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帝王陵

北緯30°到34°

誕生了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四大古文明。

在這條著名的人類文明帶的東西兩端,埃及和中國都存在著一個帝王谷,

埋葬著眾多的古代帝王和先賢。

埋藏著數千年前人類文明興衰的基因密碼。

說起帝王谷,人們首先想到位於埃及南部尼羅河西岸,這片荒無人煙的石灰岩峽谷。

在這片峽谷的峭壁上埋葬著古埃及新王朝時期的64位法老。

這些法老從公元前16世紀開始統治著埃及長達500年。

死後的他們沒有選擇進入金字塔,而是在這片峽谷中為自己修建靈魂的居所。

如今埃及帝王谷和埃及金字塔一樣,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人類文化遺產地。

與埃及遙遙相對的東方、中國的腹地,也有一片被稱為“東方帝王谷”的神秘土地。

這裡安眠著公元888年以前、眾多的中國古代帝王。

它北依黃土高原、南靠大秦嶺,中間是大片新月狀的渭河沖積平原,史稱關中。

渭河、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由涓涓細流一路匯聚、蜿蜒向東。

穿越西部黃土丘陵溝壑和重重的秦嶺山脈,進入東方帝王谷,滋潤著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

最終在陝西省潼關縣匯入黃河。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東方帝王谷

這是一條見證中華文明由萌芽發展到璀璨的河流。

在它的流域誕生了中國古代周、秦、漢、唐四個最耀眼的朝代。

它們以關中平原為中心統治中國長達近2000年。

這還是一條與中國古代帝王們同眠共枕的河流。

在它的流域範圍分佈著上萬座皇帝諸侯和王公將相的陵冢。

西周諸侯墓、秦公帝王陵、西漢帝陵以及唐代帝陵星羅棋佈。

僅有名有姓的帝王陵墓就多達72座,宏偉的陵園、高大的封土展現著古代帝王們至高無上的皇權。

而在它們的地下則深埋著無數財富,印證著歷代文明的輝煌成就。

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

在中國的漢字中,生者的“家”與死者的“冢”極為相似。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點在上即為生者的“家” 而點在下即為死者的“冢”,其它一切未變。

這或許可以說明古人對待“生前”和“死後”的一種態度。

“事死如事生”是中國古代靈魂不滅的觀念下的一種埋葬理念。

生前所擁有的在地下在另外一個世界。

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的陵園,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都城的形態來設計的。

在陵園裡面有大量的地面建築,還埋葬著很多的陪葬物以及一些陪葬墓。

作為兩大文明系統下帝王最終的歸宿地,東方帝王谷72座帝王陵與埃及帝王谷64座法老墓。

同為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者,今天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將更加接近祖先的靈魂深處。

去探索發現那數千年前深埋於地下的未知世界。

周原。

周人的發祥地、西周王朝的故都,其地理位置處於陝西省寶雞市的歧山縣與扶風縣。

周原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自漢代以來,這裡就開始出土青銅器。

並屢有重大發現,著名的利簋、何尊、牆盤等皆為國之重器。

然而!雖然周原考古成果顯著,但是與周天子有關的出土文物卻少之又少。

除了在周公廟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過與周王室有關的甲骨外。

其它則一無所獲,至於周天子的王陵身在何處,至今仍然撲朔迷離。

據記載!西周王陵採取“不樹不封”的喪葬方式。

即既不栽樹也沒有封土,因此直到現在考古工作者,還在苦苦尋覓,這些在關中平原,

依靠先進的農耕文明而崛起的周人領袖們。

最終又不露痕跡地融入了這片黃土,神秘般消失在歷史的塵霧中。

不封不樹,是春秋之前黃河流域的王陵和諸侯王墓和老百姓墓的一種普遍的形式。

也就是地面上是沒有封士的。

文獻的記載也是如此說的。

但是在東方帝王谷有三座陵墓被認為是周陵,

包括周太王陵、陵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

它們的地面上都有高大的封土。

這些陵墓前面立的石刻呢!

都是清代立的,但隨著近年的考古的進展。

我們認為這些陵墓都不是西周的王陵,它們是戰國晚期的,或者是西漢晚期的王陵。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人是國家制度的創新者,也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政治組織中的分封制、社會組織中的宗法制、經濟組織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禮樂制。

影響了中國近三千年,在國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周人透過血緣關係來劃定貴族的等級地位。

上至周天子、中至諸侯卿大夫、下至土和庶民,各有其等級尊卑秩序,各安天命。

他們死後墓地也按血緣關係,分為公墓和邦墓兩大區域。

先秦的墓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邦墓,一種是公墓。

邦墓是指居住在都城的人,死後的埋葬的地方。

公墓是國君以及他的家族所埋葬的地方。

公墓以血緣為基礎,它的規模墓葬的大小,隨葬的器物的多少,都反映了西周在“禮”的制度下的等級差異。

從目前已發掘的周代諸侯墓來看,亞字形、中字形的墓葬形制,依然承襲了商代王陵。

而受到宗法禮樂制的影響。

此時墓葬、殖葬的奴隸數量趨於減少,而隨葬以鼎籃為主的青銅禮器及玉器逐漸增多。

並形成了列鼎制度。彰顯出周代禮儀之邦的文明形態。

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

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納入“禮”的範疇,潛移默化地規範人們的行為。

“禮”強調社會秩序和穩定,而“樂”營造社會和諧。

周人打造了一個具有超強穩定性的社會結構。

創紀錄地使西周和東周延續了八百年。

如果說東方帝王谷內哪一座帝陵最引人矚目。

相信答案一定會高度一致,那就是位於西安臨潼的秦始皇陵。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秦始皇陵

這座在關中平原,屹立了千年的封土堆。

埋葬的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他的陵寢方圓56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北京故宮。

前後修建39年,役用工匠72萬人修建時間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還要長8年。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同秦始皇本人一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秦始皇陵寢

1974年3月秦始皇兵馬俑穿越千年的時空,出現在考古學家和史學家們的面前。

這些陶俑規模之巨大、場面之威武、藝術水平之高超震驚世界。

它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這卻僅僅是秦始皇陵中的一個陪葬坑而已。

經過四十餘年的考古調查與研究,目前已經判明秦始皇陵區遺址。

以覆鬥形封土為中心,周圍分佈著數百萬平方米的建築物基址。

600多座各類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墓地發掘出土了:兵馬俑、銅車馬、

青銅水禽、百戲俑、文官俑。各類瓦當等珍貴文物5萬餘件。

秦始皇帝陵園是中國古代第一座設制完善體系完備的獨立的帝王陵園。

他把生前所擁有的一切都帶到了地下,在陵園裡面埋葬了大量的跟個人生活有關係的一些文物。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與此同時還把一套武備齊全體系完整的中央政府的機構。以陪葬坑的形式帶到地下。

秦始皇帝陵園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寶庫和地下王國。

相比於商周社會的集中公墓制,秦始皇陵園將獨立陵園制推向成熟形態。

一位皇帝死後擁有一座獨立的巨大陵園,這體現著大一統帝國的建立及君主中央集權的高度強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他取消了周王朝的分封制代之以郡縣制,廢除六國邊界,將全國劃為36郡。

透過中央直接派駐官僚統率民眾,這種政治體系的成熟令今天的學者也感嘆不已。

中華帝國雖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帝國,但卻是最典型最成熟的帝國。

由皇帝制度、郡縣制度、官僚制度組成的中央集權制。

這是當時對廣袤國土進行治理最高效的一種模式。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嶧山石刻

這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鐫刻的嶧山石刻。

秦始皇一生多次巡遊天下、七次刻石紀功。

這些石刻上的文字主要是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除了大家所公認的統一可以結束紛爭、流血和戰亂。

還令人矚目地提到拆毀阻塞交通的城防險阻、疏潑黃河,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內容。

這引起學者們對中國統一更深層次的思考。

其實秦始皇統一中國,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原因,是對於黃河水的分配。

那時韓、趙、魏、跟秦國之所以不停地打仗紛爭多年。

就是因為爭奪黃河水以發展自己的農業,所以在歷史程序中。

統一有利於生產力的調配,生產資源的調配。

就是這個嶧山石刻說的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

中央集權制的秦帝國出現於東方地平線。

代表著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統一。

完成這一歷史偉業的秦始皇意識到自己的榮耀。

當他率領群臣建立一種前所未有的國家制度時,他顯然是充滿理想和抱負。

比中華文明早的有埃及文明,那都是農業民族創造的。

但是後來都消亡了,為什麼消亡了呢?

它沒有找到一種最適合在當時生產力條件下農業民族的這樣一種制度。

農業民族有什麼問題呢?

農業民族它就要:

第一要興修水利。第二要抗禦天災。第三要抵抗外敵。

尤其是農業民族被遊牧民族掠奪,它就必須發展為一箇中央集權的帝國。

因此中央集權的帝國制的建立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而秦始皇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他成為這個歷史必然的代言人和執行人。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為江河湖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是整個秦帝國版圖的地下重現。

在“事死如事生”喪葬理念的影響下,秦始皇希望死後,依然可以如生前一般。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他的地下世界。

西安城內這座規模很小的墓冢,就是秦始皇的繼任者。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秦二世胡亥的陵墓

秦二世胡亥的陵墓,胡亥即位僅三年,秦帝國便在他手中轟然倒塌。

然而雖然秦帝國,只維持了短短15年。

但秦始皇卻將大一統的思想,深深根植於後世帝王的統治中,影響中國長達2000多年。

在秦始皇陵以西約60公里的咸陽原排列著一群金字塔般的陵墓。

它們由西向東沿著渭河一字排列綿延數百里。

氣勢磅磷雄偉壯觀許多人把它們稱做中國金字塔。

它們就是西漢王朝的9座帝陵。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咸陽原上埋皇上。

這句在中國流傳已久的俗語,說的就是埋葬在咸陽原上的這些西漢帝陵。

西漢王朝11個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恆的霸陵和漢宣帝劉詢的杜陵位於渭河以南外。

其餘9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最西端是漢武大帝劉徹的茂陵。

最東端則是開國之祖劉邦的長陵和漢景帝劉啟的陽陵。

西漢是我國封建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鼎盛期。

由於秦帝國僅維持了15年,因而封建社會各種典章制度的完善和鞏固。

基本上都完成於西漢,這其中包括喪葬禮儀制度。

據史料記載!西漢帝陵的形制都比較規整。

一般佔地105畝,墓冢修築於陵園中心高12丈,地下墓室深13丈呈方形。

死者身著金縷玉衣,納於貴重的梓木棺中,四周堆壘層層的上好柏木,即所謂“黃腸題湊”。

今天西漢帝陵中,考古發掘最全面也最深入的是漢景帝的陽陵。

漢景帝名劉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指的就是漢景帝。

與其父漢文帝統治的時期,漢陽陵前後修建28年,佔地面積12平方公里,周邊陪葬坑達二百多座。

目前考古人員僅發掘15座陪葬坑,就出土了大量的彩繪陶俑、動物俑各類生活用具等文物三萬餘件。

在這些出土的文物中漢代陶俑是最讓人過目難忘的,是它們的身形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

裸體沒有胳膊,但最初它們都穿著絲綢的小衣服,裝著木製的胳膊。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這些陶俑嘴角上揚,眼睛細眯,全部面帶微笑。

這與秦始皇兵馬俑肅穆冷酷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這些陪葬坑裡面所出土的最富有特色的文物就是微笑陶俑。

以及和它同出的包括豬 馬 牛 羊 雞 狗六畜。

這些動物俑,體現了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無為而治。

到了“文景”的時候,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這種狀況要比秦末,要比漢初劉邦開始執政的時候,社會狀況要好得多了。

微笑陶俑的背後是漢帝國“文景之治的成功。

漢朝統治者經過近七十年的努力,最終由漢武帝將帝國的雄威傳播到全世界。

鑿空西域、擊退匈奴、大漢聲威、遠播四方這是後世對漢武帝功績的評價。

公元前二世紀,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一直對中原王朝構成巨大的威脅。

這實際上是世界範圍內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第二次大入侵的開端。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漢武帝陵

漢武帝憑藉前輩所創造的物質基礎,整軍備武、擴建騎兵、提拔衛青和霍去病等青年將領。

深入漠北草原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取得輝煌勝利。

並因此打通了通往中亞西亞的道路,從此東西方文化在絲綢之路上,實現了相互交流與融合。

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作物栽培法等傳到了西域,而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也進入了中國內地。

從而促進了漢朝的經濟繁榮,漢朝的統治疆域空前擴大,大一統的漢帝國為了長治久安。

漢武帝對外開邊獎勵軍功,對內建太學興儒術,他在政治上繼承並完善了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

在思想上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開創了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正統,從而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思想理論基石,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

中華帝國三大特點:中央集權、官員代理、倫理治國。

秦始皇只建立了兩點:一個是中央集權、第二是官員代理,官員代理皇權。

倫理治國這一條要到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才建立起來。

這秦始皇建立了帝國制度以後呢

秦始皇沒有解決一個統治思想的問題,

他仍然用法家思想來搞這個建國以後的事情,所以處理的國政就比較亂。

所以從漢武帝以後,他提出來了“獨尊儒術”的這麼一個思想。

就是說他把法治跟德治兩個相提並論。

以法治為主同時還有德治,由於法治德治並行,所以這個帝國制度,連綿了兩千多年。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漢武帝石像

雄漢!

是後世對那個英雄時代的稱呼。

衛青、霍去病、董仲舒、司馬遷、張騫 、司馬相如,一個個傑出人物震爍古今。

今天!

當我們在空中俯瞰東方帝王谷時,西漢帝陵的金字塔群,依然那麼雄壯。

公元前一世紀,在世界的東方和西方。

中華和羅馬隔著絲綢之路的紐帶,各自成長為超級帝國。

然而數百年之後這兩大文明,幾乎同時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羅馬,洗劫三天三夜。

西羅馬帝國從此走向衰亡,在西羅馬滅亡之際。

中華文明也面臨生死考驗,匈奴,鮮卑,羯,氐,羌等馬背民族蜂擁關中。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鐵蹄之下長安城殘垣斷壁,人口十不存二。

這是中國農耕文明政權,第一次被馬背民族摧毀。

在魏晉南北朝近400年的大分裂大戰亂中,儘管人亡政息、江山易手。

但中華文明卻始終不滅,甚至浴火重生。

奇蹟般演化出隋唐的黃金時代。

公元581年,楊堅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重新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使滿目瘡痰的中華大地迅速恢復生機。

隋文帝的泰陵,位於咸陽城西75公里。

如今園內地面建築及文物已蕩然無存,僅留下一座高27米的封土堆。

隋文帝之於唐太宗就如秦始皇之於漢武帝。

前者創立的基礎幫助後者登上巔峰。

唐太宗的昭陵建在陝西省禮泉縣九暖山上。

陵園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200平方公里,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唐太宗的昭陵

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園內幾乎長眠著唐帝國所有開國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名字取意“濟世安民”。

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登基後,他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虛心納諫、厲行節約、輕徭薄賦。

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他對外開疆拓土,設立安西四鎮,引萬邦來朝。

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唐代加上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在內,一共有21位皇帝20座帝陵。

除了末代兩帝唐昭宗和唐哀帝的陵寢外,其餘十八座都在東方帝王谷。

和西漢“封土為陵”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在唐代的十八座帝陵裡面。

有十四座是因山為陵,即選擇一個山峰,將墓道修在半山腰。

然後把墓室修建在大山的深處,然後繞著山修建地面的陵園和陵園的地面建築。

它的墓道都向南,在墓道的兩側,有精美的石刻藝術品。

在陵園的外圍,培葬著大量的一些高等級的貴族。

有學者指出,西漢十一陵,皆在唐帝陵群扇面的下半幅。

唐十八陵,皆高居扇面的上半幅。

突顯出死者想在極樂世界,也要蓋過其它王朝的統治者。

足見大唐國勢雄偉壯麗的博大氣概。

在唐代帝陵群的最西端,就是東方帝王谷內獨一無二的。

埋葬著兩位皇帝的合葬陵,它就是乾陵。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乾陵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寢。

位於乾縣城北的梁山上,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乾陵的墓室就在北峰之上。

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兩峰之間,寬闊的神道透露出了當年的霸氣。

神道的兩邊現存有石獅、翼馬等石雕,代表了盛唐時期的藝術水準。

巍巍無字碑屹立千年,中國惟一一位女皇帝的千秋功過,盡留於後人評說。

61尊蕃臣像,讓人回想起大唐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場景。

那是中華民族協和萬邦,迎接八方來客的盛世景象。

據史書記載,乾陵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

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完全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

乾陵是唐代帝陵中惟一一座沒有被盜掘的陵墓。

歷史上唐代帝陵曾數次被盜,但惟有乾陵倖免於難。

從乾陵周邊發掘的太子墓和公主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來看。

考古學家們猜測乾陵地宮內一定寶藏無數極盡奢華。

有人推斷王羲之的《蘭亭序》就很有可能珍藏在地宮之內。

橋陵 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唐玄宗李隆基之父。

橋陵修建於“開元盛世”,尤其體現出盛唐氣象。

寬闊的神道兩旁,勁健魁偉的石雕群仍昂然吃立,橋陵玄宮位於豐山正峰。

前瞻廣闊的關中沃野,後枕雄偉的層巒疊嶂,見證千百年來的日出日落。

在這些陵墓的不遠處,就是唐長安城的遺址,這座壯觀的都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

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它的面積是明清時北京城的1。4倍,是古代羅馬城的7倍。

朱雀大街寬達150米,大明宮被譽為“千宮之宮”,堪稱絲綢之路上的東方聖殿。

盛唐創造出無數藝術瑰寶,繪畫書法樂舞等,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銀器,唐三彩,秘色瓷無不體現出高超的技藝水準。

2300多位有名有姓的詩人創作的唐詩,更是後人無法逾越的巔峰。

長安城是中華文明包容與開放的最好註腳。

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東傳,長安均為第一站。

而佛教更是以長安為中心,匯聚玄奘等著名高僧在這裡進行經典翻譯,弘揚教義、創立宗派。

盛唐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輝煌的成就。

使它不愧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東方帝王谷

靖陵

這是唐末代皇帝僖宗的靖陵。

也是歷史留在東方帝王谷的最後一座帝陵。

經過二百多年的極盡繁華,大唐盛宴終於曲終人散,政治中心從此東遷。

中華文明在關中平原度過它的青春期。

渭河兩岸一座座帝王陵寢,見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輝煌歷程。

訴說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精彩華章。

今天我們走進東方帝王谷拂去歷史的煙塵,回望我們來時的足印。

為了未來的腳步更加堅定、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