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稱他“神農之後,隨之大賢”,季梁為隨國帶來了什麼?

隨國是春秋初期的一個小國,它處在霸主楚國旁邊,而周圍其他國家都是需要朝秦暮楚、搖擺不定地依附強國來儲存自身的彈丸小國。但是在歷史上,它發生的戰爭卻明顯要少,與最近的楚國僅有三次戰爭,一次不戰而退,兩次小勝但都是靠盟約結束。當楚國消滅周圍小國,不斷擴大疆土時,隨國卻一直生存在老虎的眼皮底下,直到魯哀公元年聯合楚國、許國等攻打蔡國一戰後才從史料中消失。

李白稱他“神農之後,隨之大賢”,季梁為隨國帶來了什麼?

季梁雕塑

至於隨國能作為小國在野心勃勃的楚國身旁存在那麼久,不得不歸功於一位哲賢。在魯桓公六年楚國第一次攻打隨國時,他就站了出來。楚武王故意把軍隊弄得亂糟糟的,迷惑了前來談判的驕傲自大的少師,少師回營後啜使隨君進軍攻打楚軍。季梁識破楚軍詭計,一番精妙辯論,讓隨君打消了念頭。

季梁是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李白稱他“神農之後,隨之大賢”。他考慮到隨國周圍局勢,提出的“親兄弟之國”政治方針,一直為隨國曆代遵守。正因為此,隨國遵守與楚國的盟約,才能在楚國吞併的野心中數次全身而退。他身為隨國大夫,得益於有神論的“天命神權”,卻在中國史上第一個提出了“夫民,神為主也”的哲學觀點,比當時北方主流的政治理論先進得多。他的一系列政治策略,幫助小小隨國逐漸強大,有了“漢東之國,隨為大”的說法。

李白稱他“神農之後,隨之大賢”,季梁為隨國帶來了什麼?

季梁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親兄弟之國”實行後,隨國注重與楚國結盟,減去不少麻煩。考古發掘出的“曾侯乙編鐘”就是曾侯乙(當時有曾國,不過他是隨國人)死後楚國贈送的頂級豪華陪葬品。另外還挖掘出不少其他小國的物品,可以窺見當初隨國外交往來頻繁,這些都是互相酬謝的財物。

孫武在修築《孫子兵法》的時候,也受到季梁不少影響,如楚國第一次攻打隨國,季梁識破騙局所言,孫武作了更精細完備的闡述,即“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者;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這一思想。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思想也很可能與季梁避實擊虛的想法有淵源。

李白稱他“神農之後,隨之大賢”,季梁為隨國帶來了什麼?

季梁死後隨國仍堅持他指引的道路,直到多年後隨國從當時的史料中消失。《水經注》和《古文觀止》《春秋地理考實》等認為隨國被楚國所滅,當隨國的恩惠漸漸被楚國忘卻,統一的趨勢漸漸逼近,隨國的覆滅也是大勢所趨。不過一些史料把隨國和曾國交換著寫,現代一些支援曾國和隨國為兩國的理論認為曾國和隨國可能有一方為對方所滅。

不論如何,季梁的思想是領先同時代人的,有些表述甚至比晚200年出現的孔子更精妙。但是隨國的立世和滅亡也告訴我們,雖然小國的格局禁錮了隨國的發展和壽命,做人卻可以窮則思變,做個忠厚的小弟不一定會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