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楚之戰-王翦伐楚

長平之戰把趙國打癱瘓後,秦國一統天下的障礙就剩下一個楚國了。

這個時候秦國最大的老闆,已經變成嬴政了。

嬴政決定南下滅了楚國,掃清自己統一最後的障礙。

那麼由誰來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呢(此時白起已經被秦昭王賜死)?

嬴政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老同志王翦,畢竟老同志穩健。

嬴政:“需要多少兵馬才能滅楚?”

王翦:“六十萬”。

這一回答可把嬴政嚇了一跳。

這六十萬兵馬開出去,又得抽全國的血,來供給前方的軍需。

嬴政對這個回答不太滿意。

於是又問了李信(李廣祖先)。

讓我們看看李信的功績。

秦王政十九年,李信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一舉攻破趙國。

秦王政二十一年,李信率軍於易水擊破燕國太子丹軍隊。

李信比較自信,答道:“二十萬”。

嬴政非常滿意這個回答,於是派李信與蒙恬,率二十萬軍隊伐楚。

楚國這則由項燕(項羽的爺爺)掛帥,前來迎擊秦軍。

李信與蒙恬的行軍路線是這樣的。

李信率一路軍,向西南方向走,沿汝水以南進軍。

蒙恬率一路軍,向東南方向走,沿汝水兩岸,向陳邑延商水進軍。

開始很順利的打下了平輿,然後讓人看不懂的事情來了。

秦滅楚之戰-王翦伐楚

李信並沒有往東或者往南繼續攻打楚國。

而是向北攻鄢,然後向東南攻郢,最後向西到城父。

發現問題了沒有,之前在鄢郢之戰中,上面這些地,都被白起打下來了。

理論上都是屬於秦國的土地,為什麼還要再打一次呢?

根據專家的推測,李信和蒙恬一路平推,準備攻滅楚國時。

身在郢陳的昌平君起兵反秦了,這樣一來等於切斷了李信的後路。

而項燕則率軍一直尾隨著秦軍。

李信此時就需要面對被楚軍前後夾擊的局面。

於是李信沒辦法,只能停止進軍,回師進攻郢陳。

結果被楚軍前後夾擊,大敗而歸。

李信還是輸的比較冤枉的,誰也沒有想到昌平君會突然起兵。

(他的後代李廣的黴運,是不是祖傳的)

李信小將軍沒有成功上楚國的高地,嬴政也想明白了,滅楚不能省錢。

於是再次啟用了老將軍王翦,並派老將蒙武(蒙恬他爹)為副手。

希望兩位老將軍推平楚國的基地。

王翦則帶領著60萬人馬,向楚國進軍。

老雞賊王翦也是人老成精了,知道自己帶著60萬人馬,嬴政肯定不放心。

為了避免被猜忌,他一路走一路向嬴政要錢、要地、要爵位多達5次。

楚國得知王翦帶領60萬人馬打過來了,也準備all in了。

派項燕帶著全國計程車兵來和王翦對線。

王翦率領秦軍來到了平輿後,就不往前繼續走了。

王翦就地修築工事,每天巡視軍營,給一線士兵送溫暖。

不管楚軍怎麼挑釁,就是不出戰,雙方開始了漫長的對峙。

有了長平之戰作為參照物,項燕自然知道王翦的打算。

就是依仗秦國的國力,來和你打消耗戰。

秦滅楚之戰-王翦伐楚

這個時候壓力來到項燕這裡了,他是想速戰速決,但王翦不和你打。

拼消耗,楚國不是秦國的對手。

要是用減少軍隊數量來降低消耗,搞不好王翦直接飛龍騎臉。

項燕此時非常絕望,打也不是,退也不是,進退兩難。

幾個月後,楚王在錢糧的壓力下,開始催促項燕進軍決戰了。

項燕也沒辦法了,只能主動進攻秦軍。

但是王翦之間修築的工事起到了作用,楚軍並沒有任何的收穫。

項燕看進攻沒有效果,就率軍往東走。

王翦看到楚軍動了,覺得機會就在眼前。

於是問手下,士兵們都在玩什麼遊戲?

手下說:“正在比賽投石,看誰投得遠。

王翦覺得這是精力過剩,吃飽飯沒事幹的表現。

於是王翦果斷率領60萬精力過剩的秦軍,和楚軍展開決戰。

楚軍被秦軍追上後,秩序大亂,王翦畢其功於一役,消滅了楚軍主力。

隨後王翦帶著主力部隊,開始進攻楚國首都壽春,最終俘虜了楚王。

楚國最終也沒能逃過秦國的魔抓,被滅了。

秦滅楚之戰-王翦伐楚

透過這場戰役,我們可以看到。

秦國的國力強大起來後,打仗就不和你正面硬碰硬了。

而是發揮自己國力強大的優勢,來和你拼消耗。

楚王和項燕其實都沒犯什麼錯誤,但是最後就是輸了。

怪誰呢?只能怪自己國力沒對手那麼強,而且對手還沒犯錯。

之前背刺李信的昌平君,被項燕立為新的楚王,建立起了流亡政府。

但是這個流亡政府沒有存活太長的時間。

在第二年,就被王翦給滅了,昌平君和項燕全都戰死。

至此楚國算是真正的沒了。

秦國離一統天下,只差臨門一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