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作者:王玉

“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時一花開。”

似乎只有到了榴花開欲燃的五月,人們才會驚喜地發現,世間還有如此明豔的花朵。它們常常藏於陋巷,沒有花香氤氳、沒有蜂蝶環繞、沒有爭相觀賞,但是,卻能以枝頭的紅豔迅速佔領五月的天空。

《趙中丞折枝石榴》

元.馬祖常

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

散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據史書載述,石榴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息國帶回的,它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芬芳抵達了長安。

傳說,張騫當年達到安息國後,住在當地的一處館驛,館驛門前有一棵石榴樹枝繁葉茂,紅花如火。安息國氣候乾旱,常年無雨,石榴的花葉便漸漸枯萎。張騫見狀,便每日擔水澆灌,石榴樹在他的照看之下,慢慢恢復了生機。

後來,張騫準備返回漢朝,向安息國國王辭行,國王要重禮賞賜他,張騫只求帶回驛館門前那棵石榴樹,國王同意了他的要求。後來在歸途中張騫遇到了匈奴人的攔截,卻不慎將石榴樹遺失。

歷經千辛萬苦張騫終於回到了長安,漢武帝親率百官出迎。就在這時,一紅衣妙齡女子突然飛奔向了張騫,他大吃一驚。細看之下,發現是在返回漢朝的前一晚,那位求他帶其前往長安而遭拒絕的姑娘。張騫問姑娘追尋著他們一路來到長安的緣由。姑娘垂淚而答:“奴不圖富貴,只求回報澆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隨。”說完,就腰身變成了一棵石榴樹。

散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張騫向漢武帝稟報了自己在安息國澆灌石榴樹的經歷,武帝大喜,命花工把這棵石榴樹移植到了御花園。

從此,石榴樹就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後因石榴多子多福而備受皇家寵愛,又被賦予了多子多福的寓意。

“移來西域多奇種,檻外緋花掩映時。

這個傳說,耐人尋味,也讓石榴有了些許聊齋的味道。傳說終歸只是傳說,但石榴來自西域,紮根中原,從宮廷御花園走入尋常百姓家,卻是真實的歷史。

散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這從西域移栽而來的果樹,也常常令人想起大唐,想起長安,想起武媚娘那首: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武則天還是一個被髮配到感業寺為尼無助的女子,那時候,作為已故老皇帝的才人,沒有子嗣的宮嬪們都被髮配到了感業寺,暮鼓晨鐘聊度殘生。

散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世情薄如紙,人情淡如水。在感業寺孤獨無望的無數個日夜裡,武媚娘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與生命的無常,唯一能給她以希望的便是在唐太宗病榻之上結下深情的唐高宗李治。

夜深人靜時分,武媚娘思念著長安宮牆之中被立為新君的李治,其實更是在尋找人生的出路,李治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相思淚幾度染紅了石榴裙,她日日夜夜急切而無望地期盼著命運的轉機,等待著李治不負深情,帶她走出命運的低谷。

贈誰多情詩一卷,開箱驗取石榴裙?武則天是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唐高宗李治,他沒有辜負她的深情。世間只有一個武則天,不是所有的深情都能得償所願,不是每一對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

散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題榴花》

唐.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石榴花開得格外明豔,枝葉間已見榴子初成。可惜這裡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遊人觀賞,這是韓愈的孤獨?還是石榴的韻致?

雖然沒能趕上與百花爭豔,雖然紛紛寂然零落,但石榴花卻璀璨了千年的時光,驚豔了整個的五月。

【作者簡介】

王玉,著有《巴西:回望地球另一端》《從里約到欣古——旅行紀實》(中葡雙語)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