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當你收到一條微信資訊,內容只有兩個字,“在嗎”,你會有什麼感受?

前幾天,我一個同學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她很惱火,還在朋友圈吐槽了這個行為。

在她看來,問“在嗎”,純粹是浪費時間,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大家都忙,開門見山才是最佳的對話方式。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為什麼問“在嗎”會被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呢?

因為在接收資訊的一方看來,回覆“在”,與回覆任何內容,效果是一樣的,都能證明自己“在”。

舉個例子。甲發信息給乙。

甲:“在嗎?”

乙:“在。”

甲:“我想請教離婚時財產分割的問題。”

乙:“我現在沒空,晚點我找你。”

在這個例子中,去掉第一次“在與不在”的對話,並不影響對話的展開和結束。當甲發出那個請求的時候,乙的回答就已經包含了“在與不在”的答案。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從效率角度來說,“在嗎”的問話的確是多餘的,至少不是必須的。對於一些比較繁忙的人來說,一天可能要處理幾十個人的資訊,看多了“在嗎”實在苦惱,而且時間也不允許。

然而,我仍然堅持這一句“在嗎”是必須的,它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如果說,回覆“在嗎”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那麼,我會將這個時間成本看作是文明的代價。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城市人可能不太瞭解“串門”是什麼,農村人卻是非常清楚的。

在農村,往往一個村子裡住著的都是宗親,兩家人的房子共用一堵牆的情況隨處可見。農村的娛樂活動少,串門是非常好的打發時間的方法。

下雨天沒幹活,或者到了晚上,走幾步就能到別家,坐下來喝茶聊天看電視。這體現著農村生活的質樸與和諧。

但農村的串門其實是很野蠻的。來串門的人不會提前先主人家打招呼,也不管主人家方不方便、願不願意,反正已經到了門前,怎麼著也要進門去坐坐。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主人家有時候實在不想接待這些突然闖進來的訪客,卻也不能趕他們走。因為在別的時候,自己也會像這樣闖進別人家去串門。

雖然在多數時候,這種串門都是無傷大雅,也是受雙方歡迎的。但畢竟存在少數時候,這種串門會給一方甚至雙方帶來煩惱。

倘若,在串門之前,能發條微信或者打個電話,告訴對方自己即將到訪,得到對方許可之後再前往,也許會更好。

你可能會說,太刻意就生疏了,誰還去你家啊?這是有道理的。但是,

總不能為了迎合別人,就可以拋卻禮儀。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說回微信聊天。

在說正事之前,先問對方“在嗎”,就好比串門之前先打個招呼。你可能會說,這不同,串門之前打招呼畢竟還沒真正上門打擾,而微信問“在嗎”已經實際打擾到對方。

沒錯,微信發信息給對方,不管你發的是什麼內容,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或者一句祝福,都已經打擾了對方。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注意微信聊天的禮儀。

“在嗎”,於雙方而言都是必須的。對於發信息的一方,其實是在問,“你現在有空嗎?”而對於接收資訊的一方,回覆“在”代表著“我有空,有什麼事你說吧。”

在這樣的一問一答中,包含著詢問者對被詢問者的尊重,得到了許可,才能繼續往下說。

接受資訊的一方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允許或者阻止對方繼續往下說。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除此之外,“在嗎”也是對雙方的一種保護。如前文所舉例子,倘若甲第一句話就問,“我想請教離婚時財產分割的問題”,那麼,乙就要對這件事做出具體的應答。

倘若乙這時候不方便,或者不想幫忙,怎麼辦?既不想直接拒絕把關係鬧僵,又不能裝作沒看到甲的求助。

而對甲來說,把離婚這件不光彩的事對乙說了,如果乙沒回應或拒絕了,豈不是白白讓人看了笑話?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甲問乙“在嗎”,乙若願意,可以回覆“在”;若不方便,可以回覆“現在忙”;若實在不想搭理,暫時不回覆,過一段時間甲可能已經解決了問題。

至少,就算乙不回覆,甲也沒損失,不至於把自己遇到的難題到處說與人知。日後乙若想起,問甲,“你上次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甲完全可以從容地回覆說,“沒啥事,就是好久不見,問個好。”

當然,我強調“在嗎”的必要性,並不是說每次聊天都要以“在嗎”作為開場白。有些關係不需要這樣的問話,就像我們回家不需要提前打招呼。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

如果你是送祝福給一個人,也不需要問“在嗎”,但也要注意措辭,還要注意傳送的時間。比如,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你若想給朋友發祝福,記住兩點:

第一,別群發信息。你可以用同樣的祝福語,複製貼上,但你要在祝福語的最前面,加上對方的名字。手寫兩三個字,體現的是真心意。

第二,在合適的時間發祝福。中秋是團圓節,夜裡多數人都和家人在一起,吃月餅賞月光。這是屬於家人的時間,不是用來接收和回覆祝福的。所以你的祝福要早,但也別比清晨的鬧鐘還早。

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常說,禮多人不怪。這禮,不只是禮物,也是禮儀。你敬人三分,別人就算不會回敬你七分,至少不會欺你三分,這就足夠了。

晚安丨微信聊天禮儀:“在嗎”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