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吉野家小火鍋見及早收復臺灣的必要性

春夏交替,明顯感覺地鐵上的人多了,多到騰出手來刷手機已經是一種躲避擁擠的技巧性逃避,主觀上選擇了聽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一段時間起來的比較晚,所以作為上班族的主要通勤,地鐵人同時間段人次暴增,今天稍微起的早了些,感覺這地鐵上人也空了些,也就寫點啥。

今兒的標題有點長,其實標題的前半部分“吉野家的小火鍋”早就有過思考。其實不得不承認他家的小牛飯還是很好吃的,至少小編是這麼認為的,後期他家推出很多新品,多是把小牛換成了其他,如烤肉飯等,都是微調,感覺沒啥新意,味道也確實不咋地,但是當他推出小火鍋時,突然就有一種不倫不類之感,形式上就不是微調了,也是有點病歷亂投醫了,因為此前瞭解了一些吉野家因為模式單一,單店營收連續下降的相關報道,所以見到小火鍋的推出有此定論,當然還僅僅是一人之見。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去吉野家幾次,發現吃小火鍋的人很多,介紹一下地理位置大背景啊,小編所處的位置周圍大學很多,所以來就餐的多以大學生為主,小編感覺很不可思議,又因為這個疑問,連續幾天去吉野家吃飯,觀察吃小火鍋的人群,除了小情侶,來此看望孩子的父母也被孩子帶著一起吃,被視為一頓正餐的火鍋就這樣被當做簡餐推行開來。

小編也是由學生時代過來的,上學那時候感覺校外的一切都是好吃的,畢業了之後感覺學校裡的那幾樣很好吃,得到機會就會回學校吃一口,經過這麼多年在外斂食,其實知道學校的那幾樣口感沒有那麼好,但還是感覺好吃,用一句文縐縐的話說就是“感性戰勝了理性”!可是生活是這樣的,更多的需要感性,也就是習慣性。

吉野家小火鍋從最初的給人感覺是不倫不類到後來的感覺一切那麼自然,其實都是習慣的養成。對小編而言,它是後期的創新,需要一定的心理接受過程,但是對後來的學生,它已經是吉野家裡的常規單品,和傳統的小牛飯並無差異,沒有選擇成本且更豐富了。

臺灣問題已經很多年了,且永遠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最初的兩岸彼此的嚴陣以待,到後期那位因為親情的撕裂,思鄉情切的自由泳選手,打破了兩岸的冰封期,開始三通,更多的是情感的傳遞,當時兩岸統一的氛圍達到巔峰,現在的臺灣島內那批從大陸離開去往臺灣的老人已經沒有多少了,新生代對大陸是故鄉的情感幾乎只存在於傳聞裡,他們已經是島民了,而且背後的外國分裂勢力和部分別有用心的政客的思維誤導,讓他們已經習慣了目前狀態,就像吉野家的小火鍋,已經培養了客戶的習慣性,客戶面對已有的狀態,怎麼會有對最開始狀態情感的選擇成本呢?所以統一臺灣在時間上是不是有必要早日提上日程呢?

以小見大,以上僅代表一個愛國老百姓的胡思亂想,當然餐飲業更適用,哈哈。

看吉野家小火鍋見及早收復臺灣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