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西漢司馬遷在寫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時,不僅給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作傳,而且還專門寫了一篇《貨殖列傳》,給歷史上那一些出色的大商人作傳,認為社會的發展不僅僅需要物資的產出,而且也需要貨物的流通與交換,也就是說商人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

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這在中國古代其實是很罕見的一種思想,商人在中國誕生的時間很早,夏朝之後的商朝之所以如此定名,就是因為他們善於經商所以被稱為商人,商人所創造的王朝就是商朝。不過在公元前356年開啟的“商鞅變法”中,商鞅開始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並且被隨後的朝代所借鑑,一直沿用到清朝。

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所以商鞅變法之後中國的商人地位開始變低,而著名的商人數量也大為減少,不過中國歷史那麼悠久,畢竟還是有一些很出色的大商人,先秦時期有呂不韋,而在重農抑商推行之後還出現了一個沈萬三,但是這兩人雖然獲得了很多的財富與聲名,下場卻不是很好,遠遠比不上被公認為古代最智慧商人的范蠡。

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呂不韋雖然透過投資秦國質子異人,而成為了秦國大名鼎鼎的丞相,完成了從手握金錢的商人到手握權力的政治家的華麗躍升,但是最後卻因為捲入叛亂事件而全家都被流放。沈萬三本身是透過勤苦工作起家,在積累本金以後開始經商成為鉅富,但卻因為放言給皇帝犒賞軍隊而被流放。

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呂不韋與沈萬三都顯然犯了與權力走得太近的錯誤,而范蠡則不然,儘管范蠡本身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與文種一起幫助勾踐復國,並且滅掉了吳國,但是在功成名就以後卻並沒有戀棧權位,而是急流勇退離開了“可共患難,卻不可共富貴”的勾踐。

中國古代最智慧商人,既非沈萬三,也非呂不韋,而是散盡家財的他

獨自一人飄然遠行,泛舟於五胡之上,這個時候的范蠡已經主動放棄了自己奮鬥得來的權勢,也散盡了所有的家財。不過他還具備有那機敏智慧的頭腦,於是他開始在商業領域取得自己的聲名,首先他是在齊國帶領著鄉人耕種與貿易而成為鉅富,但在齊王聽說以後就將家財都分給鄉人遠走陶並且又一次致富,不過在天下大旱的時候又一次散盡家財救濟災民,所以人稱“陶朱公”。

范蠡後來在公元前448年以88歲的高齡善終,他本人也被後世商人尊為祖師,尊稱其為“商聖”,司馬遷評價他為“范蠡三遷皆有榮名, 名垂後世,臣主若此, 欲毋顯得乎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可以說是智慧商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