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說到白起之死,不能簡單歸結為秦昭襄王的昏庸和範睢的嫉賢妒能問題,也不能片面的說是白起的性格決定命運的問題,白起之死背後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白起的死是政治事件,而不是功高震主。

白起的崛起,離不開穰侯魏冉的賞識,沒有魏冉這位伯樂,白起是平民之子,怎麼有機會飛黃騰達呢?有人可能對白起的平民身份有所懷疑,但是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裡,關於白起的出身只有一句話:“

白起者,郿人也。

”除此之外再無記載。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裡還有兩處記載:“

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

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拔之。

”客卿是戰國時期他國人到本國來做官的官位,李斯到秦國時就曾經擔任過客卿一職。沒有在白起名字前加客卿也可以從側面說明白起不是外來戶,而是個地道的老秦人,至少白起不是從他國過來的,否則白起最開始的職務就不是左庶長,應該也是客卿才對。

因此,對於白起的身份,可以確認是秦人無疑。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和韓信一樣,如果沒有伯樂,一介布衣很難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韓信的伯樂是蕭何,那麼是誰把白起推薦給秦昭襄王的呢?是穰侯魏冉。

昭王十四年,魏厓舉白起,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敗之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史記·穰侯列傳》

當時白起的職務是什麼呢?司馬遷在《史記》裡沒有說,但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裡白起在被魏冉推薦給秦昭襄王時是有爵位的,那麼是什麼爵位呢?左更。左更屬於秦二十級軍功爵位中的第十二級,這是在秦昭襄王十四年的時候。我們發現白起在秦昭襄王十三年的時候,白起爵位是左庶長,屬於十級爵位。

也就是說白起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生了兩級爵位,升級的原因無他,軍功累積所致。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白起代替向壽成為主將攻擊韓魏,成就了白起的成名之戰:伊闕之戰。向壽是宣太后的孃家親戚,且並不是無能之輩,被白起取代前,向壽剛剛取得伐韓的勝利。

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史記·秦本紀》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按道理講,魏冉似乎沒有理由用白起接替向壽。但是向壽和秦昭襄王從少年時就關係不錯,屬於秦王信任和倚重的人,儘管其生猝年不詳,但從他和秦昭襄王少年時就關係不錯來看,兩個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都想幹一番事業。這樣的人被拿下,恐怕不是秦昭襄王的本意,而是魏冉的決定。

由此可見,白起的仕途之路,離不開魏冉的賞識和信任。

穰侯主政時,白起順風順水戰無不勝。穰侯失勢後,白起曾一度被雪藏。

白起領兵時,打得東方六國聞風喪膽,據不完全統計,被白起消滅的六國有生力量超過了兩百萬,六國敗在白起手下的名將有名有姓者不計其數。但白起的機會不是秦昭襄王給的,而得益於穰侯對他的信任。

白起的進階之路:左庶長—左更—國尉—大良造—武安君,白起成為了秦軍的一面旗幟,但卻不是秦君手裡的一柄利劍,握住劍柄的人是穰侯。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到四十三年期間,沒有關於白起戰鬥的記錄,讓戰神近十年不去打仗,我看他會憋屈死,因此就顯得十分詭異了。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透過上面的記載,我們發現白起在秦昭襄王三十四年時,為了救援韓國的華陽,與魏趙聯軍激戰,並擊敗了魏國名將芒卯,將趙國的兩萬士兵沉到了黃河裡。

秦昭襄王:“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彊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

秦昭襄王將芒卯和孟嘗君並列稱之為賢,足以說明芒卯突出的才能。當然後面的話是秦昭襄王抬高自己的,就算這兩個人很牛也拿我沒辦法,因為我比他們更牛!但秦昭襄王的底氣是白起替他打出來的。但為什麼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白起就像銷聲匿跡了一樣呢?

我看答案只有一個:穰侯魏冉出事了,時間是秦昭襄王三十六年。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昭王三十六年,相國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齊取剛、壽,以廣其陶邑。於是魏人範睢自謂張祿先生,譏穰侯之伐齊,乃越三晉以攻齊也,以此時奸說秦昭王。昭王於是用範睢。範睢言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國,令涇陽之屬皆出關,就封邑。穰侯出關,輜車千乘有餘。——《史記·穰侯列傳》

在這一年,範睢利用魏冉討伐齊國擴大自己封邑的行為去遊說秦昭襄王,導致秦昭襄王免去了魏冉的相國之職。

軍事行動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白起做為軍事指揮官,魏冉做為行政指揮官,兩個人之間是有默契的。但是魏冉失去了權力之後,繼任者範睢對於白起這個魏冉的嫡系,自然心存懷疑,因此白起想得到信任和重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這也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到秦昭襄王四十三年,這七年間白起沒有什麼表現得原因。那麼這七年間,秦國有沒有仗要打呢?

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南陽免臣遷居之。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初置南陽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齊,取剛、壽,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趙閼與,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懷。四十二年,安國君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九月,穰侯出之陶。——

《史記·秦本紀》

看到了吧,在這期間秦還是有仗要打,但是秦昭襄王沒有用白起而已,或者說白起由於穰侯魏冉失勢的緣故而拒絕出戰,不過這一切可能都是範睢不想給白起機會的說辭。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大家注意在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的前一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安國君被立為太子;第二件是宣太后去世;第三件是穰侯魏冉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宣太后的去世和魏冉徹底離開秦國的政治舞臺,讓白起有了再一次帶兵打仗的機會。

秦昭襄王對於白起的態度是:即用且防。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又開始帶兵了,六國的噩夢又開始了,這次的鋒銳指向了韓國。戰略目的在於奪取上黨地區,所謂“得上黨可望得中原”。秦昭襄王的目的和秦武王一樣,問鼎中原、吞併六國。但在關鍵的上黨之戰上,最初秦昭襄王並沒有選擇白起,而是選擇了王齕。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前面我說過左庶長是秦二十級爵位中的第十級,處於中間並不算高,而秦昭襄王用王齕頗有點魏冉啟用白起時的味道。意圖很明顯,培養自己的嫡系,逐步取代白起在軍中的地位,讓自己的判斷題變成選擇題。

王齕沒有讓秦昭襄王失望,秦君一路勢如破竹,趙國的名將廉頗也不是王齕的對手,為了避秦軍鋒銳,廉頗採取了防守策略。

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下子王齕沒了主意,自己辦法用盡,廉頗就是不上當不出兵。沒有辦法,這仗關係到秦趙兩國的國運和天下大勢的走向,秦昭襄王只好再次啟用了白起為將,但王齕也沒被棄用,做為副將,既可以監督白起,又可以跟著白起學學本領。同時,應侯範睢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戲,製造謠言離間廉頗和趙王之間的關係,同時把並無領兵經驗的趙括推向了前臺。

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範睢不是要幫助白起,他獻反間計不過是為了抬高自己罷了。

趙括為將取代廉頗後,白起也秘密派到了前線,此刻的他並不嫉恨秦王和範睢,他只想建立兵家的不朽事業,超越自己的前輩吳起、孫臏,成為強兵滅國的第一人,這就是白起做為一個兵家的終極願望。白起成功了,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戰,且他已經分兵兩路,滅趙只在旦夕之間。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四十八年十月,秦復定上黨郡。秦分軍二:王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但白起繼續進兵滅亡趙國的想法被拒絕了,按照《史記》中的記載,是說客蘇代說動了應候範睢,範睢鼓動秦昭襄王做出的決定。

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秦昭襄王自己內心深處對於白起深深的顧慮,和自己掌控兵權的決心。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降卒,表面上看似乎是白起窮兇極惡,但我說過軍事行動都是為了政治目的服務的,白起殺降的背後是秦昭襄王的命令和應候範睢的權術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段話是白起的內心獨白嗎?我看這不是白起的內心獨白,而是向秦王的請示之言,因此坑殺趙軍的鍋不能全讓白起一個人來背,做出最終決定的是秦王,白起不過是個執行人。說的武斷一點,坑殺這個辦法,更像是範睢的謀略而不是白起的韜略。

要讓秦人明白,沒白起一樣可以獲勝。

秦昭襄王沒有放棄伐趙,只不過是領兵的將領不同罷了。這次領兵的是五大夫王陵,白起病了沒有隨軍前往,但是這時候白起是病了還是秦王不讓他去有待商榷。

五大夫的爵位是九級,比左庶長還要低一級,可見秦昭襄王自己提拔將領和控制軍權的決心。當然換個角度來說,在五大夫之上的將軍裡,秦昭襄王已經沒人可用了,這是白起的軍威,秦王的不幸。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但拔苗助長是不好的,每個人都有他成長的過程和不同的經歷。王陵伐趙不僅沒有取得輝煌的戰績,反而令大秦蒙羞,秦王給他增加兵馬也於事無補。

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個時候,秦王又想到了白起,白起說:“現在並不是伐趙的最佳時機,戰機已經失去,我去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秦王讓範睢去請白起,白起還是不去。在我看來這不是白起推脫,而是從國家考慮的肺腑之言,只不過在秦王的耳朵裡就變成了逆耳忠言。

秦可以沒有白起,但不能沒有秦王

既然白起不去那就讓王齕去吧,這個是自己一手培養的,儘管不如白起但能比王陵強一點。

秦王使王齕代陵將,八九月圍邯鄲,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亡。——《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王齕進攻邯鄲的行動也失敗了,且因為遭到了春申君和信陵君的圍攻,秦軍傷亡很大,秦軍銳氣盡失,這時候白起說起了風涼話。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白起說的話如果沒有親信之人傳遞,怎麼會傳到秦王的耳朵裡呢?答案是範睢安排在白起身邊的眼線舉報之功。白起先是被免職,然後被遣離咸陽,到了咸陽西面十里的督郵又被賜死。同時被賜死的還有白起的副將司馬靳,至於白起手下的司馬梗在史書上後來也沒有了任何記載。

至此,秦昭襄王徹底完成了對魏冉黨羽的清洗,牢牢的將軍權控制在了自己的手裡。

白起之死:清洗穰侯的黨羽,控制兵權的秦君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我看來,隨著白起的死亡,秦昭襄王達到了自己完全控制軍權的目的。王齕也好,王陵也罷,還有後來嶄露頭角的張唐,一大批秦昭襄王一手提拔培養的年輕人登上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