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隨著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發展,我國在城鎮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湧現出一大批令人矚目的大城市。但中國人常說:“往上數三代,大家幾乎都是農民”。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中華民族擁有歷史悠久的傳統農耕文明,而在諸多人們的思想中,村莊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即便城市發展再好,而在一些人心中,村莊依然有著無法替代的情懷。在這種情形之下,於是有些村莊的歷史歸屬問題,也常常被人議論,甚至形成一些爭議。

人們常說:地下文物看陝西,而地上文物則要看山西。確實作為黃土文化厚重的山西省,有著濃郁且悠久的農耕文化歷史,雖然清朝時期,山西人也曾以善於經商而聞名天下,但山西人骨子裡流淌著,那種對土地和故鄉的眷戀之情,亙古未變。而作為和山西相鄰,且也不缺乏悠久歷史的河北省,素來也以燕趙豪爽之氣被世人所熟知。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同屬於太行山一脈的山西和河北兩省,本應該相親相近,睦鄰友好才對,但為何有一些精打細算的山西人老說:河北欠他們四十幾個村子?這又是因為什麼?

一,山西,河北兩省歷史

對於現代人而言,山西,河北兩省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們分別屬於不同行政區域省份,似乎人文生活風俗也有不少差異。但當把時針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便可以發現,被太行山分隔而成的山西,河北兩省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史學界通常說: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而從春秋過渡到戰國時代,極具標誌性的事件,便是“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作為諸侯列強中的佼佼者,幾乎統轄著中原地區大部分割槽域。後來發生政變,強大的晉國被一分為三,形成了趙,魏,韓三個諸侯國家。

因此,曾經的春秋五霸,也就變成了戰國七雄。即便晉國被分割,但其強大的軍事經濟底蘊依然猶存,其裂變成的魏國,依然是戰國初期各個諸侯國中的最強者,常常扮演列國盟主的地位。但隨著時間推移,同樣為春秋時期晉國裂變而成的趙國逐步崛起,在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的帶領下,趙國在軍事上實行“胡服騎射”,而政治經濟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先進的改革措施。透過趙武靈王的治理變革,趙國瞬間成為戰國早期最強的諸侯國。而強大的趙國,其國土所轄主要區域,正是現在的山西、河北兩省。戰國時期趙國的人文特點,也給太行山兩側的山西、河北兩地留下深刻的烙印。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秦始皇統一華夏大地以後,對全國區域面積進行了大調整,他把秦國分為三十六郡。這也是華夏大地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次調整,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秦始皇身為千古一帝,不僅把中華大一統的思想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而且他對華夏大地進行的“郡縣制”,行政區域劃分及管理,直接影響到之後華夏大地的發展。

在秦國時期郡縣制版圖之中,由於山西、河北兩地北部地區跟草原遊牧民族接壤,所以承擔著很重要的邊疆區域防護任務。而秦國也根據太行山特殊地理位置情況,第一次將山西、河北分隔開來。那時候,山西大部分地區歸屬太原郡統轄,而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地區,則歸邯鄲郡管理。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歷史上,行政區域變革,往往也會伴隨著人文生活的改變。秦國時期,由於郡縣制的出現,太行山兩側的太原郡和邯鄲郡,逐漸向著不同生活風俗變遷。

西漢王朝建立之後,在國體制度上,基本沿襲了秦國大一統思想,而在區域調整方面,也幾乎沒做出大的改變。於是山西和河北進一步形成兩個不同省份郡縣的區域,繼續沿著歷史脈絡發展。

鼎盛的大唐王朝,曾改變了秦始皇創立的郡縣制度,使用了區域更加劃分細緻的“州縣”兩級管理制度。在唐朝的版圖中,全國劃分為360多個州,下轄1557個縣。而這種區域細分政策,更加考驗管理者的能力。宋朝沿襲了唐朝制度,並且在縣城之下設立村鎮,開始逐步向現代區域劃分衍變。宋朝之後,崛起於草原之上的蒙古帝國橫空出世,一統中原後,對宋朝設定的幾百個州,幾千個縣城區域劃分很不適應。畢竟遊牧民族不太擅長這等過於細緻的區域行政制度,元朝統治者更習慣於“大開大合”的大區域治理。於是元朝便把全國劃為十個行省,使用簡單粗暴的“省縣”兩級管理制度。而這時山西跟河北兩地,又一次被規劃一統。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大明王朝建立以後,則沿用了元朝創立的行省加縣城區域管理制度,並且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把全國分成了十三個行省,而正是在明朝時期,山西作為重要行省正式被確立。而太行山東側的河北地區,則直接歸屬於京畿直隸行省管轄。

從明朝朱棣開始,一直到清朝,及民國初年,河北廣大地區都屬京城所在地直隸行省統轄,而山西地區則作為一個獨立的行省,從此兩地區域徹底被分割開來。

二,為近現代經濟發展做出微調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在大的區域行政制度方面,沿用了清朝,及民國時期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而在此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對區域也進行了數次撤銷合併等方式。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首都定在北京,並且把北京升格成為直轄市,跟省同級別。北京周圍的河北地區,也不再像明清,及民國早期那般,歸屬京畿直隸行省統轄,而是單獨設立出來成立河北省。

太行山兩側的山西,河北兩省,作為華北地區重要的省份,在新中國過成立初期,承擔著很重要的發展任務。尤其是能源輸出,及工業建設方面。這兩個省份,都曾作為國家經濟戰略要地,發揮過極大的作用。並且在共和國初期規劃之中,山西便作為煤炭大省,著重於煤礦開採。而與之相鄰的河北省,則在鋼鐵冶煉,工業製造方面更加突出。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1953年,河北井陘縣探明有大量石灰石儲量,於是國家便在這以區域成立了著名的“井陘礦區”。而且隨著礦產勘探發展研究,與之相鄰的山西平定縣地下,也有豐富的非金屬礦物資儲備。

後來國家為了統籌強大河北井陘礦區,於是便將山西省平定縣的23個村子劃歸河北省管轄。從此之後,周圍礦業,以及冶煉工業的發展,山西省內跟這一地區相鄰的二十幾個村子,相繼被劃歸河北省管理。

後來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在五十年代那段共和國基礎工業發展時期,山西省為了支援國家發展,前前後後有五十個村子被劃入河北。而河北才總共只有四個村子被劃入山西。因此,那時候很多老山西人,時常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幾個村子。

山西人為啥總說“河北欠山西四十多個村子”?山西和河北歷史變遷

其實從國家發展角度而言,那時候積極的省區調整,對於經濟發展很有幫助,而山西人也樂於為國家及河北工業發展作出貢獻。至於那句:“誰欠誰”的話,也只是一種調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