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皇帝和陛下傻傻分不清楚?小心被打屁股!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很多的古裝劇,不論是哪個朝代,都把天子稱為皇上,臣子喊皇上,嬪妃喊皇上,老百姓也喊皇上,殊不知清朝以前稱呼皇上應該是非常非常不普遍的。除了皇上這個稱謂,我們也可以回憶一下,在宮廷劇中天子還可以用到哪些稱呼呢?

皇上、皇帝和陛下傻傻分不清楚?小心被打屁股!

一、陛下

陛下也是一個尊稱,也許會有朋友覺得很好奇,人們都是以上為尊,既然是尊稱,為什麼要叫下呢?其實陛下的本意不是指人,而是指天子宮殿前的臺階。每當皇帝臨朝,壁的兩側為了顯示皇家威儀,就有侍衛持兵刃站列。臣子想要跟天子打個話,先得叫一聲陛下表示恭敬,再由臺階旁的侍衛代為轉達,漸漸地陛下成了天子的代稱,在春秋戰國時陛下還不是用作指天子的。是專指宮殿的臺階,那歷史上什麼時候陛下專門帶著天子的呢?其實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才開始有記載,故而有一些歷史劇,如果是在先秦時,萬不可用陛下稱君主,因為當時的諸侯王大多自稱為寡人。

皇上、皇帝和陛下傻傻分不清楚?小心被打屁股!

二、皇帝

秦始皇一統六合之後,覺得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於是就取三皇五帝的皇帝自稱皇帝,從此為最高統治者的尊稱,但皇帝那個時候是最為官方的正式的叫法,就像現在的大名一樣,所以皇帝歷史上有不少叫法,就如同現在的小名,歷朝歷代皆不同。

如西漢君王的家屬或者親戚稱呼皇帝為大家,文武百官則叫皇帝為天家或者是縣官。等到東漢光武帝劉秀建國之後,皇帝又被稱呼為國家,也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國都是他家的原因吧,到了唐代的時候,臣子又很喜歡稱呼皇帝為聖人,因為李世民家自稱祖先為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所以道教被奉為國教。 道教又將修仙得道者分為真人,至人,聖人和賢人四個層次,所以,唐朝李姓皇帝都很樂於稱自己為聖人,超凡入聖,仙氣飄飄。但是,在唐朝的皇宮之內,可能是為了接點地氣,皇帝的家人僕人還可以稱皇帝為宅家或大家。皇帝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之一。

唐朝之後到了宋朝的時候,這個稱呼又變了。普通百姓及宮中內侍,又可稱皇帝為官家,去考證雖是來自於太祖趙匡胤的意思,可是這個起源則出自“天下無帝家天下”之說。太祖希望繼承人要大公無私,所以才定了這麼個說法。甚為有趣的是這個時候,皇后則要被稱作唐朝皇帝才能稱的聖人,而嬪妃則為樸實無華的娘子。

皇上、皇帝和陛下傻傻分不清楚?小心被打屁股!

三、萬歲

到了明朝的時候皇帝多稱為萬歲,也可以稱為陛下。但明亡之後,陛下就逐漸地不用於口語了,只見於書籍之中。

皇上、皇帝和陛下傻傻分不清楚?小心被打屁股!

四、皇上

清朝皇帝很多不喜歡被稱作萬歲。因為清朝雖然不被待見,但皇帝們確實是歷朝歷代中最為勤勉的皇帝。講務實,比方說雍正,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豬早,一天就睡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是在處批奏摺當加班狂,他很討厭別人口頭稱他為萬歲,更討厭奏摺中誰拍馬屁寫什麼萬歲。而清朝時尊稱分得更細一些,像皇太后對晚輩可稱天子為皇帝,而皇后嬪妃滿朝文武,甚至是民間百姓,皇帝都不能說,而是要稱皇上以示謙卑。這是末代皇帝溥儀寫的自傳中所提到的。

皇上、皇帝和陛下傻傻分不清楚?小心被打屁股!

所以說若是清宮戲皇帝皇上陛下萬歲,你還傻傻分不清,那真的要打屁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