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經了多次的演變和朝代的更替,這才形成了如今的局面。如今的中國,在全國各地分佈著大大小小几十個民族,其中最為出名,人口也最多的,自然便是漢族了。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其實還包括了不少有名的少數民族,比如契丹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對漢族非常友好的民族,曾經救了數百萬的漢人,如今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

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契丹是古代遊牧民族中的一支,居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相對於古代的匈奴人、蒙古人等,契丹人對漢族人,可謂是友好之至。

契丹族最早是鮮卑族中的一支,在歷史中最早的記載出現在《魏書·契丹傳》中。在安祿山擔任節度使的時候,他還曾經帶兵征討過契丹。後來,契丹人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國家——遼國,風光一時,甚至可以和宋朝相抗衡。

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在遼國建立之前,契丹人耶律阿保機便在國內大力推行漢化行動。耶律阿保機還仿效漢人,建立起世襲的中央集權專制的契丹,使得契丹人對漢人有了一定的瞭解。《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儲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

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正因為對漢文化的高度認同,遼國皇族都將自己的姓氏兼用漢字,比如《遼史·后妃傳》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裡比蕭相國,遂為蕭氏”。《遼史·國語解》記載:“耶律和蕭兩個姓,以漢字書者曰耶律、蕭,以契丹字書者曰移刺、石抹”。

不僅如此,遼國在侵略的過程中,對漢族建立的秩序和農耕產業的傷害也比較小。同時,習慣的相近,也使得契丹人可以更好的和漢人交往和交流。

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契丹人不僅自己做得好,還曾經勸諫其它的遊牧民族對漢族人有好一點。比如當蒙古大軍攻下南宋首都開封的時候,遼國就曾經一度勸阻蒙古軍隊,放棄對開封屠城的行為,從而拯救了數百萬漢人。正是因為契丹人的建議,使得元朝攻打南宋之時,都按照這個先例行事,不再傷害城中的百姓。

後來,在時光的流轉過程之中,契丹人逐漸融入到了漢人的集體之中,並和漢人通婚,和睦相處。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時至今日,人們早已經分不清漢人和契丹人,而這個民族,也已經消失了。

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不過,在中亞地區的一些國家,還記住了契丹這個名字。原來,在契丹人最為強大的時期,北方遊牧地區被統稱為契丹,而當蒙古攻打東歐各國的時候,蒙古一些部落的人也會自稱契丹,因此契丹這個名稱也隨之流傳了過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中亞地區,很多人都將契丹當作是中國的代言詞。

中國的強大,離不開各個民族的人的共同努力,而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漢族人的全部功勞,而是所有中國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我們萬眾一心,才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輝煌的中國。

古代有個少數民族對漢族很好,曾救數百萬漢人,如今成中國代名詞

參考資料:《遼史》、《契丹古代史研究》、《魏書·契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