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最近上映的電影《沙丘》,一舉帶動了大家對科幻的熱情。

說到科幻,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科幻小說必須擁有姓名。

這麼說吧,如果科幻有諾貝爾文學獎,那本書作者萊姆一定是當仁不讓的得主。這話可不是阿丘編出來的,而是科幻界長期流傳的說法。

今日分享:《索拉里斯星》

推薦指數:⭐⭐⭐⭐(4/5)

適合人群:對科幻作品感興趣的人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其人其書

今年是波蘭作家

斯塔尼斯瓦夫·萊姆

誕辰一百週年,波蘭政府特別宣佈以今年作為“萊姆年”,而半個世紀以前,

波蘭

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就曾以萊姆命名。由此可以看出這位作家的特殊地位。

對全世界的科幻迷來說,斯塔尼斯瓦夫·萊姆都並不陌生,他不僅是波蘭的科幻大師,也是世界上被閱次數最多的科幻作家之一,至今萊姆各類著作全球銷量已達4000多萬冊,被譯成49種語言。而他本人,也是為數不多或者說唯一一個可以稱得上文壇泰斗的科幻小說家。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一個純技術型的科幻作家絕不會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而萊姆之所以被廣為稱頌,是因他的

作品早已超出了科幻範疇

,上升到了科學、哲學、文學以及人類社會的層面,他在作品裡,常常表現出對知識、對科技、對未來本身的警惕與熱忱。

就拿他這部代表作《索拉里斯星》來說,和大多數注重技術和情節的科幻小說不同,

它帶給你的閱讀體驗一定是豐富而新奇的

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在看懸疑小說,有時你會懷疑自己讀的是愛情小說,有時你會覺得自己在讀哲學書,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在面對一個詩人的自白。

比如,仿生的愛人消失後,文中出現了這樣的句子:

戀人和詩人對愛的力量懷有永恆的信念,認為它比死亡還要持久,但那句千百年來一直纏著我們不放的“生命雖盡,愛猶未盡”,實際上不過是一句謊言。這句謊言只是徒勞無益,並非荒唐可笑。那麼,難道我們應該把自己作為一隻度量時間流逝的時鐘,被反覆砸碎又重新組裝,只要鐘錶匠裝好了齒輪,時鐘開始運轉,絕望和愛情也就隨之而生?

著名學者戴錦華甚至說,這本書可以當做一部現代哲學讀本。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無法認知的索拉里斯星

在介紹具體的故事之前,需要介紹一下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就是這顆星球——索拉里斯星。

這是一顆

完全依靠作者的想象創造出來的星球

,它和地球上的物質環境完全不同,人類無法用地球上的經驗來理解索拉里斯星。

首先,這顆星球

圍繞一紅一藍兩顆恆星運轉

,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執行軌道是恆定不變的,這也為生命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從物理學上來說,由於圍繞的兩顆恆星引力場之間的互相作用,索拉里斯星的軌道會不停地發生改變,但神奇的是,這顆星球卻能透過一種不為人知的力量使其執行軌道保持穩定。

其次,索拉里斯星雖然比地球大幾十倍,但星球表面卻很單調,被一種

膠體海洋

包裹,除了極少的陸地外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物質存在。可以說,索拉里斯星就是索拉里斯洋。所以從表面上看,這顆星球就像一個灰溜溜的大果凍。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最後,索拉里斯星的生命存在形式已經超出了人類的認知範圍。這顆星球上除了海洋沒有其他東西,如果有生命也就只能是所謂的海洋了。覆蓋巨大

星球表面的巨大海洋居然是活的

,相信小夥伴們一定會和阿丘發出驚呼。

更不可思議的是,索拉里斯海洋可以穿透人類的思想,也能模仿出人類和人類世界的任何物體,但它對人類沒有敵意,似乎對人類漠不關心,設定人類向海洋發射炮彈,它也無動於衷。

只是人類瘋狂地想要了解它時,它也會做出輕輕的迴應,

當人類在凝視它時,它也在凝視著人類

。但人類註定無法認知索拉里斯星,當科學家把海洋物質帶回地球,物質就會逐漸腐敗。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你記得誰,誰就會復活

故事從心理學家兼科學家

凱爾文

登上索拉里斯空間站開始。

剛到達空間站,凱爾文就得知了一個噩耗,他的老師吉巴里安剛剛自殺,詭異的是,即使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剩下的其他兩位科學家也都不打算多說。

其中一位科學家薩特里厄斯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不肯出來,另一位科學家斯諾特還會告訴他一些事,但說的話總是神神秘秘。

斯諾特警告他,如果在空間站看到其他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而當凱爾文問自己會看到誰時,他說這取決於你自己。這話聽著讓人摸不著頭腦,屬實像在為難凱爾文這個新人,氣得他決定自己去尋找真相。

但當他走進吉巴里安的房間,屍體旁睡著的怪異的巨大女性人體把他嚇了一大跳,他這才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等他睡了一覺起來,更離奇的事發生了,第二天早上一睜眼,他的床邊竟然坐著他死去多年的妻子哈麗。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當年,凱爾文與哈麗爭吵後,為了刺傷

哈麗

,當場收拾行李走人,而深愛著他的哈麗注射藥品自殺了。多年來,凱爾文一直沉浸在對妻子的愧疚和思念中,但如今哈麗重新回來了,她還保持著十年前的美麗模樣,凱爾文卻感到害怕。

為了送走這位不速之客,凱爾文把她騙到火箭裡,然後把她送上了太空。但第二天一睜眼,她又回來了,靜靜坐在床邊,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

這位哈麗和十年前的哈麗一模一樣,不僅模樣一樣,思想也一樣,她似乎剛從一場夢中醒來,什麼也不記得了,她不記得凱爾文曾經怎樣傷她的心,只知道自己深愛著凱爾文,一刻也離不開他。

但她確實不是哈麗。人死怎能復生?除非她不是人。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這位哈麗知道在她死後才發生的事,並且擁有強大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一旦她受傷,傷口很快會自動修復,重新變得完好無損。

幾近崩潰的凱爾文找到了斯諾特,斯諾特告訴他,這就是訪客,是海洋透過提取每個人的記憶創造出來的仿生人,他們來自於你的記憶深處,是你最難忘的那個人,每個人都遇到了自己的訪客,包括自殺的吉巴里安。

這些幻化出來的訪客擁有的記憶基於想象他們的人本身的記憶,訪客並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創造出來的,以為自己和人類一樣,但同時他們又會思考,擁有自我意識。

當斯諾特和凱爾文談話時,其實哈麗在偷聽,當她知道自己只是個仿生人後,她感到非常痛苦,喝下液氧自殺了。但當然,她是死不了的,無論她的意識是否願意,她的身體會讓她再生。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在和哈麗的相處中,凱爾文重新愛上了仿生的哈麗。他告訴她,他確定自己愛的就是她,無論她是不是人類。

但斯洛特警告凱爾文,哈麗不是人類,她的身體結構是透過索拉里斯星的能量場才得以存在和維持穩定的,離開了索拉里斯星,她也許會“散架”。所以想要和哈麗長久在一起,他們就必須永遠待在索拉里斯星。但凱爾文真的要為了這個哈麗留在這個荒蕪的星球嗎?

在他們爭論的同時,薩特里厄斯製造出了一臺專門用於摧毀訪客身體結構的湮滅機。

為了不拖累凱爾文,哈麗透過湮滅機殺死了自己,再也沒有回來。

哈麗消失了,斯洛特以為這一切結束了,但回到地球前,哀傷的凱爾文卻獨自開著直升機飛到海面上,到達了星球陸面……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未完待續

凱爾文會留索拉里斯星嗎?他會在這裡等待哈麗再次回來嗎?哈麗還會再次回來嗎?

本書留下了許多的疑問,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我們以人類為基礎,幻想出奇形怪狀的外星人,但無論多麼奇怪,外星人始終是“人”,擁有人形,但也許外星生命擁有我們從未想象出的形態呢?比如索拉里斯星的活海洋。

我們總是想象發現外星人後,發生星球大戰,人類與外星生命互相為敵,一個物種總會消滅另一個物種,但如果外星生命已經高階到超越人類的認知,對人類並不感興趣呢?就像索拉里斯星上靜默的海洋。

人類總是尋找新奇的東西,怪異的東西,存在於人類本身、地球以外的東西,但人類思考清楚自身了嗎?縈繞在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事物我們是否都能面對?當我們需要直面時要如何自洽,是像吉巴里安一樣自殺嗎?

我們愛一個人,愛的是他特有的相貌和思想,但如果殺死這個人,再來一個長相和思想一模一樣的人,你能接受嗎?

此外,講故事的凱爾文到底是不是人,他是訪客嗎?如果是,又是誰的訪客呢?他跟吉巴里安的死有什麼關係呢?這麼一想,索拉里斯星的故事也許還未講完……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主筆:阿丘

編輯:如沐書單

圖片:網路 侵刪

薦書|《索拉里斯星》:如果科幻界有諾貝爾文學獎

關注如沐,下期一起來看詩人導演塔可夫斯基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飛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