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雍正帝作為大清 top3 的帝王,一手托起康乾盛世的“工作狂”,解決了老爹末期的官僚豪奢、財政虧空,又給兒子留下一個鐵桶江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大治之世,儘管這個盛世有爭議,但無可否認在今天看來康乾盛世是清朝帝國的最後晚霞。雍正能夠治理好這個龐大帝國,自然離不開選賢任能,李衛、年羹堯、田文鏡都是雍正一朝的名臣良將。當然,李世民也曾怒罵魏徵,孫權末年也與陸遜君臣不合,明君也不一定時刻能夠辨得忠奸。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人阿克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事。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阿克敦可謂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他出生在八旗貴族之家,滿洲正藍旗人。不過他和那些喜歡遛鳥鬥狗,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八旗子弟不同,相反,阿克敦聰敏好學,勤勉治學,明明可以躺贏,卻偏偏要靠實力。(實名羨慕)

康熙48年,阿克敦一舉考中進士,這在以捐納、世襲為主要進仕手段的八旗子弟之中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這樣的人才自然就入了康熙的法眼,很快就被提拔為侍講學士,往後仕途自然可以說是青雲直上了。直到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公元1712年,阿克敦被康熙任命為國子監的祭酒,主持國子監,而這個職位今天那就是清華校長,官職不可謂不高。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雍正上位後,阿克敦作為康熙一朝的老人,更是八旗子弟,所以雍正對阿克敦也是非常器重和欣賞,過了幾年,阿克敦被雍正遣往廣州擔任總督,從中央官員成為了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阿克敦力圖重振兩廣官場的朗朗正氣,這其中得罪人的肯定是少不了,仇人更是遍佈兩廣。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不久,阿克敦被雍正任命為廣西巡撫,廣東一些官員紛紛上書彈劾阿克敦,捕風捉影,真真假假,更有許多人希望對其落井下石,也紛紛上書,挪用公款,私自改案等等。其中最讓雍正覺得丟臉的就是阿克敦指示家人向泰國商隊取“規禮”,也就是‘令家人索暹羅米船’。感覺丟了大臉的雍正龍顏大怒,將阿克敦革職查辦,下了死牢。而阿克敦的官運眼看就要到此為止了,但政敵們的彈劾是不會隨著仕途的中落就到此為止的,雍正看著如雪花般的彈劾,判了阿克敦秋後問斬,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死刑緩期執行。在雍正對官場的一貫高壓之下,這樣的懲罰還真不算是對阿克敦的有什麼特殊,要不然早就是斬立決了。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雍正7年,也就是1729年7月,長江下游下了大暴雨,致使水位暴漲,隨之而來的便是蘇北地區洪水氾濫。為洪水這件事,雍正想了又想,也想不到有合適可靠的人去指揮救災、整修水道,有能力的不可靠,可靠的不一定有能力,反而會使局勢進一步惡化。自己的好兄弟胤祥現在已經臥病在床;心腹重臣的李衛也不在身邊,災情沒法等,自己也等不了。還有張廷玉、田文鏡這等智囊,自然要在身邊給自己出謀劃策,以備不時。於是雍正帝正在苦惱的時候,張廷玉推薦了一個人,也就是在等著身首異處的阿克敦。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其實張廷玉早在康熙一朝便和阿克敦私交甚好,推薦阿克敦於公於私都有好處,雍正帝肯定了張廷玉的想法。“雍正命阿克敦前往蘇北整修河道以自贖”。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小命,還是為了好友的信任,阿克敦一刻都不敢懈怠,為了治水可謂殫精竭慮,阿克敦總算控制住了洪水繼續氾濫,並且重新修理了河道。這樣卓越的表現自然落到了雍正眼裡,阿克敦也成功完成了自贖,保住了自己的項上人頭。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乾隆即位後,阿克敦再次回到京城任職,回京的第二年阿克敦憑著出使準噶爾之功升任刑部尚書。人們都認為阿克敦否極泰來時,阿克敦又攤上事了。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死了,阿克敦在悼文中用詞不當,引起歧義,所以乾隆找阿克敦談話,而這時阿克敦未得乾隆旨意就走了,乾隆徹底怒了。

很明顯,阿克敦最高法官算是到頭了,人八成也要沒了。不出所料,阿克敦又被判了秋後問斬。

一生三次死刑,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死後與他的兒子名列《清史稿》

當大臣們紛紛向乾隆乞求饒阿克敦一命時,乾隆卻在喪妻之痛和群臣反對的雙重作用之下,非但沒有將阿克敦釋放,反而判阿克敦“論斬”,阿克敦心道:真是小刀拉屁股,給我開了眼。但乾隆只是生氣,而非暴君,所以當怒火消失,乾隆便後悔了。只過了六天,乾隆為顯皇恩浩蕩,下詔赦免了阿克敦,後復起刑部尚書,三死三生的阿克敦,於乾隆二十一年去世。最終與他的兒子阿桂一起名列《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