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大小70餘戰未嘗一敗 趙括最後為什麼會成為天下笑柄

【國學愛好者第一訂閱號】

還不瞭解:白起和趙括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為何唯獨只有趙括成笑柄?

提起戰國名將,武安君白起無疑都是繞不開的話題,他是當時秦國上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秦國一統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一生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譬如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自此一蹶不振;隨後的長平一戰又一舉殲滅趙軍45萬,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據後世不完全統計,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餘人,而白起就獨佔二分之一,因此名將白起又有“殺神”的稱號!在白起一生征戰中,大小70餘戰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談起而膽寒。可以說面對如此強敵來犯,當時六國將領皆無勝算來阻擋其征討六國的腳步。那麼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最後為何唯獨只有趙國將領趙括成為天下笑柄呢?

白起大小70餘戰未嘗一敗 趙括最後為什麼會成為天下笑柄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在秦相範睢的“遠交近攻”的策略下,秦昭襄王率先向比鄰的韓國發難,重兵壓境,欲取韓國的上黨郡。當時,國力衰弱的韓國見狀,君臣惶恐,韓桓惠王只得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以求秦國息兵。

據史料《戰國策·秦王謂公子他》記載:“韓恐,使陽城君入謝於秦,請效和黨之地以為和…乃使馮亭代靳黈。”可萬萬沒有想到的,駐守上黨郡的太守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上黨地區,地勢雄偉,可以說秦趙兩強誰拿到了這塊土地誰就佔據了今後兩強爭霸戰的主動權,但是從總體形勢上來看,秦強趙弱,趙國君臣對於接受上黨郡還是產生的非常大的分歧。當時,名相藺相如和客居趙國的名將樂毅都主張不能接受上黨郡,而應當把目光放到國內的建設上。

王召平原君與趙禹而告之。對曰:‘發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趙勝受地…趙遂發兵取上黨。”為此,趙國在派平原君前去接收上黨郡同時,也派老蔣廉頗領兵十萬作為後援開始加強上黨地區的防禦。

為爭奪韓國的上黨地區,秦國和趙國就在趙國長平一帶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即“長平之戰”。這一戰,可以算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之久。而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在戰爭最初,秦國就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面對趙國極其不利。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

初戰不利的廉頗只得被迫退居地勢險要的長平一帶,堅守在百里石長城,利用地理優勢形成全線佈防,居高臨下抵禦秦軍,任憑秦國怎麼約戰,都拒不出戰。

要了解,當時老將廉頗的防守策略完全是形勢所迫,而趙國統治階層卻以為廉頗這是怕了秦軍,三番五次地派人去前線譴責他。並且在前方戰事不利的情況下,趙孝成王還決定派人去與秦國議和,以把損失降到最低。而秦國則陰險地表面拖著不與趙國停戰,背地裡向其他各國傳遞秦趙交好的資訊,阻斷了趙國與他國合縱的機會。

白起大小70餘戰未嘗一敗 趙括最後為什麼會成為天下笑柄

事實上,整場戰役從頭到尾,秦軍都遠遠強於趙軍。所以長平之戰前期,趙國主帥廉頗的堅守拒戰策略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這場戰役,秦國投入了60萬大軍,趙國則投入了45萬大軍。如此龐大的大軍,實際比拼的是雙方的後勤能力。

按理說,長平距離趙都邯鄲不過200裡,而距離秦都咸陽在400裡以上。戰場態勢應是趙軍以逸待勞,而秦軍遠道而來,糧芻輜重補給維艱才對。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長期的重兵對峙給後勤帶來的壓力竟然成為壓垮趙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眾所周知,秦國的商鞅變法是將“耕戰”確立為秦國的國策,將農業生產提高到了最高戰略位置。但趙國並不如秦國一樣重視農業,就連趙武靈王的變法,也未見涉及農業生產,所以到了長平之戰後期,趙國國內幾乎到了無糧可食的程度。與此同時,秦軍還不斷騷擾趙軍的糧道,使得長平一帶的趙軍完全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孝成王只得任命了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來替換廉頗成為軍事統帥。史料上記載這是因為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但事實上,透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趙國當時根本沒有其他選擇。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改變作戰方針,和秦國放手一搏。

據史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也就是說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論戰談略,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了他的進攻。趙括年少成名,在打長平之戰前,他也曾經歷了十幾次勝仗,雖然都是小戰,但也比一般人強很多。其父親又是名將趙奢,當時盛傳將門虎子,趙國無人,老將廉頗堅守不出,趙國無力長期供給45萬大軍的糧草,必須要速戰,只能換人。

趙括剛上戰場,就完全改變了廉頗的戰略意圖,轉而強調要主動進攻。就在長平這個地方,趙括率領幾十萬大軍全線出擊,幻想以為以迅猛之師就能擊潰秦國大軍。

白起大小70餘戰未嘗一敗 趙括最後為什麼會成為天下笑柄

如果對方的統帥是王齕的話,或許趙括還有一戰的想法,畢竟在出徵之前,趙括就已詳細分析過雙方實力的對比,及雙方主帥的心理狀態等;廉頗長期堅守,對方主帥肯定放鬆警惕,如果突然全軍出擊,說不定能一戰定乾坤。但誰瞭解,秦國也換了主帥,將王齕換成了白起,這就是戰略家的悲哀!

據史料《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

據《史記》記載:“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於武安君。”

白起大小70餘戰未嘗一敗 趙括最後為什麼會成為天下笑柄

45萬趙軍全軍覆沒,同時引發一場幾乎招致亡國的災難,令趙括身死之後徒留一個“紙上談兵”的誤國罵名。

不過在這場戰爭中,秦國也折損了約二十萬主力,這二十萬多人是命喪於趙括接手趙軍之後的。趙括,他或許無能,但他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勇士,他最大的悲哀,或許就是人生第一 次大戰,就碰到了戰神白起,別說趙括自己,就是讓其父趙奢出馬那都是一場惡戰。

比喻那些不聯絡實際情況,空發議論,指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的人。

同意的點個“在看”,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國學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