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也能玩轉新零售的招式,你知道嗎?

習慣了坐等生意上門是實體店的典型思維,而新零售則是主動出擊。線下流量大面積被移動網際網路截流的環境下,守株待兔的實體店無疑就是坐以待斃,身陷重圍四面楚歌的形勢下主動出擊才能夠走出困境。

實體店做新零售,店面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店面。新零售時代不是說你開在路邊的一個店鋪才算店面,你的店員、店長的朋友圈,微博、抖音、官網、微信公眾號、小程式等對外開放的介面都是店面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店面變成了一個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存在的一個銷售渠道,一個交易的承載體。

實體店如何做新零售?

我們把線下客戶引流到微信、社交平臺上,再引導到社群裡。線上對客戶進行管理,用社群的方式,將互動場景、交易場景延伸,將店面的客流透過線上社群留住,形成粘性,建立強社交關係,再透過運營達成多次成交。

實體店也能玩轉新零售的招式,你知道嗎?

實體店是先成交再社交,新零售是先互動後成交。兩者的銷售、成交場景有很大的差異,似乎不能共存,實體店做新零售要從社交著手會更合適,為什麼這麼說,實體店做社交就是將成交達成的社交關係實現多次成交,讓關係有情有趣更有錢!

比如說樓下的雜貨鋪,這個雜貨鋪能做新零售嗎?完全可以,顧客在店面支付的時候,說一句“你要是哪天不方便的話,我們可以送貨上門”,讓大家加他的微信。

透過門店這種自然的客流,把附近的人全部聚集到微訊號上,再將他們拉到一個群裡面去,玩社群。因為實體店有個好處,它能夠打通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網路。因為實體店是依託於具體位置的一個地點,能夠輻射到周邊常住使用者,使用者有共同的生活場景。比如同住一個小區,小孩去同一個幼兒園,經常去同一個健身房,在同一個菜市場買菜等等。

我們以實體店為中心,以這個店鋪老闆為中心,就建個群,這個群一定是一個以生活互助為主的群。假設這個小賣部是在廣場,店主建個群,群成員基本都是在廣場附近上班的,大家就會互動聊天,互通有無。比如說,幼兒園這學期的名額就剩幾個了,群裡有人通知大家家裡有適齡孩子的早點去報名;比如說附近一個老中醫推拿很好,有人推薦給肩背不舒服的人。就像前兩天剛過去的“山竹”颱風,大家一定看到一些群裡提醒大家記得關緊門窗、備點乾料水等,群裡多一些這樣的人就會不斷熱絡起來,而這正是傳統的物業的短板。

聚集在附近的人,在互相保障彼此隱私的前提下,一定有在生活上對周邊的資訊進行一些互通有無的溝通需求。這種需求是永遠存在的,也是最好的切入點。附近的藥店、美容會所、鞋店、服裝專賣店、兒童遊樂園、美妝門店等,甚至菜市的檔口也可以做這件事情。

你要做的就是樹立自己的個人IP,打造誠實可靠樂於助人的好店主現象。比如說,幫助附近居民在群裡擴散訊息找丟失的物品,及時通知群友小區治安及環境存在的問題讓大家注意,幫忙代收快遞臨時寄存東西等。久而久之群就會變得有溫度,群成員聯絡也會越來越緊密,類似燒烤這樣的需求是可以衍生出很多營銷點的。社交無處不在,這些需求在溝通互動中被不斷激發、碰撞出來。關係打通了,信任建立了,接下來才有可能承載更多的東西。

把人彙集起來,需求自然會被激發,我們就可以做像是拼團、砍價的活動,推薦熱賣產品。假設一個場景,比如說我是樓下小賣部店主,將社群裡面大概幾百戶人家都聚攏在群裡,晚上在群裡問一句有誰要吃燒烤啊,再發一些誘人的燒烤照片或烤制影片。告訴大家現烤牛肉串有買有送,十塊錢三串,下單立馬送上樓。

再比如說店主群裡喊一句:附近某家店小龍蝦很好吃,拼團就可以6折購買,大家有誰要的話,趕緊下單,還能送貨上門。肯定會有人心動,特別是現在上班族都沒有時間做飯,偶爾吃一頓好的價格還不高,也就會跟風買了。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比如說國慶做特價、拼團,達到一定人數就給相應的折扣,促使大家相互推薦和跟風,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

本身都是相識,群友之間就會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信任,還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在勾起慾望之後自然就會找店主買買買了。

這樣的話生意就會源源不斷的來了,在實體店,特別是小區周邊的店,居民聚集區附近的門店,是很容易做起來的。因為它所擷取的客流,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即時性需求,通常是一些生活用品,選擇就近購買,比如說家裡今天缺瓶醬油,要用才去買;還有一種就是激發性的需求,比如路過水果攤,看到有人在排隊買草莓,覺得新鮮味道好就買了。

連鎖門店如何做新零售?我們可以看很多商業實體,特別是shopping mall,裡面一半以上是必須到店服務的,比如說到店做SPA、到店喝咖啡,飯店餐飲這型別是最多的。兒童遊樂園、看電影、電子遊戲機室、做美甲……目的就是把大量的人流聚集起來,將人們的餐飲、娛樂購物等需求不斷被激發出來。所以,類似萬達這種shopping mall就會攔截掉周邊居民對其他實體店的需求。

商業中心人流量大,居民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出行,帶著老人小孩去娛樂消費。這就必然導致那些居民區附近的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大量的需求被這些shopping mall攔截。傳統意義上的連鎖門店現在的生意越來越差,難道只能寄希望於入駐shopping mall這種商業中心嗎?要知道收的費用也是大頭,這個時候連鎖門店就必須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了,不能守株待兔坐以待斃。

團隊運作,多元化經營,提供增值服務。實體連鎖門店做社交電商可以增加對系統、技術、工具、社群的一些運用。有條件就搞一個專門的部門:技術上開發小程式、商城等,搞拼團、秒殺的玩法,或者利用現成的點點客提供的完整模板,利用小程式等工具裂變;運營上設立多個微訊號,打造朋友圈,運作髮圈內容,做一系列的產品設計和活動策劃。部門運作之後,將店面的人流導到線上。做傳統實體連鎖零售的,類似於錢大媽,開在居民區附近,如果做成社群,賣一些相關生活剛需用品,定期搞一些秒殺、團購。相比實體店店面宣傳而言,建個群做營銷就很方便了,且更直達使用者。然後告知群友線上購買支援送貨上門。

當週邊只有你家可以線上購買負責配送,它的魅力就發揮出來了,無論客戶到不到店都能購買且免去拎東西的煩惱,你的店自然會被使用者推薦和持續購買。然後除了賣店鋪有的東西之外,你還可以賣一些關聯性比較強的產品。比如說日本陶瓷刀非常不錯,錢大媽搞個秒殺/搭配購買活動,限量賣,必然會有不錯的銷量。活動搞兩回再徵集意見問問大家最近有什麼需求,讓使用者參與進來,就能激發更多的需求。

實體店也能玩轉新零售的招式,你知道嗎?

那如何更深層次的激發需求,啟用使用者積極性,激發團隊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推薦者得利。推薦有獎,推薦返紅包,推薦送新品等等。特別是店員,通過後臺繫結他們的工號和推薦碼,只要是他推薦進來的使用者所產生的銷售利潤裡面,分一部分給他。如果他離職就沒有這部分收入了,這樣還間接解決了店面人員流失的問題,當店員客戶積累了很多會員的時候,他拉進來的客源,在源源不斷的幫他貢獻提成,他不敢隨便跳槽了。

實體店也能玩轉新零售的招式,你知道嗎?

社交最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去聊天?社交賣貨不難,但是跟使用者互動這個就很難。如果說沒有實體店面,憑空去跟使用者去社交,難度較高。因為很多人面對面聊天的時候侃侃而談,在線上跟陌生人反而不知道要怎麼開口。而基於這種線下門店的社群因為彼此都打過照面甚至熟識,線上交流也就無壓力了。

實體店也能玩轉新零售的招式,你知道嗎?

最重要是什麼呢,就是,裂變會更加容易了,因為今天有像小程式這樣的工具,能夠很好地實現使用者追蹤、資料追蹤、產品追蹤。讓實體店的服務可以更加便捷,變得更加透明、立體。服務使用者的時候使用者會覺得很放心,也覺得很便捷,很安全。

實體店也能玩轉新零售的招式,你知道嗎?

新零售的紅利不應該只是類似微商那樣簡單粗暴的大批次壓貨和大額收款不顧代理死活,落地於使用者生活周邊的實體店也可以藉助社交的方式來管理客戶,成交客戶,維繫客戶,實現經營範圍的擴大,提高店面經營效率,提高實體店的活力,這就是新零售的魅力所在,當然前提是要拓寬經營思維!

每天分享一篇新零售乾貨,風雨不改只為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