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弟成蟜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率大軍攻趙為何一去不回

需要說明的是,要土地和領兵打仗是兩碼事兒,前者就是一個使者的角色,只不過成蟜的母親是韓國宗室,所以派他去韓國“要地”顯得親近一些罷了。再說以韓國當時朝不保夕的處境,換誰去都是一個結果——笑臉相迎,儘管拿去。否則,不聽話的結果就是捱揍、滅國,這賬韓王能算的過來。而帶兵打仗就不一樣了,那是上戰場拼命,弄不好一次就掛了。

秦始皇之弟成蟜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率大軍攻趙為何一去不回

再說,成嬌當時只有17歲,讓一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帶兵打仗,無異於羊入虎口。而趙國本就是一塊硬骨頭,就連戰神白起都被崩掉兩顆門牙,是誰給了成嬌勇氣?所以成嬌出征背後的原因很耐人尋味,或者說本身就是一個“借刀殺人”的陰謀。既然談到陰謀,成嬌就不會坐以待斃,最終的結果也就適得其反。

成嬌是秦始皇同父異母的弟弟,他的父親是秦莊襄王子楚(異人)。異人能夠登上秦國王位是因為認了華陽夫人為嫡母。而華陽夫人為了控制異人,便將心腹韓霓相嫁。當時的嬴政和母親趙姬正在趙國流浪。婚後,韓夫人生子成嬌。因此,成嬌自然代表的是華陽夫人的利益,是秦國王太子的最佳人選。

秦始皇之弟成蟜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率大軍攻趙為何一去不回

利益交換本身就是一個有得有失的過程,即便異人不想被華陽夫人控制,又不得不低頭。但由於秦孝文王(安國君)只在位三天去世,所以華陽夫人便失去了靠山。接下來局勢的發展沒有懸念,華陽夫人很快在異人和呂不韋強強聯手之下敗北。因此,在異人去世之後,登上秦王之位的是嬴政,而不是成嬌。當時嬴政只有13歲,呂不韋把持朝政,大權獨攬,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皇權的爭鬥就是那麼現實,只要成嬌存在於嬴政就是一個威脅,而對於呂不韋的影響更不用說。嬴政一旦倒臺,呂不韋多年苦心經營也會化為烏有。所以,呂不韋與嬴政的默契點就是除掉成嬌。

秦始皇之弟成蟜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率大軍攻趙為何一去不回

也許有人疑惑,嬴政和呂不韋用得著那麼小心翼翼、斬盡殺絕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圍繞嬴政的身世就大有文章可作。

嬴政的身世在當時就頗受爭議,一部分人堅信他就是呂不韋“移花接木”的結果。意思就是說,呂不韋先讓趙姬懷孕,然後獻於異人。因此嬴政身上的“缺陷”很容易被對手華陽夫人等人利用,繼而煽動秦宗室起來拆他的臺。呂不韋是否玩了一招“移花接木”呢?當然都是無稽之談,異人又不是傻子。但呂不韋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除掉成嬌,來維護他自己的利益。

如何除掉成嬌?自然是不動聲色地玩一招“借刀殺人”最為高明。因此才有了公元前239年趁上黨六城反叛秦國之際、嬴政派成嬌掛帥出征趙國的一幕。但是呂不韋這招棋很快被成嬌部將樊於期識破。於是樊於期便對成嬌分析呂不韋的真實用意,繼而蠱惑他回師咸陽,奪取王位。所以成嬌到達屯留便停止行軍,繼而舉兵叛亂。

秦始皇之弟成蟜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率大軍攻趙為何一去不回

嬴政得到訊息後,急忙派王翦率軍平叛。結果成嬌兵敗自殺,樊於期則逃往燕國。這就是成嬌一去不返的原因。對於成嬌的結局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只有幾十個字的記載:

八年,王弟長安君成嬌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但是,成嬌反叛的過程卻很複雜,根源在於王位的爭奪。因為樊於期說服成嬌的理由無非就是嬴政非先王親生,不具備繼承宗廟社稷的血統,所以勸他不僅不能像傻子一樣替嬴政賣命,而且還應該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結果成嬌被樊於期煽動的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殺回咸陽。

秦始皇之弟成蟜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率大軍攻趙為何一去不回

從樊於期的自身角度出發,成嬌一旦成功,他便成了下個“呂不韋”。所以在權欲的驅使下,樊於期、成嬌都失去了理智,變成飛蛾撲火。而成嬌的失敗也標誌著華陽夫人在秦國政局再無立錐之地。

結語:

除掉成蟜,表面上呂不韋最積極,最受益,實際上最終的受益者還是嬴政。所以成嬌的結局也可視作是他同嬴政的爭位的結果。而對於嬴政來說,成嬌不過是奪取權力的第一塊絆腳石,其實橫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礙是呂不韋。因此,嬴政在親政之後先是扳倒嫪毐集團,繼而向呂不韋下手。所以,成嬌就是王權之爭的犧牲品,無論身在何處,都會走上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