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岡國際馬拉松落幕,精英賽事告別馬拉松歷史舞臺

已經進行了75屆的福岡國際馬拉松今天走上了終點。過了今天,在12月的第一個週末,不會再有選手透過平和臺陸上競技場內的終點了。

福岡國際馬拉松落幕,精英賽事告別馬拉松歷史舞臺

今年對於馬拉松這項體育比賽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國內賽事繼續遭遇停擺,難言希望在何方,國外賽事陸續恢復,人們紛紛回到街頭去奔跑。

在日本,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舉辦,兩項專門為精英跑者舉辦的賽事琵琶湖馬拉松和福岡國際馬拉松在年初和年尾,紛紛迎來了自己的終點線。

曾經四次在福岡奪冠的日本田協副主席瀨古利彥在賽前說:“我很孤獨,我的歷史似乎過去了。”

福岡國際馬拉松落幕,精英賽事告別馬拉松歷史舞臺

福岡國家馬拉松誕生於1947年,第一屆賽事由日本馬拉松之父金慄四三舉辦,當時賽事的責任是戰後復甦的基石。賽事舉辦者們想要用馬拉松來激勵人們,從戰爭的創傷中走出來。

那會兒的選手雖然不是職業的,但在金慄四三的號召下,也是各顯其能,盡力發揮自己的全部實力。首屆賽事冠軍就是來自於福岡當地的一名礦工古賀新三。

日本彼時尚沒有走出戰後饑荒時代,賽事提供給的食物券還不能遍及每一名選手。來自於農村的選手還會自帶大米前來參賽,惹得城市裡的選手一陣羨慕。

但即使如此,福岡的賽事仍舊堅持下來了。由於首屆賽事定下的目標是為奧運會選拔人才,參賽門檻也就與普通無緣了。

以2019年賽事舉例,福岡國際馬拉松的參賽要求是在2017年12月1日以後全馬成績在2小時27分以內(或30公里成績在1小時35分以內或半馬成績在1小時5分以內)的選手是A類選手,B類選手則是全馬成績在2小時35分以內(或30公里成績在1小時45分以內或半馬在1小時10分以內)。

要知道,即便是這樣,這也是2004年才開始實行的B類選手參賽制度,這個成績也不是普通人能夠輕易達到的。

福岡國際馬拉松落幕,精英賽事告別馬拉松歷史舞臺

曲高自然和寡,福岡國際馬拉松的規模一直都是幾百人級別。要知道,日本人是非常愛參加馬拉松的,也是一個全民熱愛跑步的國家,但能夠摸到福岡門檻的依然是少數。

規模所限也導致了賽事招商變得困難,這也是賽事終結的一大原因。奉行精英主義的賽事組委會,越來越難以負擔辦賽成本。

哪怕這個成本在其他賽事看來,也不算很高,因為福岡國際馬拉松沒有向選手開出獎金,省了一筆費用。

惡性迴圈的是沒有獎金的賽事吸引不了世界優秀的跑者前來參與,也就更加沒有收視率,贊助也就更少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驛傳的影響讓國內高水平選手也將福岡從賽事表中剔除。

每年的12月是日本的驛傳賽季。1月1日舉辦的日本實業團驛傳是職業選手最大的賽事。企業的驛傳隊的最大目標是在這個賽事中取得好成績,為企業贏得榮譽。

因此,這些選手們也不敢在此之前參與馬拉松賽事,以增加受傷的風險。

福岡國際馬拉松落幕,精英賽事告別馬拉松歷史舞臺

主打精英的福岡國際馬拉松已然離開,但從這項賽事走出的選手見證了日本馬拉松從弱到強的崛起過程。當年金慄四三創辦賽事的目標,振興日本馬拉松,已然實現。以今天賽事來說,就有四名選手達到了奧運參賽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