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項羽,劉邦的一生才是勵志文學,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不知道提到項羽和劉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可能在很多人的心裡,提到項羽就會想到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句詩。

而提到劉邦則可能會稍有不好的印象,覺得劉邦身上有”市井無賴小人“的形象,還記得小學時念的一篇文章叫《高祖還鄉》,書裡就用了一種詼諧的鄉民口吻,調侃了劉邦一番。

當中有這麼一段話,翻譯出來的大概意思就是:你以前是亭長,喜歡喝酒。你的丈人在村裡教書,你曾經跟我一起住在村莊,與我一起割草喂牛,耕田種地,記得那時候,你摘了我家的桑葉,借了我家的米,不知道跟我借了多少,但是在換田契的時候,你強迫我稱了你三十斤的麻,還在還酒債時少還我幾斛豆,其實我有什麼記不得的,都清楚寫在賬本上呢。你之前借我的錢,現在要在攤派的官差錢里扣,欠我的糧食,你也要從糧稅裡暗地給我扣出來,我琢磨著劉三,誰上來把你拉扯住,平白地為什麼改了姓,換了名,要叫漢高祖?

相比項羽,劉邦的一生才是勵志文學,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一代開國皇帝,被戲謔成這樣,可見劉邦在當時的人們心裡,並沒有什麼君臨天下的偉岸形象。

相較之下,項羽就不一樣了,他的形象可以說是很高大偉岸的,在《資治通鑑》中,是這樣描述他的: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由此可見,項羽不僅形象上玉樹臨風,高大偉岸,還學富五車,並且他的出身也是及其有來頭的,他的爺爺是楚國的大將軍,叔叔是反秦起義軍的領導者,典型的官N代。

也正因為這個好的出身,項羽很快就在亂世中嶄露頭角。

24歲時,他就成了項梁起義軍的副將,之後經過兩年的磨練,在項梁死後,他在前線發動了一次兵變,以此掌握了數萬大軍的指揮權。

26歲時,他以主將的身份指揮了那場著名的“鉅鹿之戰“,並在隔年就成為了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成為了後世多數人心中的偶像。

相比項羽,劉邦的一生才是勵志文學,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項羽的成功,多半離不開他本就優越的出身,拋開身世,能像他這樣能年少就成名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畢竟現實世界裡,多數人都是平凡的出身,平凡的才華,多數人都沒有高的起點,所以,對於項羽的成就,凡人都只能仰望。

而隨著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多,你就會發現,其實項羽和劉邦,分別就是富貴和貧窮孩子的代表,聯想到現實,富貴家庭出身的孩子,孩子的優秀,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而貧窮孩子的優秀,則是全憑智商與毅力,真刀真槍殺出來的。

因為貧窮孩子的身後沒有靠山,沒有關係,有的只是他自己而已。

猶記得,劉邦那年加入這場天下紛爭的時候,他已經48歲了,這樣的年紀,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時刻,但是他的事業還沒有什麼成就。

劉邦在18歲時,他告別家鄉和父母,跋山涉水地去了魏國,到了魏國之後,他成了信陵君門下的一名門客。

那年,劉邦18歲了。他背起揹包、告別父母,千里跋涉來到魏國,想到信陵君門下做一名門客,但他沒想到的是,那時候信陵君已經去世好多年。

有句話說,上帝為你關掉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這話一點不假,這年,他雖然沒有遇到信陵君,但是他遇到了一個叫張耳的人,他帶著劉邦去了外黃(今河南商丘市),讓他的命運就此發生了轉折。

也正是這個在魏國的經歷,劉邦回到沛縣時,他因此當了一名亭長,主要工作是負責基層排程工作,或解決鄰里糾紛,或去捕捉盜賊。

他也就在這些工作中,結交了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等等一些將來對他事業有幫助的朋友們。

只是,他在這個工作中,卻每日都內心焦躁不安,畢竟時間一天天過去,他的年齡見長,但他卻依然還是個小亭長,他被困在這個地方,他當初的那個遊俠夢想也被磨滅的差不多了。

相比項羽,劉邦的一生才是勵志文學,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有志之士紛紛響應揭竿而起,劉邦在沛縣得知這個訊息後,也加入了這場紛爭,他去投靠了項梁和楚懷王。

這個決定註定會改變他的一生,他抓住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機遇。

當時,楚懷王立了一個約定“先入關中為王”,於是劉邦就借這個約定,在項羽去河北營救趙國的時候,帶著他那些從沛縣一起出來的兄弟們,先入了咸陽城,並開心地表示:我們先入了關中,以後這片土地就是我們的了。“

然而,這個撿漏的行為讓在戰場上辛苦打仗,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的楚軍憤怒了,他們對劉邦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很是不滿,於是,就有了史書上著名的”鴻門宴“

只是在這場”鴻門宴“上,雖然劉邦幾次危險重重,但都化險為夷了,最終他也在其他幾個人的幫助下,逃脫了出來,不得不說,能逃出來,這多少也有劉邦在關鍵時刻,面對困境時,懂得認慫。

相比項羽,劉邦的一生才是勵志文學,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公元前202年,劉邦終於打敗了項羽,成為了中原的主人,但只是半個主人,為什麼說是半個主人呢?因為這個天下,他必須跟當初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平分,而且這些人都威脅著他至高無上的位置,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軍隊。

於是,劉邦為了穩定自己的位置,開始了平叛之路,終於在公元前196年,逐漸平定了各大諸侯,但同時間也引起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

多年的征戰、平叛,劉邦的心累了,他想休息,想過一段平靜的日子,就決定讓他才剛滿15歲的太子劉盈替他上陣。

呂雉知道這件事後,很是擔憂自己的兒子,就懇求劉邦不要讓太子劉盈上陣殺敵,畢竟英布是天下猛將,讓一個毛頭小子去跟他對抗,肯定必死無疑,還跟劉邦說道:” 上雖苦,為妻子自強。“,意思就是,皇上雖然不容易,但是為了妻兒,還是要辛苦皇上你了。”

這樣的境遇,劉邦能怎麼樣?為了妻子兒女,只能自己硬著頭皮上場,他帶著他已蒼老疲憊的身軀去迎戰,打敗了他這一生中最後的敵人。

想來,劉邦這一生也是真不容易,他是他們劉家的唯一依靠,很多事情都要他親力親為,他不能停下,只有不停拼搏和努力,才能找到出路,才能守住他這來之不易的成就,

相比項羽,劉邦的一生才是勵志文學,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其實人生在世,多數人的一生都跟劉邦一樣,什麼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打拼才會擁有,像項羽那樣的背景和璀璨人生,是少之又少。

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更應該認清現實,在平凡的一生中,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也要學會低頭認慫,這樣才會安穩地走完一生。

仰不愧對天,俯不愧對地,善待身邊的人,善待自己,善待這樣世界,就像劉邦回鄉後,跟父老鄉親們喝酒時唱起的那首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中有勝利的歡喜,有遊子歸故鄉的榮耀,也有事業未盡的遺憾。

如此,而已。

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