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武氏沒被滅門,武則天臨死前說的這十個字,作用太大

唐朝的武氏沒被滅門,武則天臨死前說的這十個字,作用太大

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大雲經》

古代王朝政治鬥爭中,在巨大的機遇背後,同樣有著對應的風險,成功了是一步登天,失敗了是身死族滅。

可武則天是個例外,81歲的她遭遇政變,被迫退位,李氏皇族重新掌權。

然而,之前在武則天后面搖旗吶喊的武氏家族,卻並沒有因此被抄家滅族,這一切都源於武則天的精心謀算。

千古第一的女人,她的作風,她的膽魄,都無不令人歎服。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能夠掌權的女人也不在少數,但她們都沒有突破古代王朝的定律,女子像男人一樣稱帝。

由儒家禮法的束縛,更有生產力下的巨大男女差異,武則天偏偏突破了這一切阻礙,讓所有人接受。

一、鋒芒

哪怕是男女平等的現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依舊深入人心。同樣在古代王朝,女人能夠做到的極限就是成為掌管後宮的皇后,再進一步,就是成為垂簾聽政的太后。

日月當空,這是武則天的志向,他從才人做起,成為妃嬪,再到皇后,成為天后,最後成為皇帝,看似簡單,實則充滿艱辛。

武則天最開始是李世民的才人,才十多歲的她就已經鋒芒畢露,如何不處理不聽話的馬,她的手段,簡單而高效。

李治能被爸爸的女人吸引,不單單是因為美色,更多的是著迷於那種鋒芒畢露的神采。

慈緣興福緒,於此罄歸依。

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

這是武則天去少林寺所做的詩,表明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會嘔心瀝血,哪怕是困難重重,也會竭盡全力。

貞觀與開元,唐朝兩個盛世的延續,武則天的鋒芒一樣功不可沒。

二、遠慮

武則天是政治上的強人,她在任時,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而且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而且,其廣開言路,注意納諫。她鼓勵臣民直言上諫,即使言語有所冒犯,也能寬容,免予追究。

當時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 ,很多人都認為其會選擇武氏,就連名臣狄仁傑也不斷勸誡。

“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好東西是留給自己的兒子還是侄子,普通人都顯而易見,更何況是威名赫赫的女皇。

武則天之所以如此提拔自己的孃家人,除了因為親情的緣故外,更多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

武周從李唐過渡而來,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心懷舊主之人,他們需要一個靶子。

在這裡,就不能不將其與漢朝的呂雉相提並論,前者的失敗是因為沒有武則天的魄力 ,畢竟她沒有清除掉其餘有繼承皇位的人。

無論時局如何發展,最終的皇位終將落到自己的子孫身上,不可謂不是深謀遠慮。

三、無名

如何評價武則天?後世人當然可以直言不諱地表達 ,但她的兒子卻是很難形容自己的母親。

李氏皇族本該敵視武則天,但是血濃於水的關係就擺在眼前,而且神龍政變能夠成功進行,很大原因是因為武則天身體病重的原因主動退讓。

蓋棺定論的問題最終還是由武則天自己解決,她說自己要無字碑。

“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

這是不想讓後人為難,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自負 ,女子之軀一樣如何?一樣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

她的功績不應該在石頭上風吹雨打,她應該在史書裡任由後人評說。

81歲的武則天去世後,她的原生家族,並沒有立刻遭到反攻倒算,甚至後來還有人當了宰相,這一切都源於她的十字遺言。

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不再是皇帝,武氏想要繼位也就沒有了法理依據,自己兒子的皇位得到鞏固。而且這也給武氏留了一線生機,讓繼位者手下留情。

筆者想,也許武則天沒有想那麼多,她大概只是想和李治合葬,以皇后的身份更能坦蕩面對自己的愛人。

唐朝的武氏沒被滅門,武則天臨死前說的這十個字,作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