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說課 | 高頻篇目《比例尺》+教案+說課稿

01

教材部分

數學說課 | 高頻篇目《比例尺》+教案+說課稿

02

教案部分

比例尺

》教案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

下冊第四單元第6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瞭解比例尺的兩種書寫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比例尺兩種形式之間的轉化以及求比例尺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聯絡日常生活,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

重點: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瞭解比例尺的兩種書寫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

三、

教學

難點:學生對比例尺本質的理解。

四、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創設繪製地圖和平面圖的情境,在繪製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或擴大),再畫到圖紙上。這時就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比例尺。

2.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動1:比例尺的意義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可以表示成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比例尺 。例如一幅中國地圖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這是數值比例尺,也可以寫成 。接著提問:一幅北京地圖的比例尺是這樣表示的 ,這是線段比例尺,地圖上的1cm代表的實際距離是50km。你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線段比例尺和數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兩種基本形式,它們之間可以進行轉換。把線段比例尺轉換成數值比例尺只要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簡就可以了。注意改寫的過程中注意單位要相同。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繼續提問: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幾?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溝通比例尺與分數的關係,可以根據比例尺直接得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幾或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提問:在繪製比較精細的零件圖時,經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如一幅零件圖紙的比例尺是2:1,你知道它表示什麼嗎?總結:除了可用比例尺表示把實際距離縮小畫在圖紙上,生活中還有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情況。

活動2:求比例尺

呈現例1,提問: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並交流分享。總結:根據比例尺的概念,得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先統一長度單位,再相比化簡。120km=12000000cm,2。4:12000000=1:5000000。

3.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帶領學生完成課本53頁做一做。

4.小結歸納,構建新知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為自己表現怎樣?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5.佈置作業,延伸課堂

必做題和選做題,寫出數學日記。

五、板書設計

數學說課 | 高頻篇目《比例尺》+教案+說課稿

03

說課稿件

比例尺

》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

下冊第四單元第6課時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面試小學數學的3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比例尺》。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6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比例的意義,比與分數關係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本節課從具體的例項出發,引導學生感受比例尺的意義,並逐步探究比例尺的求法。學習本節課的知識,為學生後續學習用比例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瞭解比例尺的兩種書寫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比例尺兩種形式之間的轉化以及求比例尺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聯絡日常生活,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瞭解比例尺的兩種書寫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本節課的難點為:學生對比例尺本質的理解。

二、說學情

奧蘇泊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因而在教學之始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抽象邏輯思維,並且已經逐漸具有觀察、比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運用程度還不夠。抽象概括能力不強。在授課中要根據學生的這些認知特點有所側重。

三、說教法

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發、喚醒和鼓舞。基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學重難點的分析以及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本節課我將採取主要以引導啟發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學生能夠體驗從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說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本節課在學法上我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力,透過分組談論、同桌之間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發現,歸納總結,此外我還講採取講練結合的的方法,讓學生內化所學的新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假設生活和教材之間的橋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總結新知識,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在上課伊始,我會在大螢幕出示一張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在繪製地圖的時候,如何將祖國的形狀繪製到一張小小的圖紙上,啟發學生髮現需要將實際距離縮小,此時我會講授在繪製地圖和平面圖時,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或擴大),再畫到圖紙上。這時就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比例尺。

這樣的匯入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探究做好了鋪墊。

2.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動1:比例尺的意義

學生產生探究慾望以後,我會講授講授比例尺的概念: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可以表示成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比例尺接下來繼續組織學生觀察此前出示的中國地圖,引導學生髮現比例尺1:100000000,同時啟發學生將它改寫成分數形式,進一步講解這就是數值比例尺。表示圖上1cm代表實際距離100000000cm。

接著再出示一幅北京地圖,讓學生找到它的比例尺,學生會發現這是一條線段,我會繼續引導學生觀察線段比例尺組成,順勢講解這條線段比例尺的意義:地圖上的1cm代表的實際距離是50km。

學生知道了比例尺的兩種形式以後,我會繼續丟擲問題:你能將這個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嗎?這個問題我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同桌交流,討論結束後學生代表回答,並規範學生的改寫過程: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此時我也會進行總結:線段比例尺和數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兩種基本形式,它們之間可以進行轉換。把線段比例尺轉換成數值比例尺只要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簡。

在此基礎上,我會繼續提問: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幾?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這個問題我會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啟發學生根據比例尺與分數的關係解決問題。學生交流後請小組代表回答,其他小組作為補充,學生可以得到結論:比例尺=1:5000000,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0000倍,反過來,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最後我也會進行總結:可以根據比例尺直接得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幾或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

在接觸較多的縮小比例尺後,我會繼續來講解放大比例尺,利用大螢幕出示零件圖,並提問:一幅零件圖紙的比例尺是2:1,你知道它表示什麼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仿照剛剛的過程,說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係,預設有學生說錯,我會及時訂正,學生會發現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2倍,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2,此時,我會進一步強調:在繪製比較精細的零件圖時,經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除了可用比例尺表示把實際距離縮小畫在圖紙上,生活中還有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情況。最後,大螢幕出示: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後項是1的形式。

活動2:求比例尺

經歷了以上探究,學生對比例尺的意義有了一定的把握,此時我會呈現例1,提問: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並交流分享。根據以上的經驗,可能有學生沒有進行單位換算而得出1:50,我會再次強調在計算比例尺時,要注意單位的統一。組織學生會先進行單位換算,得出最終結果:120km=12000000cm,2。4:12000000=1:5000000。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求比例尺的方法,並注意統一單位。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新授過程,在此過程中,透過兩個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於犯錯,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突破重點,解決難點。

3。

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知識的學習更在於內化,在本環節我讓學生完成課本53頁做一做的練習題,並提示學生求比例尺要注意單位的統一。

4.小結歸納,構建新知

在此環節,我會提出問題: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引導學生暢所欲談,從知識,方法,情感方面進行總結,同時老師補充完善。

5.佈置作業,延伸課堂

為了幫助學生好的消化知識,在本環節,我會佈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同時佈置開放性作業:將本節課所學知識整理成數學小日記。

六、

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現在呈現在黑板上的就是我的板書。這樣的板書一目瞭然,突出本節課重點。

數學說課 | 高頻篇目《比例尺》+教案+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