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其中生老病死為人類的自然法則,在這自然衰亡的途中病或許不是病,它在某些時刻能成為死或加速你生命的旅程,而我們人類卻自帶貪婪希望自己於生命這個舞臺上綻放更多的時間。

因此,“醫師”這個稱謂與職業新興起來了,從古到今健康於任何人而言都是異常珍貴的,就如秦始皇為求長生之瘋狂、為沙場之贏軍醫隨軍治傷亡,這一切的一切皆是為了人活於世去滿足自我的期望,而其中也道出了古戰場上軍醫與人的關係之密切。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一、擁此頭銜,護將卒此生安

稱謂、頭銜、職稱等等不僅只是幾個名詞而已它們身上承擔著本應該有的責任,而連帶著擁有此些名詞的人都將帶有這些責任,這一是對自己職業操守的負責,二是對他人乃至獸的生命尊重,所以有古戰場上軍醫隨行更甚有軍醫隨鄭和航行以解決各類疾病以此護他們之周全去實現各自目標

1、應需求而誕的軍醫

為“了卻君王天下事”而“贏得生前身後名”卻無奈歲月不饒人只嘆“可憐白髮生”的辛棄疾,一生奉獻於戰場身體刀槍劍戟傷疤無數卻有幸感嘆白髮之生,這其中一部分之因大概功于軍醫,而如今社會提及老軍醫三字大多是一種諷刺,卻對於古時而言是榮耀至極的。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烽煙場上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故將卒受傷或是離別人世是常有之事,但征戰途中士卒量若是一直處於敵方之下那麼這場戰事多半會以失敗而告終儘管歷史上有著以少勝多的例子,所以

君王為力求戰爭勝利而招募了醫者進入軍隊以救死扶傷儘量減少人員死亡

,如此一來勝利或許將不期而遇。

而呂尚於《六韜》中提到:“方士三人,立白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這是我國關於軍醫最早的記載了便是這周代,足以闡明瞭我國古代君王對於士兵們身體狀況的重視程度,於隨後的朝代更迭之中軍醫是必不可少的人物甚有到元朝太醫院院長的官位在整個封建社會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現象。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麻沸散的創始人華佗等古代醫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應是家喻戶曉的,

他們當時的出現一因對人民慘受苦難的不忍與同情,再因家國君王與將士卒者對身體健康的重視

,最後再不斷的研究之下終成了人們口中的聖人。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2、無規則不成方圓

俗話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那麼同樣是在混亂一片的沙場上也有著軍醫自己的一套關於救人的規則。首先將作為一個軍隊的核心人物是萬不能缺少的因此有“軍不可一日無帥”的說法,則有規

將與兵同傷應先救治將且能夠享受特殊的醫治待遇。

據《東華錄》記載可知戰場上將若受輕傷可派軍醫上前去醫治或是就營帳、附近都城進行調理,若為重傷可回京治療,意在說明將之核心地位。

其次病疫於古時來說是一場同浩劫一般的存在,尤其對於軍營中人而言更為嚴重,因長時風餐露宿、長途跋涉很容易受到感染進行大面積的傳染,故有出軍前太醫交軍醫、士兵抗病之戰救藥品及藥物,且

規定行軍途中若有士兵感染病疫死去就隊伍中人進行掩埋並立下碑牌以備日後前來祭拜

,旨在保其他士卒與百姓健康和防患於未然。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最後“公平”二字對於封建、奴隸、原始社會是奢望的,在兵馬混亂的烽煙場上同樣是種奢望,《練兵實錄》有記“陣上血戰之時,遇有我兵戰傷,就聽在地,勿令呻吟,吾兵只管向前。

便是父子有傷,你只管向前殺去,殺了賊便可收拾調理”,多麼殘酷的現實,所以

就士兵們而言在戰場上受傷無疑是在走向死亡的路上

,奈何逃脫不了規矩二字。

二、促爾性善背後的規章

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從出生是善良的,只是在後天的影響之下會走向偏鋒,對於軍營裡的軍醫同樣有著如此一般的定律。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在戰場之上受傷計程車兵可於營帳中休養調理在傷未好之前可不必上戰場,且有軍醫沒人進行檢查換藥,但

若有人謊報事實將傷者殺害或掩埋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但與此同時也有獎勵制度,於宋仁宗時期便有醫者因其能力賜予可面見皇帝一面,要知道在當時除大臣、將軍、國戚以外之人想見皇帝一面是有多難得的恩賜。

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與科研也在不斷的進步,

國家漸漸建立起了專屬於軍醫或醫者的一套制度,

且就《明史》有記可知當時數十萬士兵因醫者不夠向太醫求援無果而導致了士兵們在無望中死去,可見制度對此的重要性,明代對於受傷士兵有逐級申報制度、對傷者情況進行等級判別來開展有區別的治療、對受傷不能再上戰場者回鄉後可由國家贍養等一系列的嚴明規章。

就士兵回鄉後由國家贍養這點而言連昌盛一時的唐朝、軍醫盛行的宋朝都未曾考慮或是做到,而這也是由前車之鑑漸漸建立起來的以此鼓舞士氣和保障人民身體安康。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三、機構之下的光大

制度的建立之下當然需要人來執行它,所以才會有專門從事於醫生行業這一機構的建立只不過在時代裡對此的稱謂不同而已,但

正是因為古有此先例而又隨光陰流逝裡機構逐漸成熟與強大起來,以至古時後期乃至如今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崗位了更甚至發揚、傳播

有史料記載我國古代最早的官方醫院建於春秋時期、漢朝有第一個公立的臨時性醫院以醫治受災的百姓、南齊更有最早的私立慈善醫院來治療疫病中的百姓。

這些機構在一步步的實踐中明白了光有醫者並不能夠還應有專門的機構來教授新一批的醫者以擴充隊伍和有更好的技藝去救治百姓與士兵。

古代戰場的“醫師”——軍醫是如何產生的?

結語

生老病死自然法則無可奈何,奈何世道不安,命運多舛,此生入伍保家衛國望換取國家與家庭之美滿,卻無奈戰場刀槍劍戟難防時常有傷者或離別者,君盼戰場凱旋、醫者盼人民安康,所以

軍醫在此種苦厄下現身,投身於戰場之上治傷者以求士兵身體健康方能儘快結束征戰,

故此軍醫於烽煙場上練就一身本領且迴歸機構將技能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