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最近微博熱搜火了一個讓程式設計師們一臉懵逼的話題 #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 #。截止本文發稿時,該話題閱讀已超 2。3 億,討論超過 6 萬。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這場由百度楊超越貼吧主辦,楊超越知乎研究所、楊超越碼農後援會協辦的程式設計大賽,已經吸引了超過 600 多名程式設計師參賽。GitHub 上的參賽專案 Star 數也已經超過 1400,issue 數量超過 170 多個。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GitHub 專案的 ReadMe 文件

參賽的程式設計師們提出了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創意:微信小程式、APP、遊戲、人工智障,各種 issue 隨手就來。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GitHub 部分 issue 一覽

獲勝獎勵看起來雖然價值不高,但也頗為豐富,還可獲得 BAT 內推機會:

所有制作出 demo/ 產品隊伍的成員,均可獲取神秘禮包,禮包隨機掉落小豹、德芙巧克力、倩碧、康師傅奶茶禮包,以及手幅、立牌等超越周邊。

最終票選出的前三名,可獲取簽名照、簽名海報、PB、手幅冊、代言產品大禮包等相關獎品。所製作的產品後續運營成本由主辦方承擔。

群內 BAT、矽谷大廠的員工不少,近期有換工作 / 找工作需求的小夥伴們多多表現自己,機會多多。

當飯圈遇上碼農,擦出的是怎樣的火花?

如果說 2018 年最火的姑娘是誰,那一定非楊超越莫屬。一檔名為創造 101 的選秀活動,讓這個姑娘收割了粉絲無數,也遭受了全網黑的攻擊(小編曾是反感者的一員,但意外地越看她越順眼)。

如果說在以前,程式設計師跟楊超越之間的關聯是什麼,那麼大概只有這樣的: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百度春晚紅包程式設計師拜楊超越祈禱不宕機

程式設計師們雖然是計算機科學的擁躉,但卻也還保留著一些“封建迷信”的傳統:上線前拜伺服器、拜四阿哥(專治八阿哥 bug)、請大師做法祈求不宕機等等等等。但從去年起,轉投國民錦鯉楊超越神教的新時程式碼農越來越多。

直到這次“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的出現,我們才恍然驚覺,原來新一代的程式設計師們也開始了硬核追星。

追星,好嗎?不好嗎?

楊超越是一個自帶流量的愛豆(idol),討厭她的人對她厭惡頗深:“才不配位!”“業務水平低下!”“就靠張臉火成這樣?”喜歡她的人統統不 care 這些,甚至從不和黑粉爭辯些什麼,就默默地為她打 call 應援。

曾幾何時,你很難想象到這樣的場景會發生在程式設計師身上。可這一天,居然真的來臨了。

對於這次程式設計大賽,程式設計師群體也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反對者們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楊超越會寫程式碼麼?

楊超越是誰?

楊超越有什麼 GitHub 專案麼?

看見楊超越就噁心;

飯圈那一套,別帶到技術圈來!

濫用 GitHub,果斷舉報!

還是把 GitHub ban 掉吧。

另一派則認為:

在自己的 GitHub repo 下幹什麼是別人的自由;

本來挺反感,看了下發現專案都是程式設計大賽的專案,挺有意思啊;

搞程式設計競賽礙著誰了?只是打個楊超越的名頭罷了;

自己不喜歡的就要求抵制,不是搞技術的心態。

有人鼓吹現在是娛樂至死、流量第一的時代,資本裹挾著流量,流量收割著粉絲,哀其不幸。也有人認為,類似的現象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存在即有其合理之處,不應過多苛責。

對於程式設計師,人們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修電腦的、頭髮少、不善言辭、不會打扮、很難溝通、中年危機群體等等。在自媒體們的刻意渲染下,程式設計師們背上了群體性的汙名,讓很多不明就裡的人們對於程式設計師群體戴上了有色眼鏡。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惡意調侃下的程式設計師形象

而現在的中國網路下,中國青年男性被資本和自媒體所妖魔化的現象更加嚴重,君不見咪蒙們是怎樣編排中國男性的:房奴、直男癌、油膩、舔狗等等。程式設計師群體多為男性,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青年程式設計師群體一直在迅速擴張中,他們的精神世界,憑什麼被這樣的汙名所定義?

當以年輕女性為主的飯圈,遇到以年輕男性為主的程式設計師群體,會是怎樣的場面?當年輕程式設計師親身力行地參與到了飯圈當中,發起了程式設計大賽這樣的硬核追星方式,又會引起怎樣的蝴蝶效應?也許這是促進兩個圈子互相認識、理解的開始呢?

群體之所以成為群體,一定是因為某些共同個體之間存在相同的特性。對於程式設計師而言,就是因為程式碼所聚齊的一群人。但群體之中的每個不同個體,卻可以有著迥然不同的興趣愛好,基於這些,又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群體:比如孫應援會、RNG 應援會、NBA 球迷會等等,所以為什麼,追星不能成為其中的一種呢?

我隨手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程式設計師追星的關鍵詞,看到了很多相關的事例。

比如,百度程式設計師用 AR 技術復現黃家駒圓夢: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比如,把新垣結衣叫做老婆的眾多程式設計師:

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可內推BAT,程式設計師追星如此硬核

至於楊超越,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姑娘。作為飯圈的優質流量,她不僅出圈到了程式設計師這裡,還跟科比微博互相關注,開始涉及到 NBA 球迷群體。也許未來還會出現楊超越杯路人王籃球挑戰賽也未可知呢?

現在,話筒交給在座的各位程式設計師。

你怎麼看待這屆“楊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

你會選擇參與?抵制?無視?還是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