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主動把皇帝寶座讓出去的他,後來下場如何?

幾千年來,皇帝的寶座始終伴隨著權謀和爭鬥,充滿了刀光劍影,多少覬覦的眼神對這個象徵著權力和享受的位置投來渴望的目光。

為此同室操戈,宮門喋血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上演了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扼腕嘆息的悲劇。

然而,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明明於情於理於法,他都是當仁不讓的皇位傳承者,明明這個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令人垂涎三尺的寶座近在眼前,卻被他主動放棄了。

歷史上唯一主動把皇帝寶座讓出去的他,後來下場如何?

這樣一個讓人不解的舉動緣由何在?究竟是他的高風亮節還是另有隱情?

這位讓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哥們就是唐睿宗李旦長子,唐玄宗李隆基長兄李憲,他的原名叫做李成器,從名字就能看出父母自幼對他抱有多麼大的殷切的期望。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經過密謀,決心發動政變,清除朝中把控朝政的韋皇后一黨,七月二十一日夜率領兵馬攻入宮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剪滅韋皇后勢力,輔佐其父李旦重新登基。

這時,一個問題也就立刻擺在桌面,究竟應該立誰為太子?按照皇家歷代慣例,長子繼承皇位,這是世襲定製。

李憲成為皇位繼位者,這是天經地義之事,只要他沒有異議,一切都會順理成章,榮華富貴和大權在握就可垂手而得。

而且朝中也有相當的一部分掌握實權的權貴階層支援李憲,例如他的姑姑太平公主,這其中暗藏了許多政治勢力的傾軋和角逐。

太平公主頗有乃母之風,對於權力也有著異乎尋常的野心,而李憲性格較為儒雅柔弱,比起其弟李隆基的冷峻有主見,更讓她感覺容易操縱。

歷史上唯一主動把皇帝寶座讓出去的他,後來下場如何?

因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又有討平韋氏的大功,朝中關於立儲之議故久久不能定。在這個關鍵時刻,李成器站出來辭讓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節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歸於有功之人。若處理不當,就海內失望,這不是國家吉祥事。臣斗膽以死請求不要將我立為儲君。”

李成器成天涕泣堅決辭讓,言語很懇切,這讓其父李旦以及兄弟李隆基和朝中大臣都極為感動,也看出他確實出於真意。

那麼,李憲為何對這個誘人的寶座堅辭不受呢?這其中包含了幾個因素,一是唐朝開國之初時,就發生了李世民和太子爭奪皇位而爆發的玄武門之變,釀成皇室慘劇,讓後人對此引以為戒。

二則李隆基發動政變清除韋黨有功,在朝中頗有威信。三則李憲自忖能力不如其弟,恐難以應對未來複雜的權力爭鬥。四則和其兄弟李隆基感情甚好,不願因權力之爭讓兩人關係埋下危機,成為後患。

歷史上唯一主動把皇帝寶座讓出去的他,後來下場如何?

最終在李憲的堅持下,李隆基順利成為儲君,而他對自己兄長的這個舉動也是感激莫名。

後來登基後,用各種厚待給了李憲極高的禮遇,而且兄弟之間的情感也一直保持的很好,這在帝王之家勾心鬥角的親情關係當中是極為罕見的。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冬,時年六十三歲的李憲染病不起,撒手人寰,聞訊後的李隆基號啕痛哭,下令厚葬。並且給了自己兄弟一個特別的諡號“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