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經典故事告訴你,有時候大資料也會騙人的

大資料越來越火,未來也是大資料的天下,企業家需要資料思維,‍‍企業管理決策也普遍依賴資料分析,‍‍但是資料這個東西看起來挺好,‍‍有時候也會誤導我們,‍‍一旦分析資料的方式出了問題,資料就可能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欺騙,‍‍那麼資料到底是如何騙人的呢?‍‍

二戰時期有個經典故事叫做《消失的彈孔》,‍‍,‍‍二戰期間,美軍派出的作戰飛機返航的時候總是傷痕累累佈滿彈孔,‍‍為了保護自己的飛機不被敵軍擊落,‍‍美軍就打算給飛機加一層盔甲,但是這裡呢有個矛盾,‍‍如果盔甲覆蓋不足,就可能導致飛機的防禦不足,‍‍如果盔甲過多,那飛機又會太重,影響了飛機的機動性,‍‍這可怎麼辦呢?

二戰時期經典故事告訴你,有時候大資料也會騙人的

‍‍透過對飛機身上的彈孔進行統計分析,‍‍科學家發現,‍‍機翼和機身上的彈孔比較多,‍‍看起來應該對這兩個地方加裝盔甲重點保護,‍‍可是,‍‍一個名叫瓦爾德的數學家,卻提出了和所有人不一樣的看法,‍‍他說,‍‍飛機上最應該加防護的,‍‍不是機翼和機身,‍‍恰恰是彈孔最少的引擎,‍‍因為軍方統計的只是返航的飛機,‍‍而大量被擊中了引擎的飛機根本就飛不回來,這些沒飛回來的飛機就沒有被納入統計。

瓦爾德的看法,讓所有人恍然大悟,‍‍也讓美軍受益匪淺,‍‍有人說瓦爾德才是美軍飛行員背後的英雄,

‍‍其實讓美軍差一點犯錯的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人性,‍‍叫做倖存者偏差。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呢?‍‍這個詞也被稱作生存者偏差或者倖存者偏見,‍‍倖存者就是那個活下來能夠獲得發言機會的人,‍‍

而倖存者偏差呢,說的是人們只關注了經過某種篩選過程後的結果,卻忽略了篩選過程裡的邏輯謬誤

二戰時期經典故事告訴你,有時候大資料也會騙人的

‍‍比如,‍‍看到某個網紅月入百萬‍‍就‍‍大談讀書無用論,鼓動別人去直接去當網紅,‍‍再比如看到某個秘方效果,就相信偏方能治大病,‍‍結果被耽誤了病情,‍‍對於自己看不到的東西,‍‍人類往往是無知的,‍‍而人們如果只根據自己看到的現象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會忽略自己為什麼能夠看到這些現象,‍‍很有可能會造成倖存者偏差。

‍‍說到這裡你肯定在想,‍‍如何避免自己產生倖存者偏差呢?‍‍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叫做讓死人開口,‍‍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嚇人,‍‍其實意思就是說,‍‍因為只有活人才能開口說話,

‍‍所以要想避免倖存者偏差,‍‍最關鍵的就是要意識到沉默資料的存在

,‍‍讓那些平時沒有說話的人告訴你發生了什麼。

二戰時期經典故事告訴你,有時候大資料也會騙人的

如何意到到沉默資料?‍‍具體有三個動作:

1、向失敗者學習,比如讀一些企業倒閉原因分析的文章,你就可能會從別人的失敗中獲得自己的經驗。

‍‍

2、

第2個落地動作呢,叫做要向反對者學習,‍‍什麼是反對者呢?‍‍對於企業來說,比如流失的使用者,‍‍離職的員工,‍‍再比如團隊會議上提出反對意見的同事和高管,‍‍這些反對者會給你不一樣的視角,‍‍和更大的價值。

第3個叫做像沉默者學習,‍‍比如華為的心聲社群,就是一個允許員工匿名發言的社群,‍‍建立這樣一個開放的互動交流渠道,‍‍能夠調動原本龐大的沉默者,參與企業管理,建言獻策等。‍‍

‍‍開篇分享了一個統計學裡的經典故事,叫做消失的彈孔,‍‍故事的背後是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邏輯謬誤——倖存者偏差,‍‍死人是不會說話的,‍‍你看到的來自於你能夠看到的,‍‍而真實的世界遠比你所看到的更復雜,‍‍希望今天的故事和方法,‍‍能夠幫助你避免倖存者偏差,‍‍你可以向失敗者學習,‍‍向反對者學習,‍‍以及向沉默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