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在“知X”上搜索關鍵詞“自信”,簡單的兩個字竟然產生了17032個問題,關注人數高達46576人!

這是一個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如果把所有關於自信問題的回答都看完,我們能否變得自信一些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可自信來自於哪裡呢?

自信,是人類一種正面的情緒,它來源於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天秤——預期和現實。

當一個人達到或超出既定的目標,自信這種情緒就會隨之出現。

有沒有任何情況下都很自信的人呢?

同樣,有沒有任何情況下都很自卑的人呢?

答案是NO!

可能會有人質疑:我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啊,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的。

你確定這是有效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

那假如你只會開車,讓你現在馬上開一架飛機,你還自信嗎?

換成自卑,你可能會說,我就是一個很自卑的人啊,做什麼事都不成功的。

你確定你任何時候都自卑嗎?

那你回家自信嗎?吃飯自信嗎?

所以說,

缺少情景談論自信就是在耍流氓!都是bullshit!

那麼今天,鰻魚要和你們探討的是:

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職場自信?

01 設定合理的期望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何為合理的期望值?

可以理解為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目標。

一個人有夢想沒有錯,錯就錯在你的夢想遠在天際,而你卻期望“一步登天”。

期望過高極容易產生挫敗感,當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烏雲籠罩著你,自信的陽光就永遠照射不進來了。

梁啟超說過:“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

“一步登天”的願望只存在於童話世界,成年人的世界裡只有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比如說,剛進入職場,雖然你的學歷背景好、學習能力也不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年內晉升部門經理的目標還是過高了。

可總有些人對自己的期望很高,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大抵也是如此吧。

02 認清自己能力圈的邊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什麼是能力圈?

能力圈

就是你對某個領域非常瞭解,這個領域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幾乎都知道,你處理起圈裡的事情很有自信,你就是這個圈子的專家。

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說,“我並不是一個天才。但在某些方面相當聰明,我就一直專注於這些方面。’這就是關鍵所在。”

幾個主持人問鞏俐:“你做演員這麼成功,有沒有考慮當導演、製片或者設計師?”

鞏俐每次都給予同樣的回答:“我這輩子只會演戲,其他的事我不會做,也做不好,而且一輩子能將演戲這一件事做好就很不容易。”

“人貴有自知之明”

,但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清楚自己能力圈的邊界,所以頻頻陷入下面的這些

誤區

1、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

2、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錯過一次次機會;

3、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造成一次次損失。

那你會想問,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呢?

回顧過去,總有一些事情你做起來是得心應手的,找出來,然後不斷進行鑽研、總結、輸出,死磕這個領域裡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說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可以藉助職業性格測試,嘗試去從事測試報告建議的工作,尋找自己的優勢專案。

03 持之以恆地練習

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滴水穿石、終成正果”。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

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寫出《明朝那些事兒》的當年明月,5歲時開始看歷史,《上下五千年》他11歲之前讀了7遍,11歲後開始看《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然後是《明實錄》、《清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鑑》、《明匯典》和《綱目三編》。

他陸陸續續看了15年,大概總共看了6000多萬字的史料,每天都要學習兩小時。

把這幾個時間數字相乘,15年乘2小時再乘以360天,等於10800個小時。

04 積累自信的感覺

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你“自信”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開篇說到,

自信本質上是一種情緒,正面的情緒是可以培養和累積的。

在工作中設定大大小小的目標,每達到一個目標都可以給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勵,記住那個感覺。

然而,鰻魚接觸了很多自卑的案主,他們都無一例外是“外部參考”的處事模式,即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很需要別人的肯定。

我想說的是,

人連自己都不懂得肯定和鼓勵,還顧得上向別人“施捨”一些讚美嗎?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身邊的人來了又去,只有你才是自己最忠實的粉絲,為什麼要吝嗇多給自己一些肯定和支援呢?

自我激勵猶如人生的發動機,你自己是完全有強大的動力的。

自信的感覺一天一天地在心中生根、發芽,終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那就是你最堅不可摧的“自信心”。

還有什麼職場話題想和鰻魚聊聊的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