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

(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華夏民族由極盛直至腐敗被排除到政治中心之外,其中紛雜,上至君王,下至走卒,難以篇幅所能道完。

【“明朝”那些事兒】僅僅帶領大家小小地瞭解一下明制服飾的部分魅力!

明代服飾集漢、唐、明三代服飾特色,進一步強化了“十字形”的平面結構,袍、衣、襖均為整幅料子對合,成“一剪法”。由出土文物可見,儘管明出現了下襬開衩加縫補角、下裳褶襉等形制上的改良,但是其基本結構依舊繼承唐、宋。

鑑於經常有同學問起形制和版型的事情,在這裡我們先做一下區分。形制是指歷史上曾經出現的結構,只分對錯。最嚴謹的形制參考普遍被認為是出土文物,

所以朝代墓的發掘和各府藏文物的展出常常是同袍們最關注的事

。而版型則是在對的形制的前提下,依據放量和剪裁方式而變動的成衣樣式,版型沒有對錯,只分好壞,雖然不能說一個差的版型是錯誤的但其上身效果往往視覺效果不美觀,合身度也待商榷。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接下來我們就將對明形制的漢服做簡單的介紹,鑑於篇幅不宜過長,本篇將會著重介紹明女子日常便服。明女子基本穿搭層次原則上是長衣配長外套,短衣配短外套,過膝則為長。上衣,第一層為汗衫,然後是衫或襖(“單衣為衫,夾衣為襖”),最後就是披風或比甲。下著第一層則是褌,第二層是袴,最後就是裙。

明白了基本穿搭後,具體服飾形制以及相關的歷史墓穴知識將開始呈現給大家!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明代襖衫主要分為大襟與對襟,領則主要分為直領、圓領與豎領(又稱立領),方領數量比較少,琵琶袖為明製衣服中常見袖型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女子搭配於明初,多為直領對襟衫/襖加馬面裙的搭配,外搭比甲,披襖,披風等。明初文物中比較有特點的比如這套永樂年間的錢氏墓出土的窄裙門素紗馬面裙及明制對穿交等。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明中期則是直領大襟短衫/襖加馬面裙。明嘉靖年間,開始圓領衫/襖搭配馬面裙。長襖通裁開衩,腋下沒有闢積。圓領袍長度應當垂到足面,不露/微露裙襴。嘉靖初期直領大襟衫/襖加馬面裙,其中衣衫逐漸變大,流行大袖,袖型則偏圓。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明暗綠地織金紗雲肩翔鳳短衫 《濟寧文物珍品》文物出版社)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圓領大襟短襖)

萬曆年間,出現豎領長衫/襖搭配馬面裙,至崇禎,長衫/襖外搭披風開始流行。披風在明代是女子便服,直至清才禮服化,但仍以通袖回肘為佳。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明暗雲紋白羅長衫 立領 山東博物館《孔府舊藏服飾》圖冊)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孔府花鳥紋披風直領對襟)

之後,則有比甲、披襖出現。比甲或稱背心,可為圓領、方領、直領、對襟,無袖或短袖,衣身兩側開衩。披襖,可為圓領、方領、直領、對襟,上衣兩側開衩,為冬季禦寒衣物。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馬面裙為兩片裙身分離、群頭共腰的結構,目前認為其來源於宋代兩片裙。其中以織或者繡表現出的則稱為“襴裙”。馬面裙的褶分為喇叭褶(梯形褶)和平行褶,喇叭褶多數搭配寬裙門,平行褶則搭配窄裙門,不過,這也不是一定的規則,僅僅是通常情況,文物中也有例外。目前出土文物中裙門最窄的是錢樟夫婦墓中的百褶馬面裙,裙門僅有五公分。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可能有同學會對馬面的名稱產生興趣,這個名字並非牛頭馬面的馬面,而是來源於一種叫馬面/臺城的建築結構,是中國古代城牆體系中一種防禦結構,或因馬面裙的結構很像建築馬面結構中,突出城牆外的矩形墩臺設計。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一文秒懂“明朝”那些漢服

除此之外,還有明滿褶裙,即兩片裙身分離,裙頭共腰,每片裙片打滿褶子的一種裙。如下圖中所示的定陵墓黃素絹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