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書是《三國演義》的母本,曹操等三國名字的事蹟大多出自此書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部史書,它是《三國演義》的藍本,它記載了曹操諸葛亮關羽周瑜這些名人事蹟。

它的作者本與諸葛亮有仇,但是卻不計前嫌拔高諸葛亮,但即便如此還有人說這部書乃是迫於當局壓力作出的妥協。

這部書與《史記》《漢書》等著名歷史典籍齊名,它就是《三國志》。

這部書是《三國演義》的母本,曹操等三國名字的事蹟大多出自此書

我們現在看《三國演義》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故事它們其實大多出自《三國志》。

《三國志》是記載三國曆史最權威最全面的史書,這部史書位列“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不可得多的經典著作。

《三國志》的作者叫陳壽,他本是蜀漢官員,蜀滅後歸入晉朝。

陳壽撰寫《三國志》完成,獲得了學界和政府部門的肯定,被奉為三國曆史的經典。

傳說當時還有不少人也在撰寫三國時代的史書,但當看到陳壽的《三國志》他們大都認為此書已經幾乎完美,所以他們大多不再繼續寫了,有的人甚至乾脆把自己的書稿付之一炬。

這部書是《三國演義》的母本,曹操等三國名字的事蹟大多出自此書

《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國別史,記載了自漢末動亂到西晉統一中國這一百年的大亂世。

最初《三國志》以《魏書》《吳書》《蜀書》三部分別流傳,北宋時代才合三而一。

這部書繼承了《史記》的優點,同時還有陳壽自己的特色。

與《史記》文采飛揚不同,《三國志》言簡意賅,惜墨如金,作者用盡量短的篇幅將那段波瀾壯闊涉及眾多人物的時代完整的記述了下來。

當然這種記述方式也有其客觀原因,因為首先當時蜀漢沒有史官(諸葛亮不設定),所以蜀漢歷史大多為陳壽私人記述撰寫,另外魏吳兩國史料有很多矛盾甚至錯誤的地方,對於這些情況陳壽採取了“一刀切”,即有疑點的記載一概不用。

後來劉宋的裴松之為《三國志》作註解,添加了不少沒有被陳壽收錄的史料,但那些史料有不少是真假難辨可信度值得懷疑。

所以《三國志》雖然看似簡潔其實內容可信度很高,是一部名副其實的“良史”。

這部書是《三國演義》的母本,曹操等三國名字的事蹟大多出自此書

《三國志》中最有特點的傳記是《諸葛亮傳》,整部《三國志》除了魏蜀吳三國的帝王,臣子單獨立傳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東吳丞相陸遜,還有一個就是諸葛亮。

陸遜被單獨立傳據說有政治因素,因為當時東吳陸氏家族在晉朝位高權重。

而諸葛亮被單獨立傳則是陳壽對其功績人品的讚揚,要說起來陳壽與諸葛亮其實“有仇”。

陳壽的父親曾是蜀將馬謖麾下參軍,因為街亭之戰的失敗而被諸葛亮處以“髡”刑,被削去頭髮,可以說是終身懊惱遺憾。

陳壽的老師是蜀中名士譙周,譙周是蜀漢內部的主降派,與諸葛亮姜維這一系的主戰派關係並不好。

另外,諸葛亮曾是晉朝奠基人司馬懿的死敵,倆人在戰場上曾兵戎相見,蜀漢又是曹魏西晉的敵人,諸葛亮算是“敵酋”之一。

所以,於私於公陳壽都沒有必要為諸葛亮張目。

但是陳壽還是給予了諸葛亮最高規則的待遇,單獨立傳,在書中對其大加讚揚。可見陳壽還是做到了秉筆直書的。

但即便如此,後世還有不少“亮粉”對陳壽不滿,認為陳壽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是詆譭諸葛亮。

對此陳壽估計也只能徒嘆奈何:我太難了!

這部書是《三國演義》的母本,曹操等三國名字的事蹟大多出自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