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一個市,人口超800萬,因“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同時,江蘇擁有中原、江淮、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截至2018年底,江蘇省下轄13個省轄市。其中,就鹽城市來說,人口超800萬,為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東部沿海地區,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在歷史上,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鹽瀆縣因“環城皆鹽場”而更名為鹽城縣。

江蘇省一個市,人口超800萬,因“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首先,鹽城市,為江蘇省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鹽城市地處北緯32°34′~34°28′,東經119°27′~120°54′之間。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與淮安市、揚州市毗鄰,北隔灌河與連雲港市相望。全市土地總面積1。7萬平方千米,其中沿海灘塗面積45。53萬公頃,佔江蘇省沿海灘塗面積的75%;海岸線長582千米,佔江蘇省海岸線總長度的56%。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就鹽城市的歷史來說,新石器時代,黃海之濱,射陽湖畔,已有先民在這塊狹長的土地上孕育了鹽城的遠古文明。戰國時期,先民們利用近海之利“煮海為鹽”,彼時,今江蘇省鹽城市一帶先屬越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

江蘇省一個市,人口超800萬,因“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秦漢時代,境內“煮海興利、穿渠通運”。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朝廷將古射陽縣東部靠黃海的一部分劃出來設縣,因這裡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運鹽的鹽河,故稱鹽瀆縣。不過,在西漢時期,鹽瀆縣有縣無治,由射陽丞(今寶應縣)代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鹽城市一帶成為曹魏和東吳的交界地帶。在三國時期,曹操令江淮民西遷,廢鹽瀆縣。西晉建立後,恢復了鹽瀆縣這一建制。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鹽瀆縣因“環城皆鹽場”而更名為鹽城縣。由此,就鹽城這一建制,始於東晉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南北朝時期,於鹽城縣設射陽郡,南朝陳時期,改為鹽城郡。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鹽城縣仍屬鹽城郡這一建制。

江蘇省一個市,人口超800萬,因“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韋徹據鹽城稱王立射州,分為射陽、新安、安樂3縣。唐朝建立後,廢射州,再次設立鹽城縣,屬楚州;乾元元年(758年),設立鹽城監以管楚州鹽務。宋朝這一歷史階段,鹽城縣屬楚州這一建制。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礎上,鹽城縣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元朝末年,張士誠率鹽民起義,前後堅持了14年,是推動元朝滅亡的重要力量。當然,在和朱元璋的較量中,張士誠最終失敗。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鹽城縣屬南京(南直隸)淮安府。清朝初期,鹽城縣先屬江南省,後劃歸江蘇省。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阜寧縣。到了1913年,鹽城縣屬淮揚道。1928年,鹽城縣直屬於江蘇省。

江蘇省一個市,人口超800萬,因“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最後,1942年,建射陽、濱海2縣。1951年,設立大豐縣,建陽縣改名為建湖縣。1970年,成立鹽城地區,轄鹽城、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臺8縣。1983年,撤銷鹽城地區和鹽城縣,設立省轄鹽城市。截至2019年12月,鹽城市下轄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5個縣,亭湖、鹽都、大豐3個區,東臺1個縣級市,設有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鹽南高新區。如今,鹽城市總面積達1693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825萬人。對於鹽城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