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讓“弱宋”國富兵強,雖有皇帝支援,卻也得罪了天下人!

十一世紀的宋王朝,宛如浩瀚大海中迷途的扁舟,整個王朝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西夏的出現,更是讓宋朝雪上加霜,在和西夏長達數年的對峙中,宋朝拼盡了全力,也掏空了基業。一個碩大的王朝,表面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早已是危急存亡之際,王安石變法,給垂危的宋朝打了一劑強心針,成功續命!

王安石變法讓“弱宋”國富兵強,雖有皇帝支援,卻也得罪了天下人!

相傳在北宋王朝,曾經有一隻修煉成精的獾子,當時這隻獾子精偷偷潛入了江南西路臨川縣的一戶官員家裡,沒過多久,這家的官太太,就生了一個孩子,孩子剛剛出生就大聲嚎哭,聲音極其洪亮。周圍的百姓,都將這個人稱之為妖人,而這個獾子精投胎的妖人,更是讓宋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面的這則傳說出自北宋典籍《鐵圍山叢談》,大家一定想不到,這個傳說的主人公就是我們熟知的王安石,南宋年間的那些豪門貴族們,對於王安石可以說是十分痛恨,張口閉口,我宋朝的祖宗基業都讓王安石給毀了。但是在歷史中,真正的王安石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改革家。北宋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不僅影響了歷史程序,對於北宋來說,也是絕境中最強的反擊。

年少的王安石常特立獨行,對於長期浸潤在陳腐的儒家文化裡的子弟們,對王安石的處事行為非常不理解。年少的王安石不修邊幅,當了宰相還是一副隨心所欲,邋里邋遢的模樣。但他聰明機警,過目不忘,從來不是墨守成規的人。《宋史》記載:“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因而各個行業和種類的書籍都有所涉獵,士農工商各類學問都學識淵博,並且王安石在文學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位列唐宋八大家。宋朝大名鼎鼎的大文學家蘇軾,也曾經抹黑過王安石,稱王安石為野狐精,聽起來頗有些氣急敗壞,而這些討厭王安石的人,也從來沒有否定過王安石本人的才華,這個人的確讓人又氣又恨。

王安石變法讓“弱宋”國富兵強,雖有皇帝支援,卻也得罪了天下人!

17歲的王安石就跟著父親來到了江陵,當時與他同年紀的都在刻苦讀書,以考取一個好功名。可偏王安石標新立異,別人都在吟詩弄月,王安石卻一頭扎進了田間地頭,跟著那些老農民學習種地施肥。21歲參加科舉考試,高中了的王安石並沒有跟別人一樣搶破頭皮,想要在京城做官,反而拿著家當跑到了邊遠的地區做官,這個行為讓不少人跌破眼鏡。而王安石到任以後,不僅沒嫌棄地方上邊生活清苦,還對工作態度認真端正。到任沒幾天,就四處跑去農村調查,曾經創下10天曾跑遍14個鄉鎮的強大記錄,要知道在古代可沒有什麼汽車,王安石靠著兩雙腿走遍了田間地頭。顯然王安石也沒白跑,那些窮鄉僻壤竟讓王安石治理的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北宋中後期,王朝全體上下都面臨著相當緊迫的統治危機,在軍事方面,當時的大宋王朝因為土地兼併相當嚴重,所以有不少的難民紛紛加入了軍隊,可就直接導致了宋朝發生冗兵現象。宋仁宗時期,宋朝軍隊人數已經突破了120萬人,這在古代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軍隊支出,但對當時的宋朝來說,完全供大於求,然而這120萬人的軍隊,面對著整體人口只有300萬的西夏,依舊被打得潰不成軍。

在行政方面,宋朝的貪汙腐敗現象其實不是多麼的嚴重,但是在宋朝冗官現象卻非常嚴重,一個職位甚至出現了多名官員,一遇到事情就互相推諉,導致宋朝的行政效率非常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當時宋朝的皇帝實行了恩蔭制,為了平衡文官的權力,所以才出現了這種制度,每一個職位上的官員都不會掌握絕對的權力,雖然保證了皇權,但是對於行政效率來說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王安石變法讓“弱宋”國富兵強,雖有皇帝支援,卻也得罪了天下人!

在財政方面,巨大的軍費開支和官員開支,早已讓宋朝不堪重負,再加上土地兼併現象嚴重,許多地方上的地主官僚隱瞞土地數目,逃避賦稅,導致國家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軍事、行政和財政三座大山,活活壓垮了宋朝的根基。就在這個時候,宋神宗出現,宋神宗登基以後,立馬就發現了宋朝極弱極貧的本質原因,之後任命王安石為相,並且授予了王安石極大的權力,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終於拉開了序幕,宋朝也開始了這場偉大的自救運動。

公元1069年王安石變法的第1條改革內容推出,那就是青苗法的實行。具體內容《宋史》載:“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其實這個政策也是實地考究後做出的,每到災年,宋朝政府也無力賑災,農民為了能夠活下去,只能向地主土豪,借高利貸來渡過災年。可是在第2年,卻又無力償還利息,只能將自己的土地賣給這些地主,失去土地的農民,只能變成難民四處流竄。而實施青苗法以後,不僅透過農民的利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而且有比較正規的貸款方式,代替了高利貸,也防止了農民出現破產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併。

在軍事方面,王安石實行了保甲法。宋神宗統治時期,宋朝主要還是募兵制,但是王安石認為,募兵制並不適合當時的宋朝,還會消耗國家大量的財政資源,於是就實行了保甲法。保甲法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作是民兵制度,對一些條件比較好的農民,在農閒的時候集中起來,接受軍事訓練,農忙的時候就重新迴歸田間地頭。這項法律直接降低了宋朝在軍費方面的開支,而且因為這些民兵都是在當地訓練,所以為了保家衛國,士氣都非常的高漲。

王安石變法讓“弱宋”國富兵強,雖有皇帝支援,卻也得罪了天下人!

在財政上王安石還實行了募役法。在募役法中規定,除了等級最低的兩個階級以外,其餘的人都要以現金納稅,來供養差役,這麼做有效的免除了勞役賦稅的富裕階層合法徵稅。王安石變法中,王安石還核實稅負,丈量土地,鼓勵商業發展,在當時的宋朝民間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當時的宋神宗也是非常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可最後王安石變法還是走向了失敗。雖然得到了君王的支援,但王安石變法,其實得罪了天下士族的利益,尤其是在朝中的官僚集團,對於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千夫所指。

就像前面所說的青苗法,貸款由個人變為了國家,那麼這些地主官僚就無法依靠高利貸發一筆國難財,土地兼併也得到了遏制。這些在朝中為官的官員,在老家也屬於地主豪強,所以說王安石這麼做,直接觸動了官僚集團的利益。當時官僚集團反對青苗法的理由,自然不可能如此直接,而是對外宣稱王安石的青苗法,讓國家成為了唯利是圖的小人,國家透過貸款向農民收取利息一點也不仁愛。但在當時如果國家不提供貸款,那麼這些農民只能被地主迫害,一到災年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王安石變法中的各級官員,想盡一切辦法盤剝農民的利益,本來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才實行的王安石變法,最後卻讓百姓的負擔更加沉重。王安石變法宛如曇花一現般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雖然在一定時期給宋朝帶來了興起,讓若宋變得國富兵強,但最後還是走向了失敗。王安石變法失敗,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因為觸動了官僚貴族階級的利益,這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所有改革最大的矛盾點。上可追溯到秦國商鞅改革,下可觸及到辛亥革命百日維新,哪一項改革都是為了民族振興,但最後都是以失敗收場。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哪怕是王安石,最終還是沒能拯救大宋王朝。

【參考文獻】

《宋史》《鐵圍山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