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宋史》卷一《太祖紀》

公元960年2月3日,北漢和遼軍南犯,朝廷派趙匡胤前去抵禦,軍隊行至陳橋驛,趙匡胤的胞弟趙匡義和趙普授意眾將士把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取代後周,建立宋朝,

史稱“陳橋兵變”。

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宋朝開國皇帝,這個史實基本不存在爭議。但是,讓人疑惑的是,有關於此次事件,一些史料在論及此事時,存在著描述方面的矛盾,

主要是趙匡胤完全是被動接受,被眾將士逼著黃袍加身,擁兵自立的,還是主動的早有預謀和準備的兵變?

史料的記載不一致,使這一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出身將門,是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次子,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擊北漢、南唐,屢建戰功,30歲就升至殿前都指揮使,成為禁軍最高統帥。他樂於結交好友,講義氣,身邊聚集了一批生死與共的將領,號稱“義社十兄弟”,逐漸壯大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顯德六年六月,周世宗去世,恭帝即位,年僅7歲,由符太后垂簾聽政太,孤兒寡婦,幾任宰相又都毫無能力,性格懦弱。

而此時,京城高階將領絕大多數,都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

行至陳橋驛,醒來卻稱帝?

顯德七年(960年),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當朝宰相決定,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征,北上禦敵。初二點兵,初三出發,大軍行進到一個叫陳橋的驛站,安營紮寨。

太祖醉臥,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聲震原野。普與匡義入白太祖,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太祖固拒之,眾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史籍《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詳細記載了“陳橋兵變”的過程。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趙匡胤率領大軍行至離開封約四十里的陳橋驛後,下令全軍紮營休息。趙匡胤早早就把自己給“喝醉”了,然後進中軍大帳睡覺,接下去發生的所有情節,他說自己一概不知。

諸將聚謀,紛紛認為:當今皇帝年幼,我們去打仗出生入死,誰能體諒我們?不如立太尉為天子,然後北征也不晚。所以眾人找到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和掌書記趙普商議。趙光義和趙普認為:大敵當前,應先禦敵,戰歸再議。而眾將堅持:

“若太尉不受命,六軍難以向前。

次日黎明,軍營四周,兵將們擁到了帥府的寢帳門口,吶喊聲起,高呼:“

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趙匡胤驚起披衣,正在此時,有人衝進屋,把一件黃袍,強行套在了趙匡胤的身上,眾人都紛紛跪下,高聲叫萬歲。

趙匡胤要拒絕推辭,眾將都不答應,並將趙匡胤扶上馬,簇擁著要回京城。匡胤在馬上說:“

你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那就必須聽從我的命令,不然我不做這個皇帝

”。

眾將回答:“

惟命是從

。”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趙匡胤隨即頒佈了軍隊進入京城之後,士兵的紀律問題,嚴格約法,這才率軍返回開封城,並取代後周政權,建立了大宋王朝。

出兵理由,讓人生疑

本來出兵是因為邊境軍情告急,怎麼“黃袍加身”之後,匆忙率軍回京,而不是去抵抗外敵入侵呢?大軍班師回朝,去逼迫後周少主退位,沒有抵抗的情況下,為什麼北漢與契丹的軍隊,並沒有長驅直入,繼續攻打,確實令人不解。

“鎮州郭崇報:契丹與北漢軍皆退。”——《宋史 太祖本紀》。

史書記載:契丹與北漢軍隊沒有打,就退兵了。為什麼不趁後周內部動亂之機起兵入侵,得知政變後,趙匡胤稱帝,卻自動退兵了?

有人認為,鎮、定二州是在謊報軍事,以配合此次政變。儘管宋人都盛傳契丹在正月初一大舉入寇,但是《遼史 穆宗本紀》,還有這一時期與後周接境的遼國州郡長官與將軍們的傳記,都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就是說,這一年年初,契丹根本就沒有出兵攻打後周的事實,甚至連這樣的意圖都沒有。

很明顯,這是為了給趙匡胤發動兵變,幫意製造出來的虛假軍事情報。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各類人物的反應,耐人尋味

從正史記載的兵變過程來看,此次“黃袍加身”好像是一次突發的偶然事件,是遵循眾多將士的意見,趙匡胤完全是被動接受眾將的請求,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當上了這個皇帝。

然而細細想想,事實可能經不起推敲。很多認為:這場陰謀已醞釀了很久,只是在找一個契機發動而已。

“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檢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司馬光《涑水紀聞》

所謂只有“宮中未之知”,應指宮廷中後周皇帝的孤兒寡婦還被矇在鼓裡。

1.輿論宣傳

大軍在開拔途中,軍中有一位精通天文的人物,名叫苗訓,突然抬頭望天,盯著太陽的方向一直呆看,這個舉動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也紛紛抬頭去看天上到底有什麼奇怪的東西。這時,有人突然喊道:“天上有兩個太陽,下面的太陽正在驅逐上面的太陽,此乃一日克一日之像。”

很快,一些人也表示自己也看到兩個太陽,估計有些人沒看出來,但也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眼神不好使,所以也跟著說看到了。於是,

“一日克一日”

的說法就迅速在軍中傳了開來。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所謂“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兩個太陽同時出現,並相互竟爭,知曉天文的軍校苗訓把此景象解讀為趙匡胤乃天命所歸的預示。在這場極富傳奇色彩的王朝更替中,一個光學現象被解讀為,是趙匡胤即位的天命,

成功地為其順利登基渲染了神秘的氣氛並製造出社會輿論

2.城門大開

大軍返回京城,城門早在石守信諸將的控制之下,進隊不但順利入城,而且整個京城也沒有發生大的動亂,這是難以想象的。

副都指揮使韓通驚聞政變,準備抵抗,他行至當街,還沒來得及集結軍隊,就被殿前司勇將王彥升發覺,立即追至韓通家,將其一家殺死。趙匡胤即位後,追贈韓通為中書令,將其以禮安葬。

如沒有事先佈置安排,怎麼會如此周全。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3.大臣們的表現

“嗚咽流涕,其言擁逼之狀……(範)質不知所措,乃與(王)溥等降階受命”——《宋史·範質傳》。

宰相範質、王溥等,在收到兵變的訊息後,被百官推舉去見趙匡胤,兩人剛一進門,趙匡胤就對著他們難堪地說:“我受世宗厚恩,現在被將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無地自容,愧對世宗皇帝!”

宰相範質只說了一句話:“倉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誤哇!”接下去,王溥、範質紛紛跪拜,高呼“萬歲”,然後回宮,安排禪位事宜。

這兩位宰相深受先帝恩寵,面對趙匡胤,只是說了幾句後悔的話,就認可了這位新皇帝,又要去安排禪讓的事情了

。從這兩人的反應來看,他兩人即便不是同謀,也是知情者。

史書說:宋太祖趙匡胤成為皇帝是被逼無奈,專家認為真相恐怕沒這麼簡單

4.趙匡胤的母親

及太祖自陳橋還京師,人走報太后曰:“點檢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宋史·后妃傳》

“知子莫若母”。當得知趙匡胤已經登基為帝的訊息後,她母親杜太后的反應不是吃驚、激動、害怕,而是說“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早就料到了有這麼一天,早就料到了他會這麼幹。這說明了趙匡胤早就有取周而代之的心思。

評價

在宋代的史料中,都把“陳橋兵變”說成趙匡胤事先完全不知內情,烘托宋太祖的高大形象,以洗刷其篡奪王位的千古罵名。

但是從史書點滴的細節記載去考據,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趙匡胤並不像史書記載的那麼偉光正大,至少在“黃袍加身”這事兒上,他乾的就不那麼“地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經過了精心策劃的、蓄謀已久的。

實際上,趙匡胤後來的開國措施結束了五代動盪和分裂的政局,拉開了經濟與文化都頗為繁榮的宋代序幕,是有功於社會歷史發展的,人們對其如何取得政權的細枝末節已不太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