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四分之一的青壯年要當兵,諸葛亮算不算窮兵黷武?百姓活得不如今天的寵物

三國時期,蜀國只有90萬人口,卻養著10萬脫產的常備軍,平均每9個人就有一個要當兵。如果去掉婦女、老人和孩子,這個比例會更高,甚至能達到四分之一。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叫窮兵黷武,但這並不是蜀國的特色,因為同時期的魏吳兩國也是一樣的情況。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但那是屬於名臣和名將的,真正老百姓的生活,可能還不如今天的寵物。

約四分之一的青壯年要當兵,諸葛亮算不算窮兵黷武?百姓活得不如今天的寵物

劉備是以仁德聞名於天下的,早在他寄身於荊州劉表時就是如此。否則,在曹操揮軍南下奪取荊州時,就不會有十萬百姓扶老攜幼跟隨著劉備一起逃難了。要知道十幾萬人一起逃難,死於亂軍中的可能性極大,但就算是這樣,老百姓都不願意留下來歸順曹操,這其中,劉備的“仁”是有著巨大的號召力的。

可這是這樣仁義的劉備,一進蜀中就大肆發行新貨幣,將益州百姓的財富搜刮一空,許多富戶都一夜淪為赤貧,更不要提原來那些窮人了。可歷史對劉備仍然評價很高,只能說明別人比他做得更爛。魏國當時控制著12個州,但只有豫、司、冀等4個州能相對安心地發展經濟,其他8個州全部實行軍屯制。

約四分之一的青壯年要當兵,諸葛亮算不算窮兵黷武?百姓活得不如今天的寵物

這些在軍屯勞作的百姓,實際上就是農奴,他們沒有人身自由,從出生到死一輩子都被束縛在軍屯中,收穫的糧食有五成要無償上交給朝廷。當時農作物產量極低,就算留下全部收成也未必能保證一家人吃飽,何況還被拿走了一半,並且是無償的。在魏國,餓死人甚至吃人就是常態了。

相比之下,蜀國的百姓情況反而要好些,除了因為有諸葛亮這個內政高手外,蜀國的政策也相對寬鬆。在三國當中,只有蜀漢舉起了復興漢室的大旗,但蜀漢要以一州之力對抗魏吳二國,諸葛亮只能以攻為守,先後六次北伐,他的繼任者姜維十一次北伐,前後17次北伐多次因糧草不足半途而廢,除了蜀道難行之外,只能說明蜀國對百姓的壓榨並不如魏國那般喪心病狂。

約四分之一的青壯年要當兵,諸葛亮算不算窮兵黷武?百姓活得不如今天的寵物

這從蜀國42年的歷史中沒有一次農民起義也可以得到印證。蜀地民風彪悍,在富足的宋朝都多次爆發農民起義,而在蜀漢卻沒有,說明蜀國的百姓還能活得下去。曹魏就沒那麼幸運了,從建安初年(196年)的廣陵薜州起義、廬江陳策起義,到曹髦甘露二年(256年)的玄菟吏民起義,60年間共發生農民起義24次,平均每兩年半就要發生一次,這麼看起來還是蜀國的百姓活得更好一些。

但這種好也只是相對的。對於劉備、諸葛亮而言,蜀國更像是一個復興漢室的根據地,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諸葛亮的理想一直都是打到長安和洛陽去,而不是偏安在成都。所以,每積攢兩三年的家底(人力、物力),諸葛亮就要北伐。他在北伐和休養生息中小心翼翼地平衡著,不敢壓榨民力過重,以致激起民變。但饒是如此,92萬人口的蜀國,仍然有10萬軍隊。

約四分之一的青壯年要當兵,諸葛亮算不算窮兵黷武?百姓活得不如今天的寵物

【星落五丈原】

這意味著每9個人就有一個要當兵,如果去掉婦女、老人和孩子,這個比例還要縮減一半,達到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即每四五個青壯年中就有一個要去當兵。在農業生產力低下的年代,一個壯勞力脫產,就可能導致好幾個人餓肚子,其中還包括他自己。同一時期的曹魏和吳國也是如此,都至少保持著總人口十分之一的軍隊,以至於不少在田間勞作的都是婦女。而整個三國時期,人口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28歲。

歷史是由老百姓創造的,但老百姓卻無法享受到創造歷史的成果。元人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道: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是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別說三國這樣的亂世,就算所謂的“盛世”,老百姓的生活也僅僅是溫飽而已,甚至可能還不如今天普通人養的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