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交易系統為何經常無效

目前純交易來看,比較通用的交易系統有均線交易系統,K線交易系統,成交量交易系統,MACD交易系統;每一個都能單獨使用,也可混合共振提高勝率。

很多高上大的各種花哨的圖形,指標,99%都是基於這些基本的量價來做擴充套件與延伸。

這些系統其實本身能做資料的指示,系統自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技術圖形這麼受普通人歡迎,因為這個東西比看財務報表的資料要來得簡單、直接,有刺激性。而不能參透財報裡面的秘密的人,對這些蒼白的數字是毫無興趣可言。遠沒有一個漲停來得刺激。

常用的交易系統為何經常無效

另外問題也出在這些系統入門檻低,誰都一看就會,好像是神技。尤其是在一開始使用賺到漲停,會以為真的找到股市秘碼。須不知,一開始就賺錢,反而不是好事情,而是你陷入深淵的開始,如果一開始虧損,反而對長期來說會更好。

常用的交易系統為何經常無效

但是一旦真正實踐,一試就廢。基本無效,甚至會反向作用。

這不僅是人性的問題,而且也是系統本身設計就是基於機率統計來做,是不可保證100%的機率。所以如果有人拿這些當做神技本身就是認知的錯誤理解。

如果不能即時認知到這些東西的長處與弱處,只會在錯誤的路上越陷越深。開始會懷疑係統不夠好,再花大量時間,甚至金錢去找更好的系統。更好的人來帶著做。

最後,效果並不會有多大改善,甚至會懷疑自己不適合交易,淘汰出局。

像西方國家著名的海龜交易法則、綿羊法則、國內的纏論、寧波打板戰法、坐莊、主力、市值管理等雖然曾經輝煌,但其實都是已經淘汰的股票投資方法,都是非市場化的東西。長期來看最終不容易走長久。從最近監管處罰就看得出來。

而從近2年的監管、視窗指導來看都一致指向新興優質產業發展,長期穩定價值行業,以及週期性行業。

另外,從西方金融發展史來看,最終都是走向了長期的價投,穩定的產業預期差投研,行業的週期論。不只是未來,最近3年 主流的投資思想就明顯已經是專業投資者引領的市場,散戶基金化,基金經理趨於價值投資化。最終都是指向價值投資。

如果真要使用交易系統,也必須要加上財務分析這塊,所有基於交易的投資之前,加持上財務的支援, 才會增加安全墊,相對更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