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金句”蘊含的管理智慧——2019年度華夏基石e洞察管理金句(第二輯)

蘋果這種戰略能力和技術前瞻性,一定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了使用者的需求,同時進行了長期投入,最後做出來的產品,一招就改變了行業格局。蘋果在戰略上的剋制,說明它在戰略上是極其清晰的。成功的公司都有這種共性,它們可能不會經常釋出新產品,釋出的產品看起來極其簡單,可是一旦釋出之後,通常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且都是改變行業格局的大動作。臉書的“Like”(點贊)按鈕也是如此。

價值觀對決策非常重要。不管平時有沒有感知,我們都在潛意識中使用價值觀的力量做決策。用通俗的話講,價值觀就是你頭腦中所能夠儲存的所有價值偏好的重要度排序。也就是說在你頭腦中,你認為什麼更重要,這是非常強大的力量。比如你認為家庭重要,那麼某項工作安排跟家庭發生衝突,那你自然而然會選擇家庭優先;比如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你認為股東利益更加重要,那你潛意識中就會考慮如何提高利潤,至於員工工資少一點,員工流失率大一點,使用者滿意度低一點,可能你認為都不重要。

上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過去170年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生長出一套紮根在自己的傳統文化、同時又融合了現代性的文化。我們現在的文化就是一個大雜燴,一個大拼盤,沒有社會共識,只有投機取巧和各取所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大的問題是價值觀的混亂和道德淪喪。而在商業領域,最突出的表現是高水準的商業倫理的嚴重缺位。相反,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後發國家,在極力追趕英美髮達國家的時候,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有了自己的傳統性,這兩個國家是傳統性和現代性得分都很高的國家,這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王陽明有一句話太厲害了:此心不動。我理解就是心平如鏡,沒有太大波動。王陽明還有第二句,叫隨機而動。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八個字太厲害了。平時你的內心心平如鏡、寧靜致遠,但當有需要時,機緣出現時,你就能夠隨需而動地投入非常多的精力、能量、激情、眼淚、汗水甚至鮮血,你知道這個事情一定要搞定,你需要讓全身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人力資本價值管理得到大家的認同和共同推動,科層型組織轉變為賦能型組織,在新的人力資本價值管理正規化下,必須重新定義績效,什麼叫有價值呢,做錯了也有價值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和過去不同了。價值型認可將替代產出型認可,全面認可激勵、賦能領導力成了我們人力資源管理必然的選擇,就像我們今天思考選、用、育、留,人力資源管理從管控變成一體化的場景打造,全面認可激勵廣泛推行,管理者的賦能領導力被關注並得到普遍提升。這些機制的創新都不再是一個點上的創新,不再是意外的存在,而是新正規化下必然的選擇。

阿里巴巴的六脈神劍,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包括像客戶第一、擁抱變化、團隊合作激情、誠信敬業等各種各樣的方式。阿里其實也有一些自己的評價標準,12345每一個等級對應不同的分值,每季度考評一次,價值觀考核佔到員工綜合考核的百分之五十。員工也會自己去對比一下,領導們也會去跟他去做溝通。當然,阿里在做價值觀評價的時候,也沒有停掉業績評價,而是採取了雙軌制,或者我們叫做九宮格的方式,但它不單單是九宮格,它分了十八個格,設了十八個區,每個區裡面對應不同的方式。

透過獨立核算的過程讓公司培養出具有經營意識的人才。什麼叫經營意識?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要依據成本和資源獲取情況去取得更高的業績結果,這就是經營意識,而且這種經營意識是透過數字化的核算(投入產出比)衡量的。我經常到企業就詢問經營者昨天或者上個月的經營資料,如果經營者不能馬上回答出經營數字來,我就認為你還不是一個完全合格的經營者,或不是一個稱職的負責人。企業員工一定要有經營意識,全員參與經營,而不是一個人。

一把手人才大局觀的培養也很重要。這一點阿里的做法堪稱經典,據阿里張勇介紹,阿里在組織設計上有一個技巧是“師級建制,軍級待遇”。這是什麼意思呢?雖然你是一個師級編制,但給你軍長待遇,可以直接向司令彙報,這時候你雖然是師長,但你會以軍長的格局來考慮問題,這就不一樣了。直接向董事長彙報的人才,往往他的格局和視野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這種方法要優於傳統培養大局觀的方法,傳統培養大局觀的做法就是做老闆的秘書、助理或總裁辦主任等。

網際網路時代,當公司成為網路化的結構的時候,“管理無層級,組織無邊界,執行無法度”,這就是組織的變化情況。在這樣的組織內部,大家靠什麼聚集在一起?真正靠的是目標、戰略和共同的利益。大家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去奮鬥,叫合作,為了共同的利益去創造出價值,再進行分享,叫共享。所以,合作、共享將會成為組織建設的一個主題。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企業都在構建自己的合夥機制?這不是由諮詢公司推動的,也不是企業自己悟到的,而是時代已經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很多企業家意識到,不推行合夥機制,沒有一群人跟自己共同奮鬥的話,很難把企業帶成一個偉大的企業。時代使得合夥機制成為了企業的必然選擇。一個企業能經營到多大規模,不取決於它有多少技術、多少資本,而是取決於它有多少真正的核心人才,這些人才能像企業家自己一樣去為企業奮鬥。

以我對戰略本質理解的三句話作為結語,戰略主要回答三個問題:增長點在哪裡,這是發展戰略、業務選擇的問題;如何實現增長,這是業務戰略、競爭戰略的問題;如何將增長的責任分解下去,這是戰略解碼與管理的問題。最後,更重要的是,以上判斷是基於什麼樣的戰略假設(關鍵事實)!

二次創業在組織上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把企業的動力機制往往下移,讓組織裡各個層面的人都有動力。這個動力的核心在於分權,要讓那些離客戶近的人作決策,讓那些對業務有直覺的人、掌握充分資訊的人去決策。這個時期關鍵的是分權,分權的時候要避免分得亂,避免分下去以後,組織變成一管就死、一分就亂的狀態。為了避免分權分得亂,就要求在高層必須保持對三項核心職能的管控到位:一個是戰略職能,戰略意圖要能夠清晰地傳達給有關業務部門;第二是管住資源分配,管住容易,管好不容易;第三是管好人的使用。

做經營其實並不複雜,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推動銷售額的最大化,不斷領先市場,領先於行業對手,迅速地發現經營中的問題,如產品需要更新換代等。如果對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的發現和落實改進都早於別人,你就佔領了先機,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盡在於此。

我國的航天事業之所以在一二十年裡能夠得到飛速發展,就是因為尊重知識,尊重權威。我總結提煉了一下,航天的人才管理經驗主要有:系統論與人才系統整合、人才協同機制;獨創的知識螺旋機制:技術民主與“質量歸零”;使命驅動、責任擔當,“壓擔子”、“壓任務”、“年輕人才加速成長機制”;平臺化賦能+專案制管理組織模式;獨樹一幟的“四線合一”的人才發展管理;“雙導向驅動”機制,人才與事業相互促進。

任正非真的不可複製,有了任正非,才會有華為,這個邏輯不能倒過來,你不能說有了華為,才有了任正非。企業家真的很難替代,所以我認為很多商學院要培養中國的企業家、企業領袖,基本是痴心妄想。因為企業家不是培養出來的,企業家是生出來的,是一個平庸的母親和一個平庸的父親一次偶然結合的結果。對這一點我不是宿命論,接觸多了,你會認為真的是這樣的。

你可能會問,僅僅憑著360度能拍板嗎?我認為大體可以拍板,但我們也不能太魯莽。我的建議:基本邏輯是單項要特別清晰,就是360度考核它的每一個單項要特別清晰,但是同時要做綜合判斷。

舉個例子,現場學者講的內容很多與華為有關,這就是一個叢集現象。在領導力的研究領域裡來看,其實都是一個傑出的學者在吸引一批學者。在國際化人才論壇裡,大家也提到,吸引高階人才的一個很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高階人才崇拜的人才挖過來。這也是提升中國未來領導力研究的一個渠道,要重視學者叢集的建設。

我在EMBA課堂上,從學員那裡學到一個邏輯,這個邏輯總結了創業企業走向失敗的五個階段,簡稱為“五同”:第一,同心同德,第二,同甘共苦,第三,同床異夢,第四,同室操戈,第五,同歸於盡。我很受益,我覺得他們總結得非常深刻,我總結不出來。我覺得這“五同”確實能解釋很多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尤其是創業階段所面臨的挑戰或問題。

科斯在他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中回答了企業為什麼會出現,某種程度上是由於交易市場的出現,企業的誕生就是用來替代市場中的交易成本的。隨著經濟發展,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又開始出現了新的形態。未來會不會重新出現市場替代企業的現象,或者說企業與市場之間會形成一種長尾的模式?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高能量表現為一種強大的競爭力,表現出非常強勁的超越對手的勢能。它基於長期戰略目標,可能會放棄一些機會,短期內績效可能不一定快速增長,但在長跑中一定是中後程的領先者。高能量的背後是高能力,這個能力是指技能、人員的素質。高能組織不僅輸出高績效、高競爭優勢,還 會輸出高人力資本。這樣我們就把“三高”的邏輯理清楚了。

在市場的和平時期,營銷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最容易獲得榮譽和財富的職位,要想升官發財,就去做營銷,而且它的門檻還不高,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但是營銷很難管,這個領域充滿了匪氣、江野之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的風格跟很多老師不一樣,儘管也算是個教授,你一看,可能覺得是個土匪教授,因為我長期跟土匪在一起,要把營銷隊伍管好,等於駕狼騎虎,是考驗功力的。我覺得美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就是把營銷隊伍駕馭好了。

(策劃 / 編輯 / 攝影:楊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