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提到關羽,演義中的斬顏良誅文丑,體現了他的勇猛,不過在歷史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最起碼文丑不是他殺的,那麼歷史上的關羽在這段歷史中的表現到底如何?是否存在注水情況呢?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事情發生在建安五年,北方的曹操和袁紹的大戰難以避免,曹操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力排眾議,堅持先行集結精兵快速擊敗了割據徐州的劉備,之後率軍北上和袁紹大軍對峙,曹軍連斬顏良文丑也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首先多談一個話題,那就是,關羽在劉備敗走徐州後,成為了曹操的部將,為曹操效命,而劉備則逃到了袁紹那裡,關羽還一度為曹操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那麼關羽不關乎劉備的死活嗎?答案是,當然不是。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劉備兵敗後投靠袁紹,的確不是什麼秘密。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魏書》備歸紹,紹父子傾心敬重。駐月餘日,所失亡士卒稍稍來集。

劉備兵敗後,先行北逃到了青州袁譚那裡,之後袁紹更是大張旗鼓地去迎接劉備,同時劉備在袁紹那裡的時候,劉備舊部也是有一部分去投奔的,可見劉備投靠袁紹的訊息是流傳了出去的。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那麼關羽也應該知道了,但是關羽也說了,深受曹操之恩,必然要對曹操有所回報,也就是在戰場上立功,所以關羽沒有及時去找劉備。

而劉備也沒有被關羽連累的風險,袁紹沒有演義中那麼小肚雞腸,畢竟劉備和關羽只是上下屬的關係,關羽只曾經是劉備的部將,袁紹總不能劉備原來的部將斬殺了顏良,就對劉備下手了,那以後誰還敢投靠袁紹,袁紹這麼無腦嗎?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再者,袁紹連關羽都不殺,還會殺劉備嗎?

《三國志。關羽傳》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關羽在離開曹操 ,去找劉備的時候,劉備還在袁紹軍中,袁紹也沒說因為關羽斬殺顏良的事情就要關羽一命償一命啊,可見在那個年代,人員流動性太大,關羽雖是投奔劉備,但劉備畢竟在袁紹軍中,所以說關羽也相當於是投奔於袁紹,袁紹自然不會對關羽下手,而且戰場之上,只有生死,哪有那麼多規矩。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話說回來,關羽的確斬殺了顏良,但是和演義是有區別的。

當時袁紹派遣先鋒軍圍攻白馬城,領兵主將就是顏良,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議,聲東擊西,分兵延津,做出要襲擾袁軍後路的舉動,迫使白馬前線顏良所統領的先鋒軍分兵,之後曹操集中精銳兵力奇襲白馬城。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歷史有關顏良軍中的情況記載是有不同的,當時袁紹任命顏良為先鋒軍主將,沮授建言,顏良難以擔此重任,但是袁紹不同意,堅持讓顏良獨自領兵,不過在《三國志》中有不同的記載。

《三國志。武帝紀》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

也就是說,郭圖、淳于瓊隨顏良出戰,個人還是相信《三國志》的記載,而且也符合當時的情況,也就是白馬城下的袁軍被曹操分兵戰法所吸引,相應分兵,因此留守在白馬城下的只有顏良了。

《三國志。武帝紀》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裡,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三國志。關羽傳》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綜合史料來看,白馬城下的袁軍被曹軍所吸引,選擇了分兵,結果正中下懷,曹操率精銳部隊突襲顏良所部。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而顏良為帥的弱點展現出來了,沮授也說過,顏良不足以獨當一面,顏良是虎將,但不是合格的統帥,在明知中了圈套後,顏良沒有結陣據守,而是選擇主動出擊,迎戰曹軍,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

這裡要說的是,顏良的確是被關羽所斬殺, 這毋庸置疑,但是關羽不是說獨自衝入袁軍陣營的。

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顏良得知曹軍來襲後,倉促之間,領兵迎戰,曹軍先鋒由張遼關羽所統領,衝入了袁軍軍陣,混戰之間,關羽看到了顏良的旌旗與車蓋,而且距離不遠,因為袁軍軍陣已經被衝亂了,所以關羽可以衝殺到顏良面前,將其斬殺,袁軍諸將在混亂之中,自然抵擋關羽,當然,關羽的個人勇武值也是有的。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所以綜合來看,關羽斬殺顏良,是在曹操使用謀略,削弱了白馬城下顏良所部的兵力後,率部奇襲,關羽在曹軍大戰術實施成功的情況下,於亂軍之中,斬殺了顏良,不是像演義一樣,兩軍擺好陣勢,關羽一騎衝入袁軍軍陣,在袁軍將士沒有反擊的情況下,將顏良斬殺。

一般主將身邊親兵戰力也是不低的,也是悍不畏死的,加上週圍的弓兵,完全可以在關羽還未到顏良身前,將關羽射成刺蝟,關羽再英勇也沒有發揮的餘地。

之後的文丑之死,和關羽無關,畢竟關羽得知了劉備投靠了袁紹,在已經斬殺顏良,算是報了曹操的恩情後,關羽沒有必要再為曹操效力。

《三國志。武帝紀》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諸將復白:「可上馬。」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

文丑之死,是在白馬城之困解脫之後,曹操率部邊打邊撤,引誘文丑的追兵,利用袁軍將士爭搶曹軍丟棄的輜重之機,曹操率部再一次用突襲,擊敗了袁軍,並斬殺了文丑,有意思的是,劉備當時也在軍中,估計又是早早逃離戰場了。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所以說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之說,若論演義,那沒什麼可說的,但是若論歷史,那麼的確是注水了,只有顏良是被關羽所斬殺的,而且還不是單純地依靠關羽自己一人的能力,文丑之死和關羽無關。

那麼有人還要問了,是不是顏良和文丑都太菜了,個人認為不會,“良、醜皆紹名將也,再戰,悉禽,紹軍大震”,顏良和文丑的地位已經有明確的記載了,都是袁軍主將,你不能認為記載少,就說兩人無能,如果當初是袁紹贏了,那麼關於顏良和文丑自然有單獨的傳記,那時誰還會記得曹操這一派武將的事蹟,只是說兩人可能勇武但缺乏智謀而已。

《三國志。袁紹傳》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

按照歷史記載,袁紹在擊敗公孫瓚後,一度擁有精兵十萬,萬餘匹戰馬,而文丑在追擊曹軍的時候,所率是五六千騎兵,就算有誇大的成分,兩三千騎兵也是有的,那麼袁紹願意將起碼兩成的騎兵兵力給予文丑統領,可見文丑的地位。

關羽斬顏良之戰被誇大,他只在曹操戰術得手的情況下斬殺了顏良

而顏良文丑在袁紹眼中是屬於統一級別的戰將,並且作為袁軍的先鋒軍,其統轄的部隊必定是袁軍精銳,所以說,他也不是一個草包,只不過性情不適合做統帥而已,關羽將其斬殺,也是實打實的戰績,不是說斬殺了一個慫貨。

總的來說,有關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事蹟,就歷史記載而言是被誇大了的,他只斬殺了顏良,而且還是在曹操計劃得手的情況下,於亂軍之中,關羽是夠勇猛,但是沒有演義中那麼勇猛,一個人殺過去,輕鬆地在袁軍軍陣之中,將顏良斬殺,真當袁軍將士都是草包啊!

參考資料《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袁紹傳》《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關羽傳》《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