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反人類的“子立母死”制度

“撥開歷史迷霧,靜看風雲變幻”

“子立母死”是歷史上北魏王朝一個十分反人類的制度,可謂驚世駭俗。

公元400年左右,鮮卑族拓跋部落建立北魏王朝,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國力異常強大。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制定了一條非常血腥的制度:“子立母死”,即

當皇子被選為皇位的繼承人——太子以後,其母親就必須被殺死。

這項制度之所以被建立,拓跋珪是為了杜絕歷朝歷代的那種外戚專權、篡權的可能性,畢竟如果小皇帝即位,時當壯年的太后勢必要啟用和提拔母族,外戚專權在西漢、東漢時期非常之盛,嚴重威脅皇權。拓跋珪本身也經歷過母族過於強大的陰影,當年15歲的拓跋珪亦是藉助了母親賀蘭氏及賀蘭部落的力挺,才登上王位,賀蘭氏及賀蘭部在北魏朝堂上話語權非常重,更可怕的是賀蘭氏其實更喜歡小兒子,也就是拓跋珪的小弟弟

拓跋觚,隨時有可能廢掉拓跋珪,改立拓跋觚。所以說,拓跋珪曾經的皇位也曾經如履薄冰。

種種原因,促使拓跋珪制定裡這一條驚世駭俗的“子立母死”制度,起初的確反對聲音很大,天子拓跋嗣甚至為母親之死,痛哭流涕,懇求父皇拓跋珪改變主意,未果。經過一番堅持和血性鎮壓,“子立母死”被定位制度,延續下去了。

第一位:太宗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劉氏;

第二位:後擬立太子拓跋紹的生母小賀氏;

第三位:世宗太武帝拓跋燾的生母杜氏;

第四位:恭宗景穆帝拓跋晃的生母賀氏;

第五位:高宗文成帝拓拔濬的生母景穆恭皇后鬱久閭氏;

第六位:顯祖獻文帝拓拔弘的生母文成元皇后李氏;

第七位:高祖孝文帝拓拔宏的生母文思皇后李氏;

第八位:廢太子拓拔恂的生母孝文貞皇后林氏;

第九位:世宗宣武帝元恪的生母孝文昭皇后高氏。

100多年了,多達九位的芳華妃子為了兒子的皇位,而慘死。兒子能夠繼承皇位,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然而卻成了母親的催命符。這項制度,非常反人類,但為什麼被沿用下來了呢?即使曾經為母親之死痛哭流涕的拓跋嗣也效仿了父親,執行了“子立母死”制度,究其原因,這些皇帝們獨攬大權之後,享受了沒有母族及外戚干政的紅利,自然樂於執行下去,只要帝位能夠在我拓跋家族平穩傳承,哪怕犧牲一個嬪妃,又有何妨?悲哀的是男性皇權思維哦

不過,拓跋珪等皇帝們千算萬算,唯獨漏過了一件事情:即使處死了皇帝生母,然嫡母皇后或照料幼年太子的保姆嬪妃一樣存在,一樣可以利用“太后”的名義,參政或干政。北魏一朝,太后臨朝參政的,亦不在少數,比較著名的馮太后,歷經三朝,先後把持了獻文帝、孝文帝時期的朝政大權。

這項反人類的制度的另一個反作用就是:父子反目、皇嗣斷絕。當父親的處死兒子的生母,即使父親把皇位以回報,然心理陰影不可避免地在兒子心中產生,甚至無比陰暗。北魏一代,父子反目,皇權動盪,屢見不鮮,拓跋珪這一世雄主亦是喪命於兒子之手。

同時,這項殘酷的制度,對於後宮的嬪妃們是一種無刻不在的死亡威脅,曾經妃子們以取寵皇帝為興,以誕生兒子為榮耀,以兒子能夠繼承皇位為奮鬥目標,但“子死母立”制度的建立,哪個妃子還敢生兒子啊?哪個妃子還想生兒子啊?避之不及。后妃們的生育率嚴重下降,男性子嗣更是十分稀少,本來拓跋珪指定這項制度本意是維護自己的皇權,結果反方向導致了皇嗣幾乎斷絕,北魏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駕崩之前,由於其一生非常篤信佛教,且對皇后胡太后異常憐愛,便廢除了這一項反人類的“子立母死”制度。

北魏反人類的“子立母死”制度

世間天道輪迴,非常有意思,拓跋珪建立“子立母死”之本意,是希望維護拓跋家族的皇權,結果拓跋家族卻日益人丁稀疏、幾乎斷絕。宣武帝元恪臨時之前的仁慈閃現,廢除“子立母死”,本意亦是希望北魏能夠在胡太后的幫扶下,兒子的皇權繼續發揚光大,結果恰恰是這個不成器的胡太后,政治才能低下,任人唯親、烏煙瘴氣,迅速把一個強大的北魏王朝徹底搞崩塌了……

有因必有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世界就是如此的奇妙,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