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俗話:“英雄就怕老街坊”。意思是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就想避開那些知道他過去的人,不想讓自己當年的一些囧事被人說道,避免有損自己的人設。

曾經網路上有個段子,講的是玉皇大帝跟如來佛祖兩個人討論誰地位更高。玉皇大帝說:“我歷經了1750劫,每一劫是129600年”。如來:“你讓孫猴子給折騰夠嗆”。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玉帝一聽很不高興,趕緊轉移話題:“我掌管三界眾生,神仙都歸我管”。如來:“你讓孫猴子折騰夠嗆”。

玉皇大帝氣壞了:“能不提那孫猴子嗎”?碰上這樣揭自己老底的人,那是相當討厭。

可奇怪的是,在古代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後,明知道家鄉里邊有人知道他的黑材料,但還是抵擋不住回家的誘惑,非要回去溜上一圈,讓自己衣錦還鄉。古人如此執著於衣錦還鄉,究竟是為啥?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戰國策》裡有一則“鄒忌諷齊王納諫”,不斷恭維鄒忌的人,出於目的不同分成三類,一類是愛鄒忌,一類是怕鄒忌,還有一類想求鄒忌。同樣的道理,對應衣錦還鄉的人也實用,而這些人有愛家鄉的,有恨家鄉的,和有求於家鄉的。

一、愛家鄉的

真心熱愛家鄉的,很容易理解,在這些人看來“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家鄉月亮都比別的地方圓”。不管怎麼樣,他都希望能夠榮歸故里。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而衣錦還鄉這一詞,就是源自於一個對家鄉充滿著無限熱愛的人,西楚霸王項羽。他最後敗給劉邦,跟他熱愛家鄉脫不了關係。

《史記》裡明確記載了項羽熱愛家鄉的兩件事。都或多或少的阻撓了他的爭霸之路。一件事是火燒秦宮,另一件事就是烏江自刎。

《史記》記載項羽“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說他屠戮了咸陽百姓,還一把火燒了秦國宮殿。項羽火燒阿房宮,那是後人杜撰的。但火燒秦宮確有其事。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鴻門宴結束、項羽佔據咸陽之後,手下就有人勸他“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說的是關中這地方好,易守難攻、土地肥沃,把它當做都城,可以成就霸業。

沒想到被項羽拒絕了。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意思是今天取得成就了,不回家鄉轉一圈,就如同穿件漂亮的衣服,晚上走道,誰能看到呢?

所以不難理解,項羽剛佔據了咸陽,就幹出了屠城、放火的事,就是他壓根沒打算在這地方呆。他要衣錦還鄉。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他就光顧著榮歸故里了,沒有意識到,秦朝雖滅,但諸侯仍然虎視眈眈,天下隨時可以重新洗牌。他在這個關鍵時刻,急於衣錦還鄉,結果他剛走,劉邦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下子智下三秦。讓劉邦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最後劉邦打敗項羽。

為什麼說烏江自刎跟熱愛家鄉有關係呢?要知道一個人的性格不會輕易改變。項羽是個寧折不彎的倔脾氣,他肯定要跟劉邦死磕到底。那為啥就沒有渡船過江、而是在烏江自刎呢?他之前可是幹出過破釜沉舟這種事的。

他在垓下兵敗之後,項羽沒有就地等死,他是帶兵突圍的,一路向東逃跑,其實目的就是想要渡過烏江,打算回到老家後東山再起。可為什麼等他到了烏江之後沒選擇渡江、而是選擇了自殺?這事壞就壞在、來救項羽渡江這個烏江亭長嘴賤,他說:“大王,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就是說江東地方雖然小,但是也有不少人,幾十萬人呢,也可以在這稱王稱霸的,大王你趕緊渡江。這一句話讓項羽認清了現實,江東總共方圓千里那麼大,人口幾十萬,那實力顯然比不過劉邦。

對劉邦而言,項羽必須死。項羽要是渡江回江東,那就免不了又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而此時劉邦的實力,項羽最清楚,他知道現在已經打不過劉邦,既然失敗是註定的,又何必把戰火引到自己家鄉,連累鄉親。

正是項羽對家鄉的愛、勝過了愛自己的生命和事業,最終他選擇自殺。項羽大多數行為受人詬病,他性格也有問題,但是他對家鄉的這份熱愛值得欽佩。想來這也是為什麼李清照會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二、恨家鄉的

和故鄉感情不好,恨家鄉,他也要衣錦還鄉。

他們對家鄉不僅沒有愛,而且還對家鄉抱有強烈的負面情緒。這類人年幼時多半過得很艱辛,由於各種原因,或者因為性格、或者因為家庭導致被故鄉的親友嘲笑,被同鄉欺負。除了一條命,基本沒在老家得過什麼好處。

有句老話“寧欺負老的,別欺負小的”。欺負老的,過幾年他沒了。欺負小的,他有成長的時候,說不定哪天就來報復。

等到這些人在外面拼搏熬出頭之後,再回想曾經在故鄉的遭遇,肯定有報復心理,當年離開時像條狗一樣,現在功成名就了,再回來瞧瞧當年那些盛氣凌人的老鄉,必須想辦法把他們踩在腳下。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有一個人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國合縱抗秦,身佩六國相印,縱橫家蘇秦。

蘇秦早期特別慘。他拜在鬼谷子門下,出徒了之後他沒有馬上受到重用,去了好幾個國家遊說,都被拒絕了。身上錢也花光了,只能先回老家洛陽修養一段時間。

等蘇秦進家門的時候,兜裡沒錢,身上穿的破破爛爛跟要飯的差不多。所以到家之後家裡人對他特別冷漠。他嫂子連做飯,都不給她留。父母也不願意搭理他。就連他老婆看他也是愛理不理的,在織布機上忙自己的。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古代女人地位比較低,結果媳婦、嫂子,都不理他,可見他他混得極慘。

包括過年的時候,他跟媳婦倆給父母敬酒。他哥哥嫂子都敬完了,父母說好酒。輪到他這,父親把酒吐地上說酒是酸的。蘇秦說我哥哥嫂子剛敬完酒,到我這怎麼就酸的?他爹說:“你這背時之人,酒過了你手也是酸的。”意思是說:“你這人點子背,你拿過的酒都晦氣。”

親爹都這麼挖苦,蘇琴在家鄉是受了老多委屈,家人都這樣,可想而知鄉親會怎麼對他。所以蘇琴說了一句:“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此皆秦之罪也”。只能怪自己混得不好。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所以他苦心研究合縱之術,再次出山之後,一鳴驚人,促成六國合縱抗秦,自己身佩六國相印。這時他說了一句很勵志的話:“假使我在洛陽有兩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蘇琴要去遊說楚王,得意藉此機會回鄉。家鄉人知道後,收拾房屋清掃道路,安排樂隊設定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樣爬行,行四拜大禮跪地謝罪。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解釋為蘇秦說:“嫂子為何先前那樣傲慢,如今又這樣的卑賤呢?”他嫂子回答:“因為現在你地位尊貴、錢財富裕的緣故。”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蘇琴見此狀心想:“人若混不出個樣來,親人、甚至連爹媽都瞧不起,一旦升官發財,一切都不一樣,榮華富貴果然不是件稀裡糊塗的小事。”成語“前倨後恭”也由此而來。

這是衣錦還鄉的第二類人,是家鄉的恨大於愛,衣錦還鄉是回來出氣的。幾千年的歷史中,這樣衣錦還鄉是為了出口惡氣的,比例要高於真心熱愛家鄉的。

三、有求於家鄉的

這類人最特殊,他們對家鄉的態度跟個人感情沒啥關係,他們回不回家鄉,全在於家鄉能否給他創造價值。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三國、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就逃跑了。

書上記載,曹操逃走之後,不久就在陳留起兵,響應18路諸侯討伐董卓。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曹操當時逃出去是孤身一人,等他跟諸侯會合的時候,身邊就多了一群猛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

這些都是他族親,曹操本姓夏侯。那麼這些人哪來的?毫無疑問,是曹操的老家沛國譙縣、就是現在安徽亳州。

榮歸故里的誘惑,衣錦還鄉有哪些訴求?無非是這三種因素。

這些人都是曹操老鄉,跟他沾親帶故。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肯定回了趟老家。而曹操回鄉的目的,肯定不是熱愛家鄉,也不是回去出口惡氣,他就是衝著家鄉曹氏跟夏侯氏的族人去的,把這些人找來,讓他們輔佐自己打天下。

最後這一類人,是這三類人當中最現實的,儘管他們對於家鄉只為了利益,可就是因為能夠嚐到甜頭,往往表現得會比第一類人還要熱愛,哪怕當年受了無數白眼。

時至今日也有這樣的人,要是能佔到家鄉一些便宜、對自己有利,哪怕他多麼恨家鄉,他也會振臂高呼、對著媒體喊,我愛我的家鄉。所以古往今來,愛家鄉、恨家鄉、有求於家鄉,這恰恰是衣錦還鄉的三大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