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我要是問您歷史上有哪些以少敵多的經典戰役呢?您不用多想肯定就如數家珍:比如說匈奴四十萬圍困漢高祖啦,昆陽之戰位面之子劉秀大敗四十萬王莽軍啦,諸葛亮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八十萬兵馬啦,淝水謝安大破80萬前秦軍啦等等,您更不用說戰國時期的殺神白起,根據梁啟超先生的考證老白這一輩子至少屠殺了一百萬人!一百萬人這是個什麼概念!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這動輒幾十萬幾十萬也把讀者們的胃口給養刁了,您要是一場戰爭沒上個十萬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這也就難怪咱們一聽到隔壁鄰國日本戰國時期的吹噓的那些戰役、名將都頗為不屑一顧的說:不過是村長互毆而已,有什麼好驚奇的!而咱們中國呢?分分鐘拿出百萬大軍把你這小破地方給填平了!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但是正是如此麼?古代中國動輒就能拉出這百萬大軍麼?

答案當然視否定的,這百萬大軍是注水的,而且水分還不少……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既然是注水的為什麼要吹噓?打仗前吹一波,我這百萬大軍一聲令下就能把你們踏為齏粉(就比如苻堅在淝水之戰前得意洋洋地說我軍簡直可以投鞭斷流啊,那東晉這些人不就望風而降了麼!)既是給自己壯膽,也是給對方施加心理壓力。而有時候也把敵人往多了吹,這是為啥呢?這樣打贏了更有面子,就算是輸了也能找個藉口,不是我軍不爭氣,實在是敵方人數多啊!

那麼問題來了,咱們看戰國時期動不動就是數十萬大軍,在真實的歷史上可能出現麼?

答案是不可能。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這個戰場有多開闊才能容納這百萬人能夠展開戰鬥隊形?其次就是古代又沒有咱們現代的通訊設施傳達訊息,百萬大軍誒!指揮癱瘓都算是輕的了吧!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其次就算是你能湊齊了這百萬大軍,您知道這後勤會有多麼恐怖麼!孫子就在不朽鉅著《孫子兵法》中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也就是說如果動員一支十萬人的部隊,至少要七十萬家來提供後勤,由於是古代咱們算的少點,一戶按照四到五個人,這就至少影響了三百萬人以上!這還只是十萬人的隊伍,您再想想一百萬人呢?而且換句話說,若興師十萬,能夠參加戰鬥計程車兵頂多也就七萬,後勤就至少需要三十幾萬的民夫在補給線上來回,為了避免糧道被斷你還得花兵力去報保護,再加上民夫本身在路上人吃馬嚼,光就後勤就能把你給拖垮了!

《夢溪筆談》:“三人餉一卒,極矣。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其間隊長不負,樵汲減半,所餘皆均在眾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負之米,又以均之,則人所負,常不啻六鬥矣。”

可見古代的生產力壓根就不能夠支援這麼大規模的戰爭,咱們中國古代的動員率也就在3-5%之間(也就是戰時兵員占人口的比例),要是超過了這個比例,整個國家將會受到影響。

有人可能對動員率這個數字不太敏感,那我拿二戰時期各國的動員率來做個對比吧!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咱們中國八年抗戰期間投入的總兵力超過1000萬,但架不住咱們人口基數有4億!所以這麼除下來的話動員率不過2。5%……。比例那是相當的低(不過沒辦法,動員率還是受國家工業能力、後勤能力和兵源等影響,咱們中國那時候壓根就沒有完整的軍工系統,所以能擠出個1000萬算是相當不錯了)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德國7000萬人口累計動員兵力1700萬,動員率21。5%;蘇聯1。6億人口累計動員兵力2200萬,動員率13。75%;法國人口4100萬,累計動員兵力600萬,動員率14%也不算太丟人,畢竟戰爭狂人日本其實動員率也不高,人口將近七千萬而兵力970萬,動員率只有14%,而英國和美國的動員率簡直是一股清流:英國只有5%,美國動員率不到8。5%,可以說都是相當低。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所以您看到了二戰時期在有了先進的交通運輸、軍事管理和充足的後勤保障等前提下,一般國家的動員率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而在古代真要出兵百萬,您就得加上將近三百萬的民夫,兩千萬人受影響……兩千萬是個什麼概念?唐代天寶年間是大唐人口的巔峰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八千萬左右,也就是說帝國四分之一的人都受到了戰爭的影響,這可能嘛?

當然不可能!所以您別看古代的戰爭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吹出來的。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因為白起殺人最多,也最典型,那咱們就拿白起舉個例子,別看白起這一生殺人無數,但他這一生斬首數字中也有極大的水分。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首先來說古代的斬首數字幾乎就是吹得,而且這些老哥們吹得還挺狠,是“以一為十”的吹,這一點三國時期的國淵就給了我們解答: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您看看,也就是說那些個報捷文書上所謂的斬首數目至少都人為的誇大了十倍以上,這個一方面是混個軍功。而另一方面這是“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也就說說為了向民眾展示我的功績有多牛逼啊,起吹噓和安撫的作用。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關於吹噓斬首數目在史記裡就有實錘,史記秦本紀記載:七年(前330年),公子昂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也就是說老秦和魏國打了一仗,不但俘虜了他們的將軍,而且還斬殺了他們八萬名士兵!

斬首八萬人,這是多血腥的畫面!

但您再看看史記魏世家的記載:五年(前330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於雕陰。

額……。人家魏國最多派出了四萬五千人,而且還只是擊敗,並不代表全軍覆沒,秦國的老鐵們請你們解釋一下,這剩下的幾萬個人頭是怎麼來的?難道是你們變出來的?

怎麼來的?虛報戰功編出來的咯,而且秦國人也算是有點良心,這個虛報沒往十倍這麼報,只是虛報了兩三倍。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所以這麼來看,白起一生屠殺了這一百多萬人是很有水分的,估計頂多也就十到二十萬左右(當然這個數字也很可怕,但是畢竟沒有一百萬這麼誇張啊!),咱們再舉個例子:在史記白起列傳中記載,白起擔任左更時,“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尉。”這又是一場血腥的屠殺,白起砍了將近二十幾萬個人頭!如果真是如此,咱們反推一下。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首先斬首的數字並不代表就是陣亡的數字(不可能每個戰死士兵的人頭你都砍下來了吧!),而陣亡的數字又不代表傷亡的數字(畢竟有人可能受了輕傷逃離了戰場,這一戰並不像長平之戰趙軍被包了餃子),一戰最慘烈的凡爾登絞肉機中,法國和德國兩百萬大軍互掐了十個月(這個就真的是實打實的數字了),總共傷亡約100萬,死亡人數達到30萬,按照這個說法,白起殺了韓國和魏國將近二十多萬計程車兵,那說明韓、魏聯軍的陣亡數字和傷亡數字只會更多,彙總下來參加戰鬥的人數至少在一百萬人到七八十萬人以上!

韓國和魏國這是豁出去了啊!兩個國家最少出了數十萬計程車兵?當然不可能,按照張儀的說法“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那剩下這幾十萬怎麼來?當然是吹出來的咯!

而且您還別以為出兵十萬有多輕鬆,其實也就是戰國的各位老兄們嘴炮打的響,有人看了戰國再看三國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戰國時期各國動不動就能出兵十幾萬,而三國時期出兵卻是以萬為單位,您別看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吹噓幾十萬,其實真要合計下來,撐死可能就是十萬。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勢力最大的魏國,人口超過400萬,孫資認為動員“區區”十五萬軍隊時就天下騷動,費力廣大,這種說法可能帶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同樣說明了曹魏也無法負擔起這樣的出兵模式“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此誠陛下所宜深慮。”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曹爽當政期間曾經雄心勃勃的討伐蜀國,結果“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咱們首先不吐槽曹魏這次出兵的兵力(畢竟曹魏有數個兵團,包括淮南兵團、江陵兵團和隴西兵團,隴西方面常駐計程車兵可能就數萬人,蜀漢在擊敗曹爽後也吹噓曹爽率步騎十餘萬),但光這七萬大軍的後勤就已經讓“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可見十萬大軍對國家經濟的考驗。

古代戰爭真能出兵百萬?全是史書瞎吹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

而晉書中吹噓諸葛亮號稱出兵十萬北伐中原,實際上呢?袁子曰: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東吳張儼: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

可見儘管史書上信誓旦旦的寫著什麼數十萬、上百萬,實際上也就幾萬到十幾萬而已,咱們在看書時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免得被古人騙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