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打進都城,他號啕大哭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求秦出兵救國

@秦楚刊號

吳軍打進都城,他號啕大哭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求秦出兵救國

郢都是楚國的國都,但在楚昭王在位期間,敵軍居然攻進了楚國的國都,這是楚國萬萬沒有想到的。

公元前506年,吳、蔡、唐三國組織了一個以吳國為核心的反楚同盟。吳國負責出兵攻打楚國,蔡國和唐國負責向其提供補給。當時,吳軍以所能動用的最大兵力和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在沒有任何外交爭執和邊境衝突為先兆的情況下,突然發起進攻,三戰三勝,並順利越過了位於湖北、河南之間的大隧、直轅、冥厄三處險隘,一直深入到楚國腹地。

吳國國君闔本來計劃挫敗楚國銳氣之後見好就收。但吳國大夫伍子胥卻主張一舉平定楚國。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楚平王時曾為楚國太子太傅,因楚平王聽信讒言而被處死,伍子胥之兄伍尚也因此而死於非命。伍子胥則逃離楚國來到吳國,並且為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勸諫吳王闔間道:“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落水後,只喝一口水還死不了,要連喝多口水才會嗆死,現在應該讓落水的人沉到水底去才對。”於是,吳王闔閭決定與楚國進行決戰,直指郢都。

吳軍打進都城,他號啕大哭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求秦出兵救國

公元前506年,吳、楚兩國部隊在柏舉(在今湖北麻城一帶)展開激戰。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闔間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三萬水陸之師,直逼楚境。當時楚軍統帥子常為人奸詐,不講仁義,楚軍將領沒有拼死一戰的決心。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子常的部隊一觸即潰、陣勢大亂,吳王則全力出擊,大敗楚軍。

楚軍主力遭受重創後向西潰逃,吳軍緊追不捨。此後吳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五戰五捷,一直打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荊州)。

柏舉之戰後的第九天,楚昭王一家逃出郢都避難。次日,吳師攻破郢都。吳人按照尊卑順序,分別住進楚王的宮室和王親貴族的府第。吳軍進入郢都後,伍子胥為了報仇,甚至還鞭打楚平王的屍體,砸碎了象徵楚王王權的九龍之鐘。楚人有強烈的懷舊、念祖、愛國、忠君傳統,吳師的行為越殘暴,楚人的抵抗就越猛烈,民眾對吳王極為仇恨,吳王甚至難以在郢都睡上一個安穩覺。當時,楚人群起與吳軍鬥爭,口號是“各致其死,卻吳兵,復楚地”。同時,楚國令尹子西也四處招募士兵,組建正規軍隊,以圖向吳軍發起反擊。

吳軍的暴行雖然激起了楚國民眾的公憤和反擊,但元氣大傷的楚軍仍然不是吳軍的對手,真正扭轉戰局的是楚國大夫申包胥請來秦國軍隊作為援兵。

申包胥和伍子胥曾是好友,相傳伍子胥在逃離楚國時曾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傾覆楚國。”申包胥則說:“我教你報仇,這是不忠;教你不報仇,又陷你於不孝。你以後若是危害楚國,我也不會坐視不理。你能滅楚,我必能存楚。”郢都淪陷後,申包胥託人帶口信給伍子胥,對伍子胥鞭平王之屍的行為加以譴責。隨後,申包胥隻身跑到秦國去請援兵。

申包胥對秦哀公說:“吳國是頭野豬,是條長蛇,它屢次損害中原列國,最早遭到侵害的是楚國。我們國君守不住自己的國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來告急求救。我們國君說:‘吳國人的貪心是無法滿足的,要是吳國成為您的鄰國,那就會對您的邊界造成危害。趁吳國人還沒有把楚國消滅,您還是去奪取一部分楚國的土地吧。假若我們楚國就這樣傾覆了,其餘一部分便是君王的土地。如果憑藉君王的威力來安撫楚國,楚國將世世代代侍奉君王。”秦哀公不為所動,只說:“寡人知道了,你暫且住進客館休息,我考慮好了再來給你答覆。”說完,秦哀公拂袖而去。申包胥不肯離開,於是就靠著牆壁號啕大哭,日夜不停。他連哭七天,不吃一口飯,不喝一口水,秦哀公終於被申包胥的忠肝義膽所打動,答應出兵救楚。

公元前505年夏末,秦國出兵救援楚國。與此同時,散而復聚的楚軍在軍祥(今湖北隨州市西南)與吳師展開戰鬥並取得勝利。秦師縱橫於方城內外,楚師出沒於漢水南北,楚人則支援秦師和楚師,導致吳師窮於應付、接連敗退。是年秋,楚秦合力擊退吳國的盟軍。9月,吳王闔見前方大勢已去,後方又有大患,隨即命全軍撤回吳國。

吳軍打進都城,他號啕大哭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求秦出兵救國

公元前505年,楚昭王回到了郢都。郢都在吳軍鐵蹄的蹂躪之下已經殘破不堪、滿目瘡痍。於是昭王做出了遷都的決定。後來,楚人在今天的江陵一帶建起了新的都城,即今天為人所熟知的紀南城,但楚人仍稱之為郢都,以示不忘其舊。

楚國從吳師入郢這次瀕於危亡的大難中吸取了教訓,楚昭王、楚惠王兩代國君更加勵精圖治,使楚國實現了快速復甦,國力漸盛,這也標誌歷史進人戰國時代。

請加關注

@秦楚刊號

隨時瞭解更多相關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