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04

本文主要談二個問題:選擇好股票的十個標準,差股票的特徵。

我發現投資大佬們都喜歡業務簡單的公司,其關鍵邏輯是從競爭的角度來選擇,那些快速成長的行業表面看上去前景美好,但是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前景美好,所以很多資本衝進來了,於是行業變成了血腥的紅海,在這個時期要勝出需要非常厲害的領導人,不確定因素很大,所以對投資者風險也很大,而那些沒有什麼增長的冷門行業不會有大量的資本衝進去競爭,所以裡面的領導者即使是個傻瓜也可以領導企業,而且增長速度還不會很慢,因為可以吞噬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同時因為沒有幾個股民感興趣,所以股價也很低,那麼這樣的公司具體有哪些特點呢?

一 給投資者高回報的公司有哪些特點?

1 公司的名字聽起來枯燥乏味,這樣的名字一聽就讓人沒有慾望繼續瞭解,比如瓶蓋瓶塞封口公司,如果在一個朋友聚會上面你說你買了這樣公司的股票,連帶你這個人都變得乏味,所以很快別人就離開你而去。這樣的公司因為關注的人少,所以股價很低。

2 還有一類是業務沒有一點吸引力,甚至讓人討厭的公司,比如一家專門生產清除汽車零件油汙,廚房油汙,下水道垃圾的機器的公司,過去汽車維修工在修車的時候需要把零件一個個放到汽油裡去洗,工作繁重而且效率低下,這個機器解放了他們,所以賣得非常好,業績大增,但是因為沒有幾個分析師願意分析這樣的業務,所以股價嚴重低於其實際價值。還有比如殯葬服務公司,透過不斷的收購行業內的夫妻店,成為行業內的麥當勞,透過提前收取客戶的預定費用,鎖定了客戶的同時還有極好的現金流,業務增長迅速。這個股票給彼得林奇帶來很多收益,到後來被華爾街熱捧的時候股價已經上漲了20倍,那是最高點,接下來就是股價大跌的時候,信了華爾街分析師的股民損失慘重。

3 從母公司分拆上市的公司

一般母公司都不願意自己旗下的子公司上市後表現差勁,但是因為母公司發展前景黯淡所以不得不讓有前途的子公司獨立上市,比如玩具反斗城就是從母公司獨立出來的大牛股,還有貝爾電話公司分拆出來的七個公司都非常牛逼。這是尋找大牛股的風水寶地,所以我們也可以多關注A股這類上市公司

4 沒有機構持股的公司

這一點和我們以前說的邏輯相反,以前說當大型基金買入一個股票,往往說明這個公司有吸引力,但就像在前文說的那樣,彼得林奇自己作為偉大的基金經理,說普通人戰勝基金經理其實非常容易,所以他另外一本書《戰勝華爾街》就是告訴我們如何戰勝那裡的基金經理,因為基金經理有各種限制,他們往往只選擇股價已經大漲的,安全的公司,所以很難選出真正具有極大潛力的好公司,所以越是沒有機構持股的公司越冷門,越有潛力。

5 謠言纏身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被市場長期偏見,但實際盈利狀況很好,導致股價大幅度低於公司價值。

6 零增長行業的公司

邏輯前面解釋了,這樣的行業對資本缺乏吸引力,對優秀人才也缺乏吸引力,但行業的龍頭沒有什麼競爭,所以可以提高價格,利潤和增長都很好。(行業沒有增長不表示公司沒有增長)

7 公司有一個利基市場

所謂利基就類似“護城河”的概念,別人很難和你競爭,可能是因為技術專利,或者地域保護,品牌都可以,比如你有一個砂石廠,在附近的建築工地必須到你這裡來買砂石,因為成本最低,別的地方運過來運費划不來,沒有競爭對手就可以把價格制定在剛好對手運過來沒有利潤的位置,所以是獨門生意,這就是利基市場提供的保護。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樣的投資物件當然會提供非常好的投資回報。

8 人們會重複購買

這是幾乎所有好生意的特點,比如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香菸,菸民每天都抽一包,雷打不動,而且必須那個牌子,其他煙根本抽不習慣,所以這就是一個印鈔機,相比較來說電影,軟體,玩具等就不是好生意,因為無法保證下一部還會很火,投資風險就很大。重複購買一般在消費品,尤其是必須消費品行業很多,比如醬油,白酒,牛奶,啤酒等,還有藥品,尤其是保養型別的藥,比如胃病,糖尿病等,這對病人來說是不斷花錢,而對公司來說是搖錢樹。

9 因為新技術受益的公司

一個新的技術出來很多資本蜂擁而至,很快就是殘酷的競爭,但新技術會對很多行業進行改造,比如電腦行業可能競爭激烈,而因為電腦大規模降低成本的行業會給投資人帶來更多的利潤。比如機器人行業也許競爭激烈,但是因為機器人而大規模降低成本的工廠反而會利潤大增,比如富士康。

10 回購公司股票的公司

在華爾街回購股票之後一般會銷燬,所以總股本減少了,每股收益提高了,股價自然漲。當公司的高管,內部員工,經銷商等拿自己的錢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一般證明他們對公司前景看好,他們是最懂自己生意的人,這是很好的訊號。

公司回購股票除了證明股價很低,前景看好之外,而且證明公司懂得回報投資者,這比那些賺錢了到處亂投資,併購的公司好很多。

那有沒有把所有這些優點集於一身的股票呢?作者舉了一個做清潔劑公司的例子,這個公司的業務是專業清理傢俱,衣服上面發黴的斑點,也是從一個落魄的母公司拆分出來的,總部位於非常偏僻的小縣城,基金分析師和股民從來沒有注意這個公司,這個公司有專利保護,產品可以清除很多別的產品清理不了的汙點,消費者預付保險費來獲取這家公司終生除汙點的保障,所以他們可以提前獲得很大的現金流。彼得林奇是從一個遠房親戚那裡聽到這個公司的,因為她斬釘截鐵地說這是唯一能夠清除長期汙漬,發黴點的公司。於是他們研究了一下,這個公司在過去4年每年增長20%,而且沒有出現過下降,沒任何負債,即使在經濟衰退期業務也增長,所以他買了這個公司的股票。那一年剛好處於加息週期,股價大跌了15%,所以他比公司的股東和高管回購股票的價格還低2。5美元一股。

當然這是彼得林奇調皮了一下,這個公司是他想象出來的完美公司,而其實現在A股大把這樣的公司,只是需要去尋找。

二 哪些公司的股票不能買

1 熱門股

這種股票因為股民的追捧價格上天了,而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業績支撐,那些在高位買入的人還在做夢會繼續創下新高,而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股價就比坐電梯下降得還快,比如今年8月份的時候我寫了一個華大基因的分析,“醫藥股行業下一個華為”就是這個概念打動了無知的投資者,那時候股價已經從最高點的225元跌到了155元,我是以小說文體寫的,主人公幾年後回看股價的時候只有25元,他哭了。

雖然股價現在跌到了55元,但市盈率還有51倍,這就是追熱門股的結果,我想那些當初以200元買入的股民一定會變成長期的價值投資者,十年後連本都回不了,當然說“價值投資,長期持有”就是騙人的,是不適合A股的。

所以小心熱門股,“下一個”騰訊,華為,阿里之類概念的股票,往往價格虛高,最後他們從來沒有成為股民期待的“下一個”,他們是巨大的坑。

2 競爭激烈的行業

熱門行業一般也是高增長行業,所以也是競爭非常殘酷的行業,過去的硬碟驅動行業,影印機行業,石油服務行業等等都是這樣,施樂公司發明了影印機,那時候這是一個神一樣的行業,施樂公司控制了整個行業的上下游,股價到達了170美元,但後來佳能,IBM,柯達都進入這個領域,殘酷的價格戰開始了,施樂公司的管理層嚇得試圖進行多元化降低風險,收購了很多企業,但都失敗了,結果股價下跌了84%,這個行業變得很巨大,但是行業裡的公司都沒有賺到什麼錢,在激烈競爭中苦苦掙扎。

而美股幾十年來上漲最多的大牛股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處於一個負增長的行業,在15年內施樂公司股價從170元跌到了60元(現在幾乎消失了),而這個生產香菸的公司卻從14美元漲到90美元,現在更是美股20年來給投資人回報最多的股票。

3 多元惡化公司

多元化的公司一般都是賺了錢而不知道回報投資者的公司,他們花高價錢進行愚蠢的收購,最後的結果就是公司現金流越來越差,敗光投資人的錢之後公司也倒閉了,當然A股更惡劣,老闆既然會高位套現上百億留下小散戶在無盡黑夜裡哭泣。

神一般存在的吉列公司也幹過這樣的蠢事,他們收購食品,手錶,藥店等等,在虧損了幾十億之後終於清醒,開始把過去高價收購回來的公司低價賣掉,迴歸主業,成熟的美國公司一般都專業化經營,他們的經營效率遠高於多元化的公司,實際上真正多元化成功的公司屈指可數,比如通用電氣的幾家公司。而中國企業目前特別喜歡多元化,這是投資者必須小心的公司。

一般多元化結果不好的原因是收購的公司和公司原來的主營業務根本不相干,比如樂視的手機,網路,電視機,汽車,金融之間完全沒有協同效應,對人才,渠道,運營經驗都不一樣,所以公司的效率低下,表現出來就是淨利潤增長很差,淨資產收益率很低,現金流為負等等。

而要避免多元惡化必須是業務之間具備協同效應,比如衣服和鞋子之間的協同效應就比衣服和冰箱之間好的多,因為人才,經營,渠道,供應商很多都可以共享,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只有這種相關多元化才有可能結果比較好。

4 對大客戶依賴的公司

比如蘋果公司的供應商,50%以上的訂單來自蘋果,一旦蘋果自己幹,或者更換供應商,那就是滅頂之災,再比如華為供應商概念的上市公司,一旦大公司有什麼事對公司的業務就是災難,而很多無知的小白還把成為大公司供應商當成一個寶。

除了風險之外,大客戶對價格的議價能力很強大,所以這樣的公司利潤往往微薄,這都不是好的投資物件。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04