、魏此六國,在李斯的心中,即使有幾個國家強大了點,也不過是待宰的牛羊,遲早必亡。

惟有偏居西隅的秦國,反倒引起了李斯強烈的興趣。因為秦國雖偏,卻有元魂。幾代國君均有沖天之望、鴻鵠之志。

國之有魂、則官民同欲,雖弱亦強;國之失魄,則君民互伐,雖強當弱。一句話,品國若擇才,精魂重於體魄。

李斯果然沒辱沒荀門,格局提升快得可怕。然後,儒法兼修的李斯,在做了幾年的秦之舍人、郎官等中下級官員後,終於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進入了秦王嬴政的視野,被擢為長史(中級官員)。

在頻頻升職的期間,李斯心中的儒念,象濃墨入大海,越來越消隱於法家的汪洋之中,在寫給秦王的《諫逐客書》後,免於了被逐回楚之命,又升為延尉(高階官員)。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鄭國渠事件”和“秦國逐客卿事件”,因為這都與李斯免逐,及升任延尉有關。

韓國恰巧踞於秦國的東進之路上,在奪取韓國重鎮成皋、滎陽後,岌岌可危的韓國,為不露痕跡地實施‘’疲秦計‘’,遂派本國水利專家鄭國,去遊說秦國的領導層,並得到大秦相國呂不韋的首肯。

之所以能遊說成功,與秦國有更為寬容的“客卿”國策,有著莫大的關係。由於秦國的政策要比各國來得開放包容,各國的文人名士於是便紛至沓來,秦國均待之以客禮,授之以公卿。還有,鄭國遊說秦國興修水利的成功,似還與呂不韋急於建功立業的心態有關。

此時,鐵器雖已用於生產,但由於還很簡陋。一項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由此,秦國也自然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在關中平原上興修水利。而鄭國本人,當然成為這項龐大工程的負責人。

後來,呂不韋因嫪毐之事落馬,閒歸食邑洛陽。隨著呂不韋離開政治舞臺,秦國也發現了韓國的‘’疲秦之計‘’,秦王政欲殺鄭國,此時鄭國不僅痛快地承認了自己的真正身份,還反駁秦王道,此渠遂成,關中必成秦之糧倉。

嬴政聰慧,一權衡,確實對秦國的將來十分有利。何況,秦國已中‘’疲秦之計‘’,再殺之,亦無益,不若用之。

《史記·河渠書》也以熱情洋溢的筆觸,讚美了“鄭國渠”,對秦國在統一全國中的巨大作用。“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不過,秦國還是因國內勳故舊貴的反攻復辟,及“嫪毐事件”給予嬴政的屈辱,而驟然收緊了之前寬容的“客卿”國策,準備著手驅逐國內所有的“客卿”。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李斯彼時為長史(中級官員),一腔熱血尚在半付之中。豈肯光陰虛擲、束手就擒。於是,一篇才華橫溢、抑揚頓挫的《諫逐客書》評時政之文章橫空出世了。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李斯此文,氣勢磅礴若星河倒懸、旁徵博引似拈葉飛花,例自秦穆公求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之五外邦賢士後,方可得兼併周邊20餘小國,並由區區一隅直抵稱霸西戎。文末點出了驅逐客卿,與秦國雄霸天下理念的自相矛盾,以及資敵卻賢的荒唐可笑。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嬴政御覽李文,一時為其絲絲入扣的雄辯邏輯,而折服不已。人都有愛才惜賢之心緒,多少而已;帝王亦皆懷斂才實國之自度,眾寡相錯。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所以,僅為中級官員的李斯,從差點被逐的危機中,一躍而起,漸入秦王法眼,驟然打出了漂亮的“天地板”之k線圖,從而走上大秦相國之路,而名滿天下、譽溢千年的《諫逐客書》實在居功至偉。

其文不僅校準了彼時秦國朝令夕改的政策方向,還夯實了“人才重於泰山”的治國理念,深刻地影響了戰國時期政治版圖的裂變聚合,從而讓中央集權制度的到來,變得是那麼的賞心悅目、令人心悅誠服。

回來,再談李斯的仕途。在這以前,他明顯象廁鼠一樣,日受百驚,僅能吃“屎”保命。只有被任命了延尉,乃至丞相後,李斯方算是登堂入室,與庫鼠坐而論道,從容吃糧,將畢生所學“貨”與帝王家。

伐六國,縱橫捭闔;建帝制,光照二千餘載;置郡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一統貨幣、文字,李斯為中華一統,做出了彪炳千秋的貢獻。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過,李斯所倡的禁民間私學,而焚書坑儒,濫用酷刑罰,禁盜逆之舉,則是在加強中央集權的過程中,一個國家所必然要付出的代價。這就是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面,也是李斯棄儒專法的緣由。

正如會水的溺於江河,使槍的伏於矢彈,求利的毀於孔方,求位的卒於奪位。李斯在始皇帝駕崩之後,為保利祿官位,而惑於宦官趙高,矯詔誅廢賢太子扶蘇,共立胡亥為二世。

那知胡亥在趙高的慫恿下,為築遮天蔽日、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普施苦役重徭,令民心困頓,而決不畏死。

李斯見秦二世胡來,便私下減役降徭,卻因此觸怒了利益集團,被趙高構陷而獲罪。竟被用自己所創造的酷刑——腰斬棄市、同夷三族。臨死之前,跪於法場的老子對兒子說,“我想與兒牽黃犬樂於東門,重回往日的寧靜。”

又一次幡然醒悟、醍醐灌頂於廁鼠、庫鼠之比。刑場所言,一定有不惜回到原點之思,可原點,早已不在原地等他,這一次的大秦相國,已連可憐的廁鼠也做不成了。

可嘆前後之李斯,可嘆廁鼠、庫鼠之比言!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