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

嘉峪關

,位於嘉裕山下,這是明代長城西部終點的最後一道邊關。

這裡是河西走廊最狹窄的地方。

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

它背後是狹窄的山谷,前面是南北山勢逐漸敞開的喇叭口。

不消說,利用有利的地形,在這裡修築關口最省勁,防衛也最嚴密,比處在喇叭口的玉門關和陽關的位置好得多。

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

嘉峪關的設計非常巧妙。它有一座內城和一座外城。內城的東西兩側長著兩隻“耳朵”,這是特殊的甕城。城套城、關疊關,結構極為複雜。內城周長640米,高11。7米,面積25000多平方米,容納千軍萬馬也綽綽有餘。

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

東西兩個關門上,高高聳起一座飛閣凌空的城樓,號稱“天樓”,人在城上可以遠眺周圍的動靜。它不僅非常雄偉壯觀,是古代建築傑作也是獨具特色的瞭望臺和指揮所,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價值。加上四面的角樓,像許多隻警惕的眼睛,時刻注視的四面八方,更是一座攻不可破的城堡。

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

僅僅這座關城還不夠,如果敵人從旁邊包抄過去怎麼辦?古人乾脆修造了兩道長城似的邊牆,連線著南面的祁連山和北面的馬鬃山,把整個走廊完全堵死,敵人插翅也別想飛過去。

特別有趣的是,面對正前方的城牆上,整整齊齊排列著一些大約半米深的窟窿。到這來遊玩的人們不明白:這有什麼用處?是不是士兵藏身的“貓耳洞”?不,這些窟窿太小了,古時身材魁梧的軍漢連腿也伸不進去,怎麼能藏一個大活人呢?

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

原來這是燈槽。嘉峪關面對茫茫戈壁灘,風特別大。把燈放裡面,就不會吹滅了。有了長明不滅的燈火,就可以防備敵人夜間偷襲。

嘉峪關的設計十分精密,傳說當它完工時,只剩下一塊磚,可見工程計算的多麼周密精確。

明代以前,長城的最西頭是臨近羅布泊的玉門關和陽關。明代的嘉峪關接過了傳遞的歷史接力棒,屹立在明代長城的終點,像一塊永不磨滅的邊塞城堡紀念碑。

河西走廊最西頭,萬里長城西大門——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