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前言

趙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其實它的國祚還是比較短的,相比較於楚、齊、秦等傳統強國,有著根深蒂固的勢力基礎來說,趙國只算是一個新興國家。

公元前376年爆發的三家分晉事件,在當時產生了極為轟動性的影響,也是在此事件之後,老牌國家晉國走向了覆滅。

晉國的龐大的勢力範圍,被新興的韓、趙、魏三家士大夫所瓜分,而這也被認為是春秋時期結束,戰國七雄並立局面的開端標誌。

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三家分晉之後,三家的實力都有著快速提升

的確,三家分晉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這不僅僅是春秋、戰國兩個時代的分界點,同時也是當時士大夫勢力不斷走向壯大,傳統的世卿世祿制度,不斷走向瓦解和崩塌的重要標誌。

晉國一分為三,雖然沒有根本性地改變諸侯國相互征戰,企圖稱霸的局面,但是這三個國家的出現,卻對此後戰國局勢的發展和變化,起到了重要影響作用。

韓、趙、魏三國出現於歷史舞臺,雖然由於其為新興國家,而沒有受到其他老牌諸侯國的關注。

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但是在此後的局勢發展中,我們可以鮮明地發現趙國和魏國的綜合國力,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提升,並且其對周邊的局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如此一來,憑藉著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力量的快速提升,趙國和魏國在七國並立時期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韓、趙、魏三國的地位,在戰國時期變革更加重要

這就使得在戰國時期的一段時間內,這種諸侯國並立的局面出現了一種均衡態勢,這也是為什麼合縱連橫戰術,在此時大放異彩的重要原因。

因為在這種比較安靜、均衡的群雄並立局勢之下,彼此之間誰也不可能吃掉誰,可是一旦哪一個諸侯國強大起來,甚至有了吞併其他諸侯國的決心和行為,那麼合縱家們必然就開始起遊說戰略,組織起合縱連橫盟軍體系,用來對抗那一強大國家。

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前面說了那麼多戰國的局勢,筆者的用意就是想突出韓、趙、魏三國,在戰國此後局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雖然韓國的存在感比較低,但是在多次的合縱連橫當中,我們會經常看到韓國的身影,因此其能夠對戰國局勢的發展起到間接作用。

而像趙國、魏國這樣的強國,在瓜分晉國之初,就已經繼承了晉國最為富庶的地方,因此兩國雖然是新興國家,但是其綜合國力絲毫不遜於秦、齊國。

魏國甚至在李悝變法主持下,透過對政治、經濟以及軍事體系的全面改革,迅速成長為了戰國的一代霸主,其變法運動也成為了戰國時期諸國的典範。

趙國雖然發展速度沒有魏國那麼變態,但是其卻屬於後來居上的角色,魏國儘管在前期咄咄逼人,但是在經過幾次爭霸戰爭,特別是在與齊國的交戰中頻頻落敗之後,魏國大大國風範盡失,開始淪為了第二梯度諸侯國。

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趙國的崛起之路並不安穩,都城都換過三次

趙國則在文臣武將層出不窮的情況下,開始後來居上成為了在東部地區,能夠與齊國並立的國家。

不過這並不是說明兩國就要爆發戰爭,相反趙國與齊國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二者還有一定的軍政同盟色彩。

如此一來趙國能夠利用自身以及周邊盟友的加持,由此成為了戰國時期能夠同秦國、齊國並立的重要角色,並在戰國後期成為秦國的重要對手之一。

然而趙國的崛起之路卻非常之艱辛,艱辛的重要表現之一,便是其自晉國趙家士大夫崛起之時,便開始不斷變換根據地。

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直到趙國最後選擇定都邯鄲之後,這才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算上邯鄲的話,趙國一共換了三個都城。

評價:歷經內戰困擾的趙國,最終定都邯鄲

自從趙家在晉國開始崛起之後,其統治中心和勢力範圍就在變化當中,直至趙國選擇定都邯鄲,一切才算安穩下來。

而邯鄲也在此後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具歷史文化底蘊之一的城市。

即便到了今天,我們也知道邯鄲作為千年古城,其城市名稱一直自古沿用至今,這是非常難得的。

從“三家分晉”到“趙國遷都”,想在群雄並立的戰國生存有多難?

而當初趙國從代北到中牟,再從中牟到邯鄲,這歷次遷都行動,實際上充分表現出了趙國在內政和外交上,複雜局勢的變化。

的確,趙國這種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尖銳,特別是在王位更替之時出現的政變,對於趙國來說非常具有衝擊力。

為此內亂的頻發是催促趙國統治者,不斷更換都城的重要原因,此外隨著韓趙魏的並立,趙國面對魏國的步步緊逼,不得不放棄了南下戰略,只得向北發展,定都邯鄲。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