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這樣的節日嗎?——廣西“領頭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

你見過這樣的節日嗎?——廣西“領頭節”

欽州、北海、防城港於1965年劃入廣西,自至之後一直歸廣西管轄。

“嶺頭節”是廣西欽北防地區各族人民僅次於春節的節日慶典,於每年的八、九月份在各個村子依次舉行,節日中最重要的活動是“跳嶺頭”和“吃嶺頭”。

你見過這樣的節日嗎?——廣西“領頭節”

跳門神

你見過這樣的節日嗎?——廣西“領頭節”

跳三師

節日是人類社會一種普遍性的文化現象,通常認為節日是具有群體性、週期性以及相對穩定內容和程式的特殊時日。無論是在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還是資訊化社會,節日總是貫穿其中,異彩紛呈。

每一種節日都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節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族群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它是文化傳播與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構成某一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日文化將一特定群體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無論是物質文化層面的飲食、服飾,還是精神文化層面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行為方式、社會心理、族群歷史等內容都在節日中體現出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傳統節日受到國家的保護和重視。嶺頭節也不例外,“跳嶺頭”這一節日中最重要的儀式活動在 2006 年被確定為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最早的關於“跳嶺頭”源流的探討是民國三年劉運熙篡的《靈山縣誌》卷二十二《風俗志》:八、九月,各村多延師巫鬼童於社壇前賽社,謂之還年例,又謂“跳嶺頭”。其裝演則如黃金四目,執戈揚盾之制,先於社前跳躍以遍,始入室驅邪疫瘴癘,亦古鄉儺之遺意也。楚夫在《廣西古老民間歌舞節——跳嶺頭》中認為“跳嶺頭”源於壯族,而後才傳入漢族地區。周永忠在《桂南“跳嶺頭”與“跳大排”初探》中和大多數學者一樣,認為“跳嶺頭”是儺戲的變異形態,並進一步指出其是一種民間儺。張秋萍在《桂南“跳嶺頭”源流初探》中認為“跳嶺頭”是帶有軍儺成分的民間儺,其與師公戲不能等同。

這裡主要探討的是位於廣西欽州市浦北縣的“領頭節”。“跳嶺頭”是欽北防各族人民在嶺頭節時舉行的一種以驅逐鬼疫、祈求豐收和人畜平安為目的,融祭祀、戲曲、舞蹈為一體的民俗。“吃嶺頭”是“嶺頭節”中盛大的一種宴席,一般情況下是以家庭為單位舉辦的,有少數村落也在廟裡統一舉辦。較之一般的宴席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赴宴的人不一定是主家的親朋好友,也許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赴宴的人越多,主家覺得越有面子,代表著主家來年會更加的興旺發達。其二,赴宴的人不需要以任何形式給予主家禮金,因此承辦這場宴席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回報。其三,宴席比較隆重,又沒有經濟回報,因此,舉辦宴席的經濟支出比較大,少則上千,多則上萬,是當地村民一年之中一筆很大的經濟支出。目前,在浦北的三合、福旺、張黃、龍門、北通等地,“跳嶺頭”已經日漸衰退,在與人們談到嶺頭節時,更能引起共鳴的是“吃嶺頭”。

你見過這樣的節日嗎?——廣西“領頭節”

你見過這樣的節日嗎?——廣西“領頭節”

吃嶺頭

“領頭節”作為重要的祭祀活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其保護與傳承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如“跳嶺頭師傅班”人員短缺以及籌不到錢而導致的“跳嶺頭”無法如期舉行,由此可知,“跳嶺頭”的傳承現狀並不樂觀。究其原因,第一是當前民眾對“跳嶺頭”的信仰發生了變化,第二是“跳嶺頭”受到了當地其他宗教信仰形式的衝擊。第三是“跳嶺頭”的經濟效益過低導致“跳嶺頭師傅班”人員短缺。

“跳嶺頭”和“吃嶺頭”共同構成了領頭節。“吃嶺頭”則是一場特殊的飯局,近年來,嶺頭節中盛大的宴席有所減少,隨著通訊的發達,人們往往只會邀請那些他們自己喜歡和認可的朋友,赴宴的人們往往也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去“吃嶺頭”。以往那種很多陌生人也來家裡“吃嶺頭”的現象大大減少。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跳嶺頭”面臨失傳危機,因此,“跳嶺頭”要想尋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使其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當“跳嶺頭”擁有更多的社會關注時,其表演者才有可能從中獲得更豐厚的報酬,現在不願意學習“跳嶺頭”的村民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想法,這項技藝才能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