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帝朱元璋——狹隘的偉大君主

洪武帝朱元璋——狹隘的偉大君主

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洪武帝自布衣出身,白手起家,“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不僅為其口號,作為明帝國的創立者,洪武帝也實際的做到了這句話,僅此一點,就可稱為“偉大君主”。其偉大之處尤可陳列,然最大之功績莫過於,驅蒙元於中華,恢復漢人統治,重拾漢人血性。自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及唐分崩離析後五代十國亂世,再有蒙元統治近百年,元末比之宋,漢人人口十不存一。漢人經三次滅亡之禍,血性磨滅太半。當一個民族的精神意志遭受長久的磨滅,它便會面臨真正的亡國滅種之結果。幸而元末漢人以殘存血性四處反之,洪武帝於義軍中脫穎而出爭得人主位,掃蒙元出中華,北驅殘元於大漠之中,廢除蒙元種族等級制度,為漢人重取立身處世之地,重拾漢人血性。無論現實意義還是精神意義,此之功績足以稱頌不絕。很多人言,洪武帝以漢人之資取代元廷而立,並非如秦皇及宋祖趙匡胤以己之力結束分裂局面而大一統,其難度係數遠遠低於後者,其意義也不及後者。然洪武帝之明廷享國近三百年,其底層邏輯制度為洪武帝所設,這近三百年是古代漢人最後的輝煌,若是沒有這近三百年明廷帶來的現實與精神意義,漢民族前有蒙元后有滿清,將何去何從?換成另外的義軍首領爭得人主,誰又能說,所建帝國能延續數百年,令漢民族休養生息恢復血性?所以表面看來,明皇功績貌似不如秦皇宋祖,實際深度剖析,其功績足以比肩之。

除此之外,洪武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使明初的民生與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另大力懲治貪官,其嚴厲之度亙古未有,肅清帝國初期風氣。政治上,廢相而設內閣雛形,廢省而設三司,立衛所製為根本軍事制度,設錦衣衛軍政情報機構,高度極端中央集權,杜絕瞭如唐被藩鎮分裂的結果。種種舉措,證實洪武帝不論是己身才能亦或善於聽取正確意見,都可為功績稱頌。

然洪武帝亦有狹隘之處,雖瑕不掩瑜,但也不可視之微末。洪武帝複用了分封制,前有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洪武帝為何還要複用分封制呢?洪武帝認為前朝之禍為人之禍,不為制度之禍,只許加以規定防範即可。洪武帝親手編纂了《皇明祖訓》,內有一條:“凡王國有守鎮兵,有護衛兵。其守鎮兵有常選指揮掌之。其護衛兵從王調遣”。即藩王封地內,守鎮兵為朝廷管轄,護衛兵歸藩王掌管。另嚴格規定了藩王的護衛數量,藩王之三護衛,最多者不過一萬九千人,即使全國的藩王兵力加起來,也不及朝廷軍的一半人馬。另外藩王不具有地方上的司法權,行政權,即使是自身的護衛,朝廷也依然享有調動權。洪武帝以為此即可高枕無憂,世代子孫藩王鎮四方,外防蒙元,內防勳貴,實際上洪武帝的限制措施確實起到了作用,從後來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身邊僅有親衛八百餘人的窘迫就可看出。但是從縱觀歷史的角度來看,分封制在明代弊處極大,在前期這些藩王起到了稍許防範蒙元的作用,但時間不長,這些藩王就成了毒瘤,洪武帝給皇室子孫定的俸祿極高,到中後期極為龐大的皇室人員成了社會極其沉重的負擔。宗室俸祿嚴重壓榨了帝國經濟,本就不富裕的帝國加速走向了衰亡。除了分封制,洪武帝亦大肆屠殺功臣,草根崛起讓洪武帝極度不信任外人,明初大將勳貴,有罪無罪殺之九成有餘,雖防範了勳貴集團內部威脅統治,但此極端做法亦導致皇太孫建文帝無將可用,正統帝朱祁鎮“土木堡之變”極端慘敗也有此原因。另外,洪武帝曾欽定15個“不徵之國”,其中就包括如今日本,越南,此舉本意為防止窮兵黷武以致帝國崩潰,但縱觀歷史來看,此舉有過大的狹隘性,若是當年不曾有這項欽定,或許後世的日本侵華戰爭,以及越南從中國徹底分離出去會有所改變。除此之外,洪武帝給予皇室的俸祿極高,而給官員的俸祿卻低的不切實際,直接導致了中後期官員不得不使額外收入變得順其自然,理所當然,以至於為官的本質性為環境所變得渾濁,帝國行政效率變得極為低下。

洪武帝如此,然仍瑕不掩瑜,不可否認其功績高於瑕疵,不失為一代“偉大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