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5萬降卒,帶回秦國當奴隸,不是更好嗎

白起在長平一戰中,斬首坑殺了趙國45萬降卒這件事,引發了後世的千古憤概。白起這樣做,把戰爭最惡劣的那一面,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這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此風氣一開,後世在戰爭中對認得生命,再也沒有基本的尊重。項羽坑殺20萬秦卒、蒙古人屠城,這種在之前的戰爭中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後世比比皆是。

同時,白起坑殺降卒這件事,也讓後世迷惑不解。45萬人啊,他為什麼要全部殺掉呢?要不殺,帶回秦國當俘虜,不是更好嗎?在古代那樣一種地廣人稀的狀態下,人就是勞動力啊,人越多就越能辦好事情啊。越國當年為了打敗吳國,用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整整20年的時間,生育一代人出來,最後才打贏了吳國。如果白起把這些人囤積起來,秦國的實力,不是更加壯大嗎?

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5萬降卒,帶回秦國當奴隸,不是更好嗎

有人可能會說,你這是想當然。白起之所以要殺這些降卒,就是怕這些降卒會造反。這些人要是留在秦國,他們造起反來,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根本就沒辦法收拾。

這話也有道理,也沒道理。為什麼說沒道理呢?因為這種透過戰爭,把人俘虜過來當奴隸的做法,根本不是什麼想當然,而是那時候的老傳統。

整個夏朝、商朝、西周時期,都是採用的這種辦法。夏朝,商朝,西周那時候稱為奴隸社會。而奴隸的來源,主要就是透過戰爭,俘獲了大量的敵國人口,。然後把這些敵國人口變成俘虜,強迫他們勞動。戰勝國的貴族們,就靠這個坐享其成。

既然夏朝、商朝、西周時期都可以這樣做,為什麼白起不這樣做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5萬降卒,帶回秦國當奴隸,不是更好嗎

當時白起之所以不這樣做,是因為秦國生產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同於夏朝、商朝、西周乃至春秋時期的生產結構了。

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後,已經讓秦從奴隸社會,跑步進入了封建社會。在秦國,先前的那種井田制已經廢除,土地回到自耕農的手裡,奴隸主變成了封建主。封建主不需要以鐐銬鎖住奴隸讓他們生產,而是把土地封給自耕農,以收取地主的方式來管理。而整個國家,也以收取租稅的方式來運作。

由於是這樣一種新型的生產結構,因此,白起俘獲回去的這些俘虜,不就不太適合把他們變成奴隸了。不變成奴隸,變成自耕農的話,還得分土地給他們,這顯然是秦國上下都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把他們放在軍隊裡,又害怕他們臨陣倒戈,那樣會更加麻煩。

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5萬降卒,帶回秦國當奴隸,不是更好嗎

除了這些原因外,白起一定要坑殺降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國當時實施了一種“軍功獎勵制度”。

秦國的“軍功獎勵制度”明確規定,軍功是按照在戰場上獲得人頭的多少來平定的。獲得的人頭越多,戰士的功勞就越大。

但是,這個“軍功獎勵制度”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其實並不容易兌現的。因為在打仗的時候,大家都顧著廝殺,不可能殺掉一個敵人後,停下手來,把腦袋割下來,系在自己的身上,再接著殺。所以,很可能一場仗打完以後,將士們手中還空空如也。想要獲得人頭,還只能回過去找那些被殺掉的人。但是,那些被殺掉的人,究竟是誰殺的呢?可能大家又會為此爭奪起來。因此,靠這樣,其實並不好操作。

唯一好操作的,就是抓捕俘虜。抓到俘虜後,可以從容砍頭。砍一個算一個。

由此可見,白起之所以要是把那45萬降卒給坑了,多半與秦朝的這個“軍功獎勵制度”不無關係。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